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李莽:在橘色黄昏里叙述

为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我,请把我设为“星标★”哦。点击上方蓝字“语林别院”→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点击第一栏“设为星标”。
在橘色黄昏里叙述
文/李莽
意义和目的,成为空洞的观念,它曾有过的内容,我们无法假造。
——昆特·库纳特

陌生的乡场。和许多次寻常的旅行那样,我走下汽车,站在陌生的地面上,那些黑色的瓦房子,以一种古老的姿态沉默着。现在是黄昏,小镇沉浸在朴素的神秘氛围里。许多店铺的门都关了。前面有一个茶馆。茶馆的门面很宽,里面黑黝黝的,隐约可见一些人坐在方桌边喝茶。茶馆的门面中央,垂下一块布帘,似乎是一块橘红的浴巾,和那个夕阳的颜色一样。
我在茶馆外面一张脏兮兮的矮方桌边坐下,把照相机放在腿上。我不会品茶,我看见茶叶在逐渐变成透明褐色的水中缓缓上升,又缓缓下降,觉得它是一个奇异的现象。我是坐在一张光滑的竹椅上的,觉得有点不舒服了,就挪了挪身子。随后我发觉,令我不舒服的不是这张椅子,而是那块刺眼的橘红色布帘。我正奇怪这门帘为什么会这样空,它却被一只从里面伸出的手掀开了。县长站在帘后。
我和县长曾经是朋友,一般的朋友。后来他当了县长,我们生疏了。我们谈了几句话,他说他是到这儿来视察工作的。他问,你的相机是什么牌子?尼康FM2?外国货?日本的?哦,日本,日本的相机,要数理光牌最好的。县长说,你为什么不买一部理光呢?它可是全世界最好的相机。

我不愿意与他继续关于相机的话题,就把眼光转开,左右一瞥,意外地发现街上的店铺有好几家是猪肉店,里面的肉已经卖光,只剩下几副油腻的黑色铁钩子挂在木杠子上。左边街沿也有几副肉杠子,上面吊着几块卖剩的猪肉。这是一幅有意味的画面,我端起相机拍摄了下来。县长问我从哪里来,怎么来的,我说是坐公共汽车来的,不知这是什么地方,从未来过。县长说,这里离城市不远。他又说,这里昨夜驶来一列火车,是客车,停在那边。由于镇上旅馆爆满,他便叫旅客住在车厢里,结果人们晚上就在火车四周随意排泄。
我站起身,走向他所说的那个地方。火车已经开走了,只剩下铁轨还躺在那儿。而这铁轨只有一截,不过百公尺长,孤零零地躺在山坡下,仿佛是一个模型,一个标本,它无头无尾,却亮晃晃的,在夕阳下泛着金属的光泽,枕木和铺路的石头散发出浓烈的柏油味。旁边山坡长满褐色茅草,像一块被搓揉过的地毯,上面散布着一些脸盆大小的秃斑,好像被火焚烧过,露出紫色的泥土。我想,这大概是昨夜火车上旅客的排泄物造成的。四周很静,我捡起一块石头敲响铁轨,身边响起干净的钢铁声音。我突然感到一阵恐慌,这不是我的世界。这是一块会移动的土地,犹如一只巨大的筏子,正在缓缓将我载离。我转向跑下山坡,果然看见了一条河流。
最初,我在光滑的水面上什么也没有看见,接着我突然看见一艘船,它显然早就等在那儿了。是一艘旧木船,船体中央有一个黑色的竹制篷子。我毫不犹豫地跨上船,船启动了,向对岸驶去。我回过头来,小镇不见了,只有灰色的山崖断层。断层的上面是荒草坡,船夫告诉我,顺流而下才能到达城市。那城市已经亮起了灯光,夕阳光也不能淹没它的灯光亮度,城市的摩天大楼在橘黄色空气中显得朦朦胧胧,它在河对岸沙滩的后面。船渐渐靠近河岸,最后接触到沙滩了,发出沙沙的声音。我一脚踩到沙地上,心就猛力向下沉,明白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我跳上船,对船夫说,撑回去!我已经看见河对岸变了样,刹那间,船夫脸上掠过一丝狞笑。我明白,我再也不能回到原来那个地方,对此,我无能为力。
我登上岸,天空一片纯净的橘黄。地面是一大片零乱的恐龙化石。我捡了一块沉重的骨节化石,回到城里。

城市不再显得富丽堂皇。远处的高楼大厦也矮小了很多,成了我熟悉的小街陋巷。第二天,我从扩印店里取出洗印好的照片。这是一卷报废的胶卷。也许快门坏了,或其他原因,只剩五张完好无损。
第一张,古老茶馆的宽大门面中央有一块橘红布帘,一只手正从里面将它挑起。第二张,我站在小街中间,街两边都是肉铺子、肉杠子,一只油腻的铁钩在我头顶上泛金光。第三张,我站在铁轨中央,那铁轨只有一段,从我脚下开始,在到达地平线之前断掉,两边的红褐色草坡布满斑痕。第四张,一只黝黑的木船是前景,背景是河对岸的城市,它由摩天大楼构成。最后一张,我站在一堆化石中间,但这只有见识过的人才知道是化石。从照片上看,它只不过是一堆乱石头。然而,在远处,浮现出一具模糊的恐龙骨架,仿佛存在于雾中,我那渺小的身影站在化石中间,惊愕地看着它。
我不明白我自己怎么会出现在照片中,显得那么瘦小、孤单。是一只什么样的眼睛发现了我,一只什么样的手拍摄了我?
在后来的一个摄影艺术展览上,我那组题为《在橘色的黄昏叙述》的摄影作品显出了独特光彩。从内容上看,它并不十分优秀,但它的色彩卓而不群,它在幽暗的展览厅里荧光闪闪,仿佛有源源不断的橘色光线从照片深处放射出来 ,呈现出无法描述的神秘感,使其他作品显出平庸。最后,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却是一张老农民的脸,他脸上爬满皱纹,仿佛在努力眺望一个看不见的目标,眼睛空洞干涩。那件作品的标题是:《主人》。
(一九八五年)
(原载于《存在诗社作品》2000年总第三期)
文/李莽
编辑/别院主人
作者简介:李莽,著名作家,入围美国滨江国际电影节编剧、 二十年记者生涯的故事手艺人。他潜心十四年动容之作《屋顶下的天空》,是2017年的热销作品,他用一部尘封在青砖墙里的徕卡相机,穿越小城的百年时空,展现了琐碎与隐忍,背叛与死亡,战争与爱情。
回 音 壁
1985年,我慢捻着这个数字,捻了很久,才绕过千山万水,回到那一段岁月。那个年代要写超现实主义小说,几乎是全然孤独地行走。我相信,这份孤独里头,莽君是拥有着一份深沉的创造愉悦!
文章是线性叙事,却采用错位的手法,从时间和空间进入社会生活,而不是通过社会生活表现时间与空间。那个时候,这是一种崭新的创作方法。
无论是镶嵌还是错位,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和物体、环境都抽象化,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象征性,使之与反向而来的时间与空间融为一体。一些元素也随之产生(或显现),如画面、旋律等,给读者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这个效果,就像造型艺术里的抽象画、抽象雕塑。抽象与象征的目的,是进入哲学境内,触摸人与社会的本质。在绝大部分小说中,时间和空间是背景,在《河流》《在橘色黄昏里叙述》《索桥》《声音的名字》这几篇作品中,时间和空间是主体,社会生活和人物是背景。时间与空间借助人物和社会生活的外形,以超自然的方式,呈现在文本里,在文学和哲学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走进这些文字,每一位读者,都可以获得自己全新的审美体验!
回 音 壁
李莽往期文章精彩回放——
《李莽:河流》
《李莽:湖》
《李莽:村庄里的风景》
《李莽:房屋与人》
《李莽:石门槛》
《李莽:红房子》
别院主人:名小芳,字微草(思考的草),号别院主人。教育硕士,四川省双流中学语文教师,全国语文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散文理事,四川散文大观主编,双流区作协副主席,2018年四川省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荣获“区十佳青年教师”“市优秀教师”“市学科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市优秀班主任”“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优秀工作者”“双流第九届学科带头人”“双流区第四届十佳教育科研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荣获全国说课特等奖,荣获成都市赛课第一名。主攻记叙文、议论文写作研究,和诗歌、散文阅读及写作研究,追求诗意地行走,在《散文诗世界》《青年文摘》《四川日报》《四川文学》《草堂》《星星》等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评论四百多篇(首);在《语文教学通讯》《语文世界》《新课程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专业文章十几篇。出版有关诗化语文的诗集《长成一根苇草》(著),出版有关地震的诗集《震星》(合著),出版教学研究专著《概括与反概括——语文思维的双翼》(合著),有散文作品被选编为中考阅读练习题。
还没有关注?请长按二维码结缘别院!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