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百年学典同步训练与过关测试六年级下册语文P72页第二题作文。急啊……好的加分~~~~~~~~~~~~~~~~~~~~~~~~~~
问题补充:题目是: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我们获得了许多知识,这些知识来自老师,同学,父母的,还有来自我们课本的。你觉得这几年你使用课本怎么样?喜欢他们吗?有什么建议? 下面,试着给我们教材的编辑们写一封信,谈谈你对教材的看法。 六年级下册语文哦 ~~~~~~~~~~~~~~~~~
●一、优秀文化的壮丽画卷 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已成为语文学界的共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是我党在十六大提出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求。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蕴的载体。入选教材的古今中外佳作名篇,无不以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表现形式承载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在一定层面上成就了它改造与引领人类精神的特殊价值。这就是语文的人文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语文成了历史的别解,是具体可感的哲学。当然,小学语文姓“语”,也姓“小”,这种“小”是以小寓大之“小”,指文本的话语形式由博返约,深入浅出,是小学生能够消受、乐于接受的精神美餐。 本册教材精选的 4 首古诗词和《三打白骨精》《螳螂捕蝉》《孔子游春》作为精读课文,另外在单元练习中安排的《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马诗》《古今贤文》《夏日绝句》和“孔子名言”等内容,连同前 11 册中的相关篇目,对中华文化的精义作出形象的诠释,对中华文化的主要方面作出扫描式的涵盖。这种精心构建的文化长廊壮丽而辉煌,使学生在凝眸涵咏中流连忘返,深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无价的精神财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已成为苏教版教材的自觉、热烈追求。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全面胜利的民族战争,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 8 年抗战强大的思想武器。“七七事变”,中国官兵不畏强暴、奋勇杀敌,打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枪。《卢沟桥烽火》展现的正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如果说《卢沟桥烽火》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本色,那么《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则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菩萨心肠”。当日本帝国主义者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时,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两名战火中受伤的日本孤女,并设法安排她们回到亲友身边。当日本人民赞誉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时,我们能不为中华民族的友善和宽容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吗?这两则发生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真实故事,编排在同一单元,收到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之效。此外,《夏日绝句》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墨梅》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石灰吟》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无不表现中华民族的高尚节操和坚贞品格。先贤先烈为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丰富的精神遗产,将在一代又一代学子的心田深深扎下文化之根。 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教版教材的编者对汉语言文字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汉字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符号,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性格的精灵。”“汉语有形象,有色彩,人文味道很浓,极富魅力。”“汉语是象形表意的文字,常诉诸形象,能给人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探究能力。”以此学养和眼光选编的课文,虽不是字字珠玑、篇篇锦绣,但课文的语言文字赏心悦目,颇能掀动师生思想和情感的波澜。教材中古典诗词含英咀华之美就不须赘言了。《广玉兰》《夹竹桃》均为大作家、大学者为寻常花木写就的小文章。作者信笔写来,举重若轻,言近旨远,虽是小文章却尽显示大家风范。“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不经意间流露出这位世纪老人的童真、童心、童趣。《夹竹桃》真是一篇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好文章。《三亚落日》《烟台的海》各具特色,作者虽名不见经传,但文字精美,如诗如画。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充实与忙碌,使烟台的海成了一幅画。一道广阔的背景,一座壮丽的舞台 , 《三亚落日》像是专门为孩子们写的,文中的落日依附了一颗童心,活脱脱像个活泼、快乐的孩子,活力四射,动感十足。读这篇课文孩子们会感到那轮三亚的落日就是自己。文中动词锤炼得极见功力,使南洋的热带风情和落日的诗意变化在跌宕的笔触中极富视觉冲击力。以上几篇作品,让我们领略汉语言文学的感性、智性、灵性,领略汉语言文字的表现力、穿透力、生命力。随着学业的加深,孩子们还会体味到汉语言文字四声的音乐美、字形的建筑美、意蕴的哲理美、书写的绘画美,还会了解到中华文明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唯一没中断、消亡的文明,其重要原因是我们拥有自“书同文”以来沿用至今的汉语言文字。在科学家王选开发激光照排技术之后,汉字告别了铅与火,成功地跨进信息时代,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文明、最优秀的语言之一,拥有汉语、学习和使用汉语是一种幸福和荣光。 二、现代意识的多频视窗 语文源于生活,优秀的作品是时代的镜像。本册教材选编的现代文,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 教材中的《夜晚的实验》《学会合作》《记金华的双龙洞》《山谷中的谜底》《广玉兰》《夹竹桃》《三亚落日》等课文,宣传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成果,洋溢着时代气息,渗透着现代意识和价值观。亲近自然、关注环境、崇尚科学、探索创新、学会合作,这些现代理念和精神必将给学生的心灵以丰富而强力的滋养,历史将继续见证。教学中播撒的那些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种子,将成为未来的参天大树、栋梁之材。教材的现代性不仅仅是为了现代,更重要的是着眼未来。 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是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有的素养,无论是现代国家还是现代公民都是这样。打开窗口看世界,对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感情、睿智的理性的欣赏与追求是穿越时空的,是跨越民族和种族的。在教学中把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学生就会获得新的文化视角和审美意识,新的看取方式和发现方式。苏教版教材文化覆盖面较大,纵贯古今,横跨中外,文化构成合理和谐。本册涉及国外的作品,有《夜晚的实验》《最大的麦穗》《山谷中的谜底》《莫泊桑拜师》。《最大的麦穗》所传递的人生哲理、人生智慧令人久久回味,具有永恒价值。在遥远的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民主的作风和对话的情怀,在专制社会里是何等的难能可贵。苏格拉底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平等对话、自我建构而走向真理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也让 2000 多年后的教育者钦羡神往。《夜晚的实验》深层意蕴是再次验证了实验是科学之母的道理。对实验的重视是西方科学在近代赶上并超过东方的重要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在引入西方实验科学后就可以凭借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山谷中的谜底》揭示的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的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对于不谙世事的孩子,骤对强暴和逆势,这种以退为进、保护自我的生存策略不失为明智的选择。编者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选文目光穿射得如此深远 ! 三、创新精神的丰硕成果 创新是教材生命力和高质量的保证。坚持思想创新,加强内容创新,“是苏教版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永恒追求,是回响在整个教材编写过程中的主旋律”。“创新应该说是我们编写教材的立足点 …… 不管花多大气力,不管用多少精力去编写,都要朝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方向去努力。”这真是志存高远,心如金石。与许多同题材的文章相比,本册的选文确有让人眼亮的新意和别具一格的魅力。《半截蜡烛》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转移藏有情报的蜡烛,在秘密即将被发现的危急关头沉着机智地与德军周旋,终于获得胜利的故事。智斗的故事比比皆是,小娃娃有大智慧的故事历来很多,而本文的新意在于它阐述了小娃娃有大智慧的生成过程。智慧来自对祖国的忠诚:为将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智慧来自母亲和哥哥行动的启示:母亲用油灯来置换蜡烛,哥哥借口取柴生火要拿走蜡烛,虽然都没有成功却启发小女孩的灵机。杰奎琳以上楼睡觉的理由,以小娃娃的娇憨可爱征得同意取走蜡烛。这幕精彩的独幕剧真是哲理版的《小鬼当家》 ! 与众多歌颂普通劳动者的文章相比,《天游峰的扫路人》写了平凡的工作岗位可以作贡献,平凡的工作岗位也可以带来快乐。老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伴着作者回到住地,也回荡在我们每一位读者的耳际。古往今来歌颂老师的作品俯拾皆是,《理想的风筝》却别具异彩。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不仅放飞自己的理想,也放飞着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位健全的残疾人同时也在指引着学生放飞远大的理想和纯真的感情。风筝在这里显然是个象征,是多重的隐喻。这种表现手法就有了现代主义色彩。虽然课堂教学不需要发掘到文学流派的层次,但这种文学创意会像种子埋在学生的心田,迟早会生根发芽。 苏教版教材的创新还表现在打破了传统的惯例 —— 以名家名篇作为教材的主打内容,而是纵览古今,披沙拣金,“将孩子最应该读的、最喜欢读的、读了最有用的文化精品选出来并加改编,奉献给孩子们”。实验区的老师们反映:打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过去司空见惯的重点训练项目没有了,烦琐的课后练习不见了,几十年一成不变的传统课文换上了崭新的面孔;而代之以浓浓的文化氛围,清新的时代气息,确实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四、整体建构的桥梁纽带 由独立成篇的文章构成的课本,其体系的整体性在所有学科中是最难建构的。但苏教版教材的整体性是非常突出的。纵观小学 12 册教材的统筹整合,我们欣赏到的是知识的长廊、人文的长调、时代的长卷,循序渐进,层次明晰,前后辉映,俨然一体。六下阅读教材在整体建构中更处于枢纽的位置,发挥着承上启下、光前裕后的作用。 1 .涵盖并照应此前各册。第一单元的“壮丽山川”与前面各册中写台湾的蝴蝶谷、南沙群岛、庐山云雾、沙漠绿洲、高原、草原等文,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弘、景象万千的河山长卷图,长城、运河、秦兵马俑等历史文化遗产更是辉映其间。《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作为中国母亲河的赞歌,它凝聚了巨大的文化内涵、情感容量和审美价值,可以视作这类文章的担纲之作。五上第一单元“园丁之歌”的两篇文章写了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精神和高超艺术。六下教材则集中了 4 篇课文,涵盖古今中外于最后一个单元,写如天的师德、如海的师才、如山的师恩,写了孩子们告别母校时深深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憧憬。本单元后的习作 ( 给老师写一封信 )“练习 7”中的“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口语交际”( 临别赠言 )“学和做”( 我的成长册 ) 辐射小学 6 年学习生活,梳理前三学段的收获和感悟,像精彩的压轴大戏。把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幕剧推向高潮。这对长达 6 年的小学生活作出有力的收束,对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乃至整个人生预设了不可或缺的铺垫。这些精心导演、预设的语文阅读活动给学生带来的激动和感触,将成为学生人生回眸的华彩篇章.将影响学生漫漫未来。 2 .同册教材不同单元的文章之间存在的内部联系。《山谷中的谜底》启迪学生的是以退为进发展自我的生存智慧,《螳螂捕蝉》写军国大事,阐发的仍是生存教训: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自己身后正隐伏的祸患。两个故事从居于劣势和处于强势的不同角度阐述了生存之道的智慧选择。这种内部联系的建立,避免了题旨阐释的单调和片面。《最大的麦穗》和《孔子游春》使我们领略两位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不同的风采,但教育学生的艺术却有相似之处:寓教于乐。寓教于游,从大自然中汲取人生智慧。这就显示了东西方的思维智慧虽有重推理和重顿悟的区别。但实有相通乃至相同之处,它们都是诞生于实践的思维之花,都是人类应当继承光大的精神瑰宝。 3 .体现了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第三学段在教材结构形式上和选文难度上,注意向初中语文教材靠拢,减缓了坡度,有利于小升初的衔接。”翻阅六下课文,文化内涵的丰富,表达形式的精美,结构样式的风貌趋向中学教材,完成了三、四学段的过渡与衔接。有些片断将以全貌,有些经过编写的将以原貌出现在中学乃至大学的教科书中。审视这些曾经相识的面孔,已经长大的学生就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那么,如何施教才能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呢? 建议教师们要从熟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入手,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找准学段教学目标、教材、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因文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一、以标导教 —— 正确把握高年级阅读教学要求和重点 “课标”确定的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共有 11 条,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下列 4 个方面。 1 .推敲重点词句,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获得的,其褒贬色彩多是约定俗成的,但是人们在使用这些词语的时候,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这就要求读者更多地借助于具体语境来加以体会。 如《卢沟桥烽火》展现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动人画面。文中有大量的描写敌我双方的词语。描写我军的有:悄悄地、进发、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暂时退守 …… 描写日军的有:偷偷地、摸来、恼羞成怒、人仰马翻 …… 教学中,引导学生先找出这些词语,通过归类、比较。辨析其感情色彩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表情朗读、复述,对词语进行积累、内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2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文章的表达方法不同于文章的写作特点,写作特点是知识性的,表达方法是综合性的,它涉及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还可以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等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是实现以读促写的重要途径。 如教学《烟台的海》一文,要引导学生揣摩、领悟文章写“景”的同时也写“人”,“景”与“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总——分——总”的行文结构,突出了文章重点;语言简洁凝练、生动形象。并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 3 .以读书为主线,加大思维训练力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学生的眼球从美丽的图画转移到优美的文字,在与文本的对话及同学的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适时移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如教学《长江之歌》,学生熟读课文后,可要求学生边看图,边读文,边思考,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 “我看到一位阿姨正在引吭高歌,她一定在唱《长江之歌》。我也想唱一唱。” “我看到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一群群海鸥展翅飞翔。它们是多么勇敢呀 !” “我看到大江岸边矗立起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想到大江具有无穷的力量。她像巨人一样推动着我们的时代前进。” “我看到大江的源头 —— 雪山。想到她浩浩荡荡地流经那么远的地方,最后流入东海。这是一条母亲河啊 !” 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捕捉图文连接点,展开合理想象。把学生引入一个自主驰骋的思维空间,既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利于促进思维的发展,把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有机统一起来。 4 .加强语言积累,积极运用积累的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整个小学阶段积累的大量词汇、名言警句、富有表现力的优美语段,只有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不断地被调用,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化底蕴。 如学习《三亚落日》后,在熟读、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借鉴作者的写法,观察日落的过程,并做一次小练笔。又如学习《烟台的海》后,开展“我是一名小导游”实践活动,介绍家乡一处景点。学以致用,强化积累,并对自己语言仓库中的存储进行激活、调动、重组,学用结合,增强底蕴。 张庆主编将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概括为如下 4 条: 1 .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会浏览。 2 .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 .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4 .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教师组织阅读教学时,对学段的教学目标了然于胸,教学才会有明确、正确的方向,就会避免无的放矢、“脚踩西瓜皮”现象。要使六下的学生全面达到小学阶段的基本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在明确上述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再科学地设计每一课的阅读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应是简约而统一的。“简约”是指不仅要抓主要矛盾,突出主要任务,而且要做到三维整合。三个维度的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不存在主与次。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的目标,应该以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作为依托和载体,不能穿靴戴帽,各搞一套。“统一”是指要以课标的要求为根本依据和出发点,寻找课标要求、教材资源、考核项目三者的共同点,并以此为教学重点和切入口。 二、扣本备教 —— 深入研读教材 1 .深入研读教材。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究起来,大都与教材理解把握不到位有关。老师们在钻研教材时往往存在三个误区,即:过于依赖教参,缺少对文本的个性解读;过于关注教法,缺少对目标的准确把握;盲目拓展延伸,忽视教材自身资源的挖掘。 如何研读教材呢?“三读教材”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做法: 一读,和作者对话,领会文本主旨; 二读,和编者对话,把握教学意图; 三读,和学生对话,预设学习活动。 “一读”,即教师把自己当作一名读者,把教材当作一篇读物,像平时读书、看报那样,读出你的体会、联想、感悟及受到的启发。读《半截蜡烛》,你或许被跌宕的情节吸引;读《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你或许被真挚的情感打动;读《三亚落日》,你或许被优美动人的语言陶醉…… “二读”,以教者的身份读教材,把握本年段的要求和本组课文的语言训练内容,领会编辑意图。要引导学生读懂什么,体悟什么,感受什么,在入情入境的细研中逐渐明晰起来。如教学《长江之歌》,要通过理解、吟诵诗歌语言,激发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并熟读成诵。又如教学《螳螂捕蝉》,要让学生体味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育智慧。 “三读”,就是要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站在文本整体的高度,揣摩学生的阅读过程,体验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运用的方法,分析应该落实的训练重点,找到三维目标的交汇点。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在脑海中想象教学活动情景。如教学《夹竹桃》,如何突破难点?可通过边读边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借以丰富学生的想象,无须繁琐的讲解。又如,针对学生学习《莫伯桑拜师》一文可能遇到的困难,把弄清师徒两次对话作为突破口,结合品味两人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莫伯桑和福楼拜师徒二人的性格特点就会生动地呈现出来:前者是虚心求教,勤学苦练;后者是循循善诱,提携后辈。 “三读教材”实现了教师与作者、编者、学生的“三者对话”,“深入”为“浅出”找准了出口,更让“浅出”因深入的发掘而内蕴充沛。 2 .注意区分不同文体。 在对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应有所区别。诗歌宜一边朗读一边想象描述的情境,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熟读成诵。散文特别是借景抒情的美文,如《三亚落日》《烟台的海》,宜用指导朗读和通过学生声情并茂地读的方法,理解景物的境,体会作者的情,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言。叙事性文章,宜先了解事情梗概,再抓住重点部分发表感受,借鉴写法。说明性文章,宜在初步了解说明了什么之后,有重点地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这样,就能避免不同文体的课文教法大一统、抓不住不同体裁文章特点的局面。 当然,具体到教学某一篇课文的侧重点,则要因文而异。同样是写景的课文,课文不同,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如《烟台的海》是按季节的顺序描写景色的不同的,教学时可以把了解和学习按时间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作为重点。《记金华的双龙洞》具有按游览顺序写的特点,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清描述的顺序,学习、借鉴这种写法。《三亚落日》则以拟人化的手法,动态地展现落日美景,可以引导学生如临其境地品读,熟读背诵,积累内化。 3 .重视单元备课。 苏教版第三学段的语文教材采取主题单元建构的方式,即每一单元,是围绕同一主题来设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应有一个整体的观念。要认真研究单元的组合、各部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发挥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协同作用。如二单元安排了《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三篇课文。围绕“正义必胜”这一主题,《卢沟桥烽火》描述了正义与邪恶在卢沟桥边的较量,展现了中华儿女奋起抗击日寇侵略的动人画面;《半截蜡烛》展示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与爱国情怀。战争期间,不仅仅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也有侠骨柔情、菩萨心肠。《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体现了编者机巧的慧心,揭示了拒绝战争,渴望和平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在单元模块的教学中,要把单元模块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进行通盘的规划和设计,在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仔细选择单元整合的切入口,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查阅资料、合作学习、自我评价、丰富精神、陶冶性情的能力。在第二单元的教学中,可以从情节入手,让学生欣赏紧张激烈、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人物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把握人物形象;可以从品味文章内涵入手,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如着眼于课外延伸.则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适合他们的有关抗战题材的作品等。还可以通过收集图片、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将课内与课外,课堂教学与语文实践活动有机整合起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各种能力。 有了这个参考资料很好好写了 选我
六年级下册复习册的作文同桌怎么写
●鼓励地掌声 又是每周星期三,至今我们大家还不知道今天的班会到底是怎么进行,当然!内容我们都早已得知,至于详细内容我都还不太清楚。 经过了一个中午,终于熬到头了,仿佛那之前的分分秒秒都如同过年月一般。沈老师已经公布了方案,心中的那块石头也见底了。 只见我们全班同学加上一个老师共83人,出现在秋日当空的操场上,阳光穿过一层层厚实的云雾,降温暖和阳光撒向人间。秋天的太阳晒起来是最舒服的了,懒洋洋地躺在塑料操场上,那种舒服的感觉是不能用语言描绘出来的。可惜现在是上课,想晒太阳我还得有那个胆儿才行啊!好了,还是砌入正题! 首先,沈老师拿着一个微型的小话筒,站在我们围成的半圆的中间。一开始,沈老师一说话,因为分贝太大了,把我都吓了一跳。主持人是曹舟,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了。第一组是贺思羽她们那一组,看完了她们那一组的精彩介绍,我实在是心中有愧。当初就不应该让魏萌来当组长,她统计都没有统计,全凭一张计划书,我们把资料带来了,一点儿都不差,就差统计了。我急中生智,马上赶吧,趁现在还有时间,我想这是上上之策了。我将我们小组的单子拿到中间,好了,现在开始统计吧!这时,第二小组已经上台了,虽然不知道沈老师会不会接着点我们,但是就有限,得抓紧时间!当我写了:我们这个小组收集的诗歌有《会变的山》的时候,魏萌看见了,说我写的太慢,就从我的手中夺了过去,看着杨静的《唐诗三百首》里的内容抄,还叫我来朗诵《会变的山》,我当时认为她的大脑思绪紊乱,让着急冲坏了头脑,嗨!在那种场合,又不能说话,随时面临着扣分的危险,可所谓哑巴吃了黄连————有苦说不清啊,还是认命吧!不知怎么的,沈老师喊了我们这一组上去汇报,当时,全班67个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盯到了我们这一组4个人的身上,顿时,紧张得差点儿晕了过去。我快速地跟着魏萌走向了中间,但杨静和朱悦玲想在绣花似的,等了好大半天才过来,魏萌叽叽咕咕地说了一会儿,也不知道她哪儿来的那么多的废话,明明单子上才十几个字,她就能说出几十个字来,真是I服了Y。我一心一意地盯着单子,根本就不敢看大家,虽然下面都是朝夕相处的同学们,但心中还是非常的紧张。 该我念了,我尽量念出我最亮的声音,让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听见,我的声音在颤抖,心脏真以每秒5千下的速度跳动着,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告诫自己:这就是在锻炼自己,你已经出席过无数次班队活动了,就光凭这点你还得怕吗?你成功,就得磨练、经历,加油!相信自己能行的! 漫长的朗诵终于结束了,然而在第一时间里,是没有任何一位同学拍手的,这第一人居然是沈老师,紧接着才是同学们,我惊讶地转过头,抛弃了一切的紧张,望了望沈老师,沈老师半蹲着,微笑着望着台上拘束的我们,我就像一只打满气的气球,里面不是空气中无处不在的氧气,也不是人呼出来的二氧化碳,而是————勇气! 下来后,我的耳畔依然不断地回响起那一声声,有节奏的掌声,是那么的清脆,是那么的有力,在我的心灵深处,找回了自信!
六年级下册语文学习与巩固17页的看图作文怎么写??
●是找不到主题吗?我们(帮工站)认为:针对薄弱点,强化训练,攻克难点,才能让孩子学得更轻松,更高效!仅供参考~
六年级下册语文《烟台的海》,以它写一篇《我是导游》的作文,该
问题补充:六年级下册语文《烟台的海》,以它写一篇《我是导游》的作文,该怎样写
●(1)、“扑”突出了冬日烟台的海的壮观景象。(2)、“扑”表现了“微波泛起”的可爱,轻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是什么
●《学无止境》写自己的观点,围绕观点举例论证,再谈自己以后怎样做。
●我的微博上有详细介绍。 [进入“帮工站”微博即可参与更多教育问答分享] 点个“赞”吧!
六年级下册语文灯光的写法是什么 带有此写法的作文
●
他是一位年轻的著名的战斗英雄,身经百战。他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他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他为了祖国的下一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时时刻刻希望下一代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以至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