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烯散文:风筝与线

“林记出品”的文学从家乡始发——
“望奎往事”之“编号014”
(“望奎”旧称“双龙城”)
风筝与线
林 烯
风筝,是自由快乐的。
小时候很痴迷风筝,因为一有风,它就悠悠地逃到天上去了,蔚蓝蔚蓝的天空,有大片大片的浮云。
我很想有一只风筝,后来也有了一只风筝,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风筝”。那时姥爷会带我去广场,广场上会有位魁梧的老人,就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凝望着自己手中的风筝,风筝就那样在风里扶摇直上,大的连着小的,小的托着大的,十分地团结。我的心也随之荡漾起来了,就向姥爷讨要一只风筝。
那时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我们家又是住在离城中心较远的地方,很是不便 。一向宠溺孩子的姥爷,持着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态度,拿着零花钱给我买了只气球,气球的长尾巴须儿用白线系起来,打起了一个紧紧的死结,任谁都不能将它们的结儿打开。白线又要仔细缠在一个小轴上,小轴是乳白色的,缠在那上面的线紧而密,不大一会儿,小轴就胖起来了,胖得令人欣喜。
姥爷带我来到一处平的空地,我站在他的影子里,就那样轻轻地松开手,气球……不,风筝被微风张开的双手捧上了自由澄澈的天空,我开始放线,风筝自如而协调地飘向更高,我在自己的世界里愉快徜徉着,沉浸着。风筝和我同步着,在天空中踱着步子,我开始笑,姥爷也开始笑,笑得大声而洒脱,像是从心里,从远处的树林里,从我的心底里传来的久远呼唤,把扎根于地面之中的砖面儿上的土灰震得都快乐起来,往天上去了,追逐着打转儿。我的手一放,风筝突然猛烈地刮了一下,白线上下跳动了一下,我的手指也随之迅速的痛了一下。我只是执着于眼前的风筝,抛掉了一切的感受。也许只有快乐在心间流淌。
听老人说春日里放飞风筝,就是把过去的烦恼困扰和不愉快的事都送走。风听到了我的心声,咳嗽一下。刮断了风筝线,风筝就那样看着我们,毫无顾忌飘去了。我放下风筝线,追去,姥爷也开始追,四周的空气有规律地震动起来,尘土飞扬,笑声回响。
风筝就这样抛弃了我的愉快,带着我的烦恼飘过了我的童年。
后来从幼儿园毕业了,比之前更忙了。姥爷每天照例送我上学,接我回家。一开始我只够得到他宽大、粗糙、发红的手掌,可近来个子窜的很快,跟姥爷只有毫厘之差了。他很会做饭,特别是炖菜。比如最基础的白菜炖土豆,鱼和红烧肉呢更是他的拿手好菜。我看网上的什么“米其林”,总会带着些不屑……因为我还有姥爷呢!我会跟他讲学校里发生的各种稀奇古怪的糗事,他听之后,从不像其他大人一样面露乏味,或是敷衍了事。他要笑起来,笑得喘不过气,总会因为呛到,咳嗽起来。我听到他笑,也会跟着笑起来。
然而我时常记起几年前的那天,我们一起放风筝的那天 。后来一个偶然,风筝线和线轴被我在妈妈的车库里寻着了,望着静静躺在那里的风筝线和线轴,虽然风筝带着我童年的烦恼和愉快飘远了,但我是不会让蜘蛛与灰尘占有它的。它们被记忆染上久远的颜色,暗淡下来,但在我眼中,它们仍具有着鲜明的色彩,像那天我眼中闪着的色彩一般鲜艳。我将它们重新收在一个木盒里,那是我儿深深的记忆。
突然间抬头看看书架上的照片:姥爷的头发,怎么就白了呢?从什么时候开始白的呢?我忘了,是风筝飘走时带走了姥爷的青春吗?我在想能不能能追了风筝回来,就能找回姥爷的满头黑发?现在我长大了,姥爷却老了,姥爷总是在一边,看着我,我的自得,我的冒失。这么多年,不曾改变。我在生长,他在倒退,默不作声。姥爷已经把他的年华、活力和对亲情的守护通过风筝,通过风筝的线转让给我们了啊。
我就是那只风筝,姥爷就是那风筝的线轴,那根风筝线是姥爷逝去的年华,是姥爷在我成长过程中的一片深情,那个被姥爷紧紧打起的线与风筝连接的结儿,任谁都不能将它们打开的结儿就是我对姥爷感情的心结。我永远不会忘记,姥爷和风筝带给我童年的所有快乐。
我希望太阳可以晒黑姥爷的白发,让他得以青春永驻。我深爱着我的姥爷,愿以风筝为牵挂,愿以风筝为寄托,愿以风筝为我的意志,让我们缓慢生长吧。

||林烯简介
林烯,“林记出品”主笔。初三学生,喜爱绘画、音乐和文学,钢琴9级,曾在全县第五届汉字听写大赛中荣获小学组个人一等奖;曾获“最美少先队员”“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在“今日头条”《黑龙江日报》《黑龙江教育》《绥化日报》等处发表文学作品。

“林记出品”
——全国首家“家庭文学写作工坊”
林超然家族文学馆

神存富贵心陶然,
诗文歌诵舞蹁跹。
疏食饮水传世久,
寻常人家有清欢。
此为一间被100余家媒体关注、发表、报道的家庭文学小铺儿。
2020年12月31日,“孙守云、林修文家庭”获得“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此前获得“黑龙江省最美家庭”、“绥化市最美家庭”、“望奎县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2020年6月6日,香港《文汇报》“文化视野”专栏整版刊文:《“林记”祖孙三代满门作家,黑土传奇文墨飘香》。
2020年8月6日,黑龙江电视台专题报道——“林记出品”:祖孙三代写文章,优良家风美名扬。10月8日,黑龙江电视台专题报道——“林记出品”:传承家风写故事,云上对话更团圆。
《中国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报》《艺术广角》《百家评论》等报刊对这一独特的家庭文学文化现象有过专文的学术探讨。《黑龙江省文学发展报告 2019》(“黑龙江蓝皮书”)、《家风传统与现代变革》(赵春辉专著)曾专章介绍。
自2018年1月22日起,这个国内独树一帜的“家庭文学写作工坊”忆家事,说人生,谈写作,论文艺,以“林家写,写林家”的别致方式,构建了一个文墨飘香、情深意浓的文学大家庭。
公众号几乎所有的新创作品都被国内报刊发表。目前主笔为18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4人,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2人,黑龙江省评论家协会会员3人)。
“林记出品”订阅者涉及全国400多个城市、世界30多个国家。祖孙三代共同经营的“林记出品”慢慢从一个闭环系统变成了敞开的空间,公众号最初的定位“一家人坚持精神聚餐,只为亲情抚慰、岁月安宁”,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今,“林记出品”更希望借助自己的尝试,来提振寻常百姓写作的信心。
如您有兴趣,欢迎识别二维码,关注“林记出品”!烦请您同时推介给今生愿与文学结一场尘缘的家人、好朋友们!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