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丰记忆 | 郭东明:西丰工副业纪实

西丰工副业纪实
文/郭东明
西丰村的工副业有着悠久的、辉煌的历史。妇女们几百年传统的纺花织布,个体经营的粉坊、油坊、染坊、铁匠铺、木工坊以及黑龙庙的编筐打笼都远近闻名。
解放后手工业快速发展。二队郭贵环的手动卷烟机,郭新鱼的缝纫机,三队郭法明的脚踏抽丝机,郭贵厚的弹花机,十一队郭法勇的手摇织袜机,郭贵寿和郭中林的铁匠炉、钉马掌铺,一队郭五斤的三套马车搞运输……
高级社后,村里将个体工业组织成副业股,由郭法腾担任股长。成为西丰工业的雏形。不但制造改良新农具,还对外加工铁路和煤矿配件。副业收入年年增长,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七十年代后,有郭富锁、郭明堆将副业股改名为铁木加工厂和西丰机悈厂。当时国家是计划经济,一切国家的机悈设备、钢材水泥、工业产品、煤炭运销都是计划生产,统一分配。
村办企业的合同产品,就是在夹缝中采购和销售的。厂里先后购进了几台车床、钻床、锯料机床。自制几台大型夹杆锤,锻制球磨机用的钢球。十几盘铁匠炉加工铁道夹板、道钉、螺丝等锻制产品。
厂里向在全国各地外迁的西丰籍干部和工人求援,购回零件组装了一辆解放牌汽车,又买回两辆中型拖拉机。马车运输换成了汽车运输,拖拉机不但夏收秋种为生产队犁地播种,闲时给厂里运输或为社员拉煤运货。
郭绿元领导的铸工组把原来的手推式土小化铁炉,制造了一座新新型冲天炉,由原来只能铸造小型铸件,到铸造邯郸汉光厂几百斤重的铸铝熔化锅。他们精心试验、研究,将铸铁加入锡、錳等元素,铸出了球墨铸铁,可锻铸铁的玛钢铸件,满足了用户的合同要求。
企业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离不开采购的购销合同。他们发扬钉子挤和钻的精神,到全国各地的煤矿、矿山、钢厂及地方铁路局寻找合作,寻找带料加工及销售各种铁路配件的门路。
采购们坐在车上像公子,下车跑的像兔子,定上合同像戏子,要不到货款像孝子。好在西丰厂的产品质量过硬,售后服务和诚实信用又好,和全国各地的钢厂、矿务局签定了不少长期合作的项目。厂里的生产任务月月饱满,经济欣欣向荣。
西丰厂的技术人员,都是一穷二白,艰苦创业。郭舂堂、郭会生等拿到合同图纸后,反复推敲。从正视、俯视、左视、右视、立体图做出放大图,和木匠的勾三股四玄五做房架那样做实样图。比葫芦画瓢,生生钻研生产出铁路道叉,弯道机,起道机等铁路设施与配件。
厂里没有刨床、铣床、锯床。工人们就用手钢锯一锯一锯的往下锯,用刮刀一层一层的往下刮,用锉刀一丝一丝的往下锉。用自制的压弯机一点一点的比着大样图压成弧度。像蚂蚁啃骨头一样,拿锤子、錾子制造出符合图纸要求的铁路道叉等产品。厂房里机床轰鸣,空气锤锻打沉重,夹杆锤砸球如同雷震,铁匠炉工人挥汗比拼。小高炉每晚火光冲天,抬着铁水包的工人浇铸出锦绣产品。
油坊、粉坊、木工房、粮食加工房等各业也生意兴隆,工副业的产值每年递增,收入达到五六十万元。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体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国家由计划经济改为市场经济。西丰村的有识之士奋起直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民营企业雨后舂笋般的发展起来。在村周围建起了一排排厂房,树起了一座座炼铁炉。购置了车、铣、刨、磨多种机悈设备。根据市场对机电产品的需求,不但加工铁路和煤矿配件,还发展了炼钢和汽车配件。远销全国各地。几十个企业每年创收三四亿元。民营企业的大船正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经济的繁荣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品。村民们既当农民,又当工人。在本村就能挣钱就业。经济发展了,村民盖起了一排排三层别墅,大街两旁商铺云集。一条条街道一片片绿色,活动中心,体育健材一应具全。天燃气、自来水早已入户,西丰村被评为先进文明村。
愿西丰村的工副业再接再厉,越办越好。为民造福,早日奔小康。
作者简介
郭东明,西丰村村民,西丰文苑作者。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