走班制主要是指高考改革后取消了文理科制度,学生们在除语数外三门主科外在其他六科文理科选择三科后进行的换班级教室的上课的制度。
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的教学方法。
随新高考改革进程,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地加入新高考改革行列,2018年辽宁等19省,2019年5省都将启动各自的高考改革方案。走班制,今后将成为每个学校面临的挑战。
未来辽宁的高中生怎么选科?
选科方式多种,高中生怎么上课?
走班制靠谱吗?又该怎么走?
原来我家孩儿在重点班,现在怎么整?
轩然老师带你了解新高考下的“走班制”!
“走班制”背景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高中生在学校除了要学习必修课程,还有总量超过必修课程的国家选修课程和一定数量的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方向和教师,安排自己的课堂学习。
传统班级——行政班
以前文理分科之后,大家都在自己的课室里不用走动,等待各科老师来上课就OK了。我们经常说的初三X班,高一X班就是行政班。
改成6选3之后,总共有20种选科方案,如果按照选科方案来重新分班,那就有可能出现有的选科组合会有很多人选,超出一个班的人数;而有的组合可能超级冷门,选的人太少了,所以原来的行政班模式就没法再满足需求了。
那怎么办呢?走班制应运而生。由于走班制方案目前尚没有什么更具体的信息,轩然老师特地找了浙江、上海等地已经开始实施高考改革的地区的报导介绍,看看他们的走班制是怎么实行的,没准我们就会效仿噢!
1、何为“走班制”?
所谓“走班制”,是指不把学生固定在一个教室,或根据学科的不同,或根据教学层次的不同,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中流动上课。走班制把学生的兴趣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即学生有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更有兴趣的学科学习,或者选自己更加欣赏的老师来听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典型的“因材施教”,在关注学生整体性成长的同时,也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走班教学不算新概念,早在2003年之时就有很少的一些学校对走班教学进行试验,这是非必须的走班,算是在教学方面上的一种尝试。到了2014年,走在新高考改革前沿的浙江省设立了7选3,这让走班教学成为一种必然,成为高中正常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成为了教学管理中的一个制度。
2、走班制背后的支撑体系
走班制这一名词表现了欧美式班级授课制的外在特征,但一个“走”字未能涵盖此类班级授课制的全部特点。
走班制与学分制、选课制一起,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管理机制。高中学习期间,门类多样的必修课、多元纷呈的选修课和其他丰富的教育活动和项目,符合学生升学和就业为目标的高中教育要求。
课程结构突破了传统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构建了一个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选课制度。
学生有了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后,要在流动的班级和不同层次的班级中对每个个体进行传统的学业成绩测量,学分制是适切的评价标准,不仅解决了流动学生的学业评价问题,更为高校录取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3、走班制的探索类型
第一类是拥有优质生源、师资力量的传统名校进行的全方位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改革。这一探索的典型代表有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十一学校和深圳中学等。
第二类是在选修课分层教学基础上,探索在必修课中“分层式”的走班制教学。即在同一年级,必修科目分为A、B、C三个层次,学生根据选择走班上课。水平为A的课堂,更多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水平较高的C班,教师更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课堂互动交流和思考反馈节奏更快。
第三类是仅在活动课、校本课程实施中采用的“局部式”走班制尝试。与必修课和选修课不同,此类课程不需要过多的教师资源、学校空间,在一些师资和教学条件不足的学校,此类局部式走班制可以充分挖掘学校的师资与空间,这种走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选择与规划能力,激发学生思维与潜能。
4.目前实施现状和模式(浙、沪)
实践智慧催生走班教学的四种模式
在微观上,几乎每所学校都会结合各自的教学理念和优势学科制定自身的走班教学方式;但从宏观上来看,虽然每所学校的方式略有差异,但如果按走班幅度大小这一标准进行区分,那么可以将目前的走班教学实践总结为以下四种模式。
“不走班”模式
所谓“不走班”模式,是指学校向学生提供有限数量的选科组合,然后将三门选考科目均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学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课。
由于这种模式与传统的文、理分科走班相似,只是多了几种类别,因此教师能够很快适应教学和班级管理;
学生只需要在一个教室上课,无须走班,也无须来回搬动学习用品;
教师熟悉学生快,容易收发学生的作业和进行教学辅导;
便于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及班级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有利于调动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
但这种模式有其无法克服的缺陷,由于开设的选科组合类别少,所以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选择需求,对于小规模学校尤其如此。
“小走班”模式
所谓“小走班”模式,是指部分学生或科目走班,即将三门或两门选科相同的学生优先组成班级,其他科目或学生走班教学。
具体又分为“优先三科成班”和“定两科走一科”两种方式。
优先三科成班
是指依据学生的选科结果,优先将三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其次将两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最后组成一科或零科相同的班级。
优点:
这种方式可优先满足选科最多学生的需求,固定一部分完全不需要走班的班级,便于这些班级的管理;同时对于两科和一科相同的行政班,采取走班或拼班的方式完成教学。
缺点:
可能需要调整部分人数较少选科组合的学生的志愿,相对来说分班不够公平,排课有一定难度。
定两科走一科
是指两门选考科目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以及两门选考科目和其他科目在行政班上课,剩下一门选考科目在教学班上课。
优点:
这种方式可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走班;由于只有一门选考学科需要走班教学,可避免因走班过多导致教学秩序混乱,同时有利于在行政班中实施对五门学科的评价。
缺点:
高一时成立的行政班需要重新组合,会增加走班的难度;按教学班教学的选考科目的学生作业收发较难,该科目教师进班级辅导较难组织和开展。
“大走班”模式
所谓“大走班”模式,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可以保持原高一行政班不变,三门选考科目所有学生均通过走班完成教学。
优点:
可以全部满足学生的选择进行走班;由于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可以保持原高一行政班不变,教师从高一开始任教至毕业的学生不变,有利于学校对这三门学科教师进行评价,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缺点:
每个学生一般需要在一个行政班教室和三个教学班教室上课,每次上课都需要携带不同的学习资料及用品,不便于班级管理;
对选考学科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较难,不利于调动这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选考学科的作业收发较难,教师进班级辅导的机会减少,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学校课程安排比较繁杂。
“全走班”模式
所谓“全走班”模式,是指语文、数学、外语和“7选3”的高考科目全部通过走班完成教学。
优点:
可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选择进行走班,给学生提供最大自由的选择权,让学生选择老师,符合学生个性化、分层次的选课需求。
缺点:
教学管理难度最大,对学科教师的教学质量较难评价;学校课程安排最繁杂,需要较完善的软硬件系统支持。
5.走班制有难度,难在哪?
的确实行走班制看起来很美好,但是操作起来难度太大,也会出现很多问题,不如现在的传统班级教学。再者,高中生不同于大学生,走班走着走着可能就到了校外。轩然老师主要分析了几点原因:
1.学生选择迷茫
辽宁新高考实行“6选3”的选考模式,意味着将有20种不同的组合供学生选择。并且,不同的选科组合直接关系到未来大学的专业,乃至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面对如此众多选择,学生该如何选择呢?这无疑是近千万面临新高考改革的学生和家长们要面对的一大课题。
根据调查显示:一小部分的高考生对自己所报考的专业“完全不了解”,但是几乎有超过一半的在校大学生表示如果有可能将改变自己的专业。很多高分考生直到高考结束都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专业,匆匆选择一个热门的、高薪的专业方向进了名校之门,然后才发现,那并不是自己擅长的和兴趣所在,从而限制了自身能力优势的发挥。
以往在高三毕业时才要经历的填报专业,在国内目前的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一的学生从一入学就要开始选科,以往重大的人生选择,提前了三年。而大部分的学生和家长对新政下的选科并不熟悉,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急需科学的、专业的选科指导方案。
2.学校师资配置的挑战
根据上海、浙江的新高考实施情况来看,20种选科组合也给学校的师资配置带来极大的挑战。假设一所学校有500名高一学生,按照以前的文理分科模式,理科6个班,文科4个班,需要的理化生教师各为2—3名,政史地教师各为2名。
但是按照“6选3”的选考模式来看,学生自主选择,理论上无法料定多少学生选某一学科,可能会出现全部学生选择某一学科,也可能出现没有学生选择某一学科。于是,有的学科教师可能会相对不足,有的学科可能会有老师相对课时量较少。或者有些学科学校有较好的师资,但是有些学科师资力量相对较弱,不如其他学校有竞争力。
学校如何面对学生多种选科组合下的师资力量合理优化配置,也是学校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
3.高中生自制力比大学生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慢慢成熟,知道了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会慢慢学会自主安排自己的时间。所以大学有必修课、选修课,选修课就是走班制。而大部分高中生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因为在大学里面许多大学生也并不具备这种能力,很大一部分的选修课都是通过老师点名的方式留住学生,而这种情况发生在高中的话,则会非常影响学生的成绩。
4.大学生是成年人,应该对自己行为负责
一旦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荒废学业,虚度时光的情形普遍,但是一般的家长不会去找学校理论,因为学生成年了,自己的选择,自己可以为自己行为负责。而高中生呢?学生未成年,必须由老师监管督促学生学习。而且尺度还不好把握。管的严了学生逆反,管的松了,家长不乐意。甚至经常爆出学生和老师发生争斗的新闻,所以哪个高中敢像大学那样管理学生?
相反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在向高中看齐:每学期有期中考试,一入学就告诉学生好好学习,考研、考公务员!连大学教育都越收越紧,何况面临高考压力的高中?
6.有难度,怎么办?
轩然老师认为新高考改革在一些地区,甚至是绝大部地区,“走班制”一定会变形,最常见的是非完全走班制,甚至出现很多新形式上课方式。
6选3,有20种选法。要为这20种选法配备足够的老师和教室,不是所有高中都能做得到的。
最可能的情况是这样的:学校从20种选法中,挑出几种选法给学生选,不愿意选的同学,老师会给你做工作,最后大家都在学校规定的选法里选。学校规定的选法预计不会超过10种,这样的话跟过去传统模式的教学差不多。把相同选择的学生,排到一个班。这样一个年级有大约10种班级,便于学校管理。其实也就是把学生重新分一次班,相同选择的学生在一个班上课。实现学生不走班,老师走班,这样便于学校管理。所以,其实归根结底,最终的决定权仍然在校方手里。
7.重点班该何去何从?
看到这里,我相信不少同学家长大致对走班模式有所了解,那么重点班怎么划分?据轩然老师所知,不少同学在填志愿之前都和高中有QY行为,只要独立批、提一、第一批一志愿填报了该校,一旦被录取了,就能保证进重点班。
但是在走班制模式下,重点班的承诺或将成为一纸空文。
为什么这样说呢:以前的重点班都是按照行政班划分,高一X班独立划分重点班,里面高手如云。但是现在再选科模式之下进行走班制,请问重点班如何划分呢?
难道在各个科目当中重新对孩子的能力分层分班,每个科目都分出ABC班或者快班慢班吗?
以前只需要跟人说,我是高一X班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就是重点班;难不成以后我还要说:我是物理A班,化学B班,生物C班?
大家拼了命都要去重点班,无非就是希望能有最强师资,最强学风,最强同桌,能够享受优质的学习环境。轩然老师觉得,这次走班制教学,虽然规则大改,重点班可能不复存在,但千变万变,不变的是自己的实力,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