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0日第86期 总242期
高丽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老舍文学院第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诗歌班)学员。门头沟区作协副主席。作品见于《诗歌风赏》《草堂诗刊》《天下诗歌》。有诗歌入选《中国乡村诗选编上卷》《中国新诗歌谣卷》《中国地学诗歌双年选2015–2016》《中国诗人自选诗2017–2018》已出版诗集《心灵丹青》《时间涟漪》2部。
用诗意呈现我对历史解悟的画像,是我在组诗《古韵诗情门头沟》做的尝试。门头沟区属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其独特深厚的人文历史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矿藏。我想用诗歌来追溯回望。选取这个题材是使命,使命也给了我幸运。就像古道,古幡会,金国公主,冥冥之中引我在历史之河回游。
文 | 高丽敏
我对大台地区存在着误读偏见,这个结论就是我创作《岁月流淌的京西古幡会》得出的。
门头沟区有三大沟,即现在109国道沿线的斋堂川,还有圈门一带的门头口门头沟,再就是大台沟。三条沟的历史文化脉络各有特色。比如斋堂川闻名于世的东胡林人,斋堂话,珍珠一样散落的古村落。圈门沟因为煤炭开采衍生的窑神崇拜,琉璃烧造,河神供奉等。唯有大台沟,我“聪明”地以为大台就是有过计划经济时期辉煌岁月的矿区,古幡会就是每年正月十五进行的花会表演。
2017年初,赶着正月十五幡会时间,我随门头沟作协采风团深入大台沟进行采风,于是关于这条沟的历史第一次被我以探访者打开。之后得一本《古今大台》看得我昏天黑地。我只有饿补它的历史,才能够走在千军台的胡同,驻足那棵沧桑古槐,抚摩一蓬墙头枯草的时候,能够听到它在时光里依然清晰的脉搏。
坐在九十五岁老人刘仕龙家的炕头,他曾经是幡会会头,如今近百岁,对大台地区的事依然记记忆清晰。听老人宏亮的声音讲述幡会的历史,讲述他与幡会的往事,我的思绪经常离开现场,游走在各处。比如王老庵,谁会知道在这偏僻的山沟竟然会有对纵横家鬼谷子的供奉?而高处的大寒岭曾经是汉代汉军与匈奴的边界,可以想象士卒驻守边防,他们与大寒岭的日月春秋。行走在幡会队伍,好像那擎着幡的手是我,或者飘扬在蓝色天幕下鲜艳夺目的幡旗是我……随着老人的讲述,就随着他的声音进入另一个时空隧道。我就不是我了。
(冬季大台远山)
几次进入大台沟还有了一个发现:大台沟有好几处地名都与妙峰山镇地名一样。比如黄土台,桃园,禅房,樱桃沟,滴水洞(妙峰山镇有滴水岩)妙峰山镇都有。这是为什么呢?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宛平县最后落址就是大台沟……太多的为什么让人不得不着迷。
对古幡会的误读。没有采风活动之前,对古幡会的了解停留在节庆的民间花会表演节目,采风之后,阅读了《京西古幡会》书后,知道了这是一个历史久远的民俗文化集大成的文化传递形式,仪式隆重,是有完整严密的制度约束的活动,大台沟因为它而呈现出生生不息的水流。
为了更多了解大台,了解文字之外大台承载的历史,我又拜访了现在的幡会会头。无论是刘仕龙老人,还是其他会头说起幡会都是无比的敬仰。幡会的仪式感就像是祖传家训影响了整个大台地区,对这个地区的精神塑造凝聚作用已经像是每一个大台人的血液,从生命开始的时候就开始了。
大台植被丰茂,水源充足,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大台都是一个有着讲不完故事的地方。它传奇神秘,如代代相承的正月十五人神共娱的幡会酬神大会。刘仕龙老人就像是掌握着大台秘密的人,他惊人的记忆和语言表达,说出来的无不是历史在时光中的划痕。
这首诗我迟迟没有动笔,我总是被一种情绪激动,我有强烈的创作冲动,但是另外的一个神秘力量,又让我躁动不安。我不能写下一个字。这个状态和写古道写金国公主完全不同。到底是什么让大台的子子孙孙每逢上元节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像鱼一样在这个时候进行回游?
它暗物质一样,让我兴奋不已。 让我在身临其境和远离都沉浸在遥想当中,在这种情绪中找到诗意和自己。我这样写:
古今本是一本书
开始以后就一直向结局延伸
大台沟的水流之外
无形的手
指示的方向一直都是正确
是天经地义
……
《岁月流淌的京西古幡会》这首长诗中,对于京西古幡会没有本末的过程描绘记录,更多注重在幡会中情绪的表达抒放。所有事物都参与,在幡会时候都是主角。天地同声,人神共乐。尤其人在其中心灵的纯净和谐,这是我用力所在。在结尾处与开篇遥相回呼,达到贯通一脉的效果,并将情绪从高潮渐次平复,联想绵延。
三首诗组成的组诗创作,是我在诗艺道路上的练习。自知天分有限,只能努力做一个勤劳执着的诗人,不负热爱。如果足够的热爱能够凝结诗心,我愿意用这颗心触摸时光生成的鳞片。
附录:古韵诗情门头沟(组诗 )(之三)
诗 | 高丽敏
古今是一本书
开始以后就一直向结局延伸
永定河的水流之外
流淌就像门头沟的沟
髽鬏山的野丁香落了又开了
大寒岭的岩青兰枯了又绿了
将士厮杀的声音近了又远了
生命之火光照亮岁月的幽深
神奇与平凡相伴
是千军台和庄户村的古幡会
大台沟的年年岁岁
被锅碗瓢盆鼓镲铙钹敲响
像众人企盼的筵席散了再聚
玉皇庙
十里八桥
祖母出嫁时的大花轿
这些
不再也还是在
是往昔皇家的敕封
今昔国家的“非遗”
是民俗的化石
刘仕龙就是民国十一年出生的化石
会头的化石
95岁的人生就是一部经典
他一开口
每一个字都有工尺谱的韵律
每一句都有幡影飘过岁月之河
说不清曾经多少位老奶奶
油灯电灯下补绣会旗会幡
也不知道老奶奶
到底补绣了多少面会旗会幡
算不清账目的时候
只见草青草黄
姑娘青丝落霜雪
正月十五的阳光抽出万千金线
像种子在初春的风里
找到生根的依据
当天地被邀约参与平民的祈福
平凡就是神圣
每一次高擎都是心意和盘托出
人与神的酬唱
是无需语言交流的灵犀
像黑色的金子
遥远却抵近的光明
“天人合一”的和谐默契
在茶会的时候谋约
正月十五申时与夕阳一并启程
穿着俗世光鲜色彩
秘密就被古幡擎举
秘密就被地秧歌疯狂扭起
秘密就被大鼓响天摰地敲起
最后
流进亥时的圆形月光
晾幡喽!修幡喽!
像祖先面对土地庄稼和
猎枪弓箭
把藏在心底的告诉菩萨
告诉娘娘 马王 窑神 龙王
这些是胎记于皮肤的天经地义
要高高举着
好好藏着
“大幡给我擎着
大鼓给我敲着 ”
会头的号令已经长成大树
根脉深深扎进一方泥土和
沉沙的清水涧
问禅的王老庵
这样的岁月是纯银的音质
闪了永定河的碧波
用双手擎起的古幡
用生命保护的古幡
已经超越生命的意义
当把心底的敬畏高擎
心意就是天蓝 云白
就是山川河流星辰宗祖
亦或日子的柴米布衣
都一并记着举着
(大台乡村)
一秉虔心擎起的古幡
是先祖对后代的精神奠基
是后代守护家园抗敌拒寇的答卷
是大台沟的
流云草木飞鸟和游鱼
更是祖祖辈辈播种的家训
血液一样流动在每个人的身体
当人们把心与身交给天空和大地
用仪式加固传承
每个灵魂都有了安居的屋宇
上元节的时候
回到血液流动的温度
那棵栉风沐雨的古槐
在初春伸展遒劲的臂膀
每一片叶子都是生命挚爱
而他身旁的都像是小苗
他每一次呼吸都像是用命
再次开疆破土
水流之外
无形的手拂去尘埃
门头沟就是一部书
每年正月十五的时候
在庄户和千军台
远归的人带着身心重获安宁
在起会走会赶会的流程中
一步一步
用古幡再次新鲜地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