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前半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二十一岁时便聚集两千余人抗金,之后加入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
后耿京被叛徒所杀,辛弃疾率五十人突入五万金军营中,活捉叛徒,并全身而退。在南宋朝野引起极大震动,洪迈称之:“壮声英慨,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辛弃疾也自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他先后担任建康府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刑、江陵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后历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造福一方。然而,他的心中始终没有放弃北伐、恢复中原之志。但这与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想法背道而驰,终被罢官。
这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牛人终究还是生错了时代,没能遇到他的伯乐。被罢官后他只能过起了闲居生活,一天他外出闲游,想到朝廷日益腐朽,国力渐衰,自己却无能为力,有感而发,在一堵墙上写下了这首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想到自己年少时,哪里知道忧愁的滋味,为了写词却硬要说愁。而现在早已历经世事艰辛,满腔的愁苦,却无处诉说,只好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