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好的学校教育如何可能》

听课笔记|《好的学校教育如何可能》
杉杉
来源:B站主讲人:刘铁芳教授【提到书籍】1.《朱光潜传》2.《爱因斯坦传》3.《理想国》4.《说文解字》5.《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6.《看见》柴静7.《论语》8.《诗经》事例1.马加爵,药家鑫的悲剧2.卢安克的故事【笔记】1.好的教育不仅仅是老师教的静态知识,而应该是知识与你的经历的融合,由此转化为你生命深处的记忆。2.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3.真正的教育是从知识的学习转化成个体的人格。4.个人心中教育的美好的记忆,恰恰是我们思考教育的起点,但是仅仅靠个人的教育经验为起点还是有限的,人类历史上也有很多弥足珍贵的记忆构成,我们思考什么是教育问题的人类意义上的起点。5.苏格拉底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凭借灵魂的卓越来成就自我,而不是仰赖其他一切物质条件。6.教育无非就是我们亲近好人,亲近好的书,亲近好的事物,去发现好的事物,然后达到自己德性的增长。7.综合起来,苏格拉底所代表的教育实践就是建立在个人喜好之上的,与好的朋友一起发现,分享,追求美好的事物,最终达到灵魂的美善与德行的增长。8.理想教育的要义出发点是爱欲,也就是爱的情感态度,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的教育离不开个人情感的进入。爱欲指向的是好的事情,好的东西。好的教育,其实就是充分激发人对好的事情,好的东西的爱欲。激发个体对好的事情,好的东西的爱,具体路径是通过朋友式的交往以及对贤明的古人所著的书的共同研讨探索。苏格拉底所开启的教育实践,其核心就是发生在个体灵魂之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9.教育的过程就是让人类美好的文化记忆复活在个体身上的过程。10.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乃是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11.我们可以说知识在教育中是重要的,但任何时候人格比知识更重要。12.人之为人的根本就在于内心之中对美好事物的欲求,对美好事物的欲求乃是心灵生活的能力,教育作为个体成人的实践及基本路径,就是激活个体,积极感受世界,体验美好世界,孕育心灵生活的能力。13.画画的技能的训练并不足以让人成为人,唯有在技能的训练中启迪人的灵魂,对美善事物的欲求,真正的教育才得以发生。14.美好事物的欲求奠定在个体生命的初期儿童教育的中心,就是给予一个人生命初期以美好事物的经历,激活个体人生中对美好事物的爱。15.不能强迫灌输,只能激励引导。16.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生动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17.当老师总是想着要评判学生的时候,老师就不是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交往的位置,而是处于甄别学生的角色中,甄别大于交往,实际上弱化了师生的交往特征。18.保持必要的闲暇19.在古希腊学校一词的原意就是闲暇,闲暇与教育在其开端上就紧密相连。20.闲暇作为教育的基本条件,首先表示教育不要为职业做准备,其次闲暇作为一种心态,是一个人免于生存紧迫感和外在强制,充分地进入当下教育情境之中的心理准备。21.闲暇的路径一是减少外在的强迫,减轻课业负担,促进个体在当下教育情境中的自由。二是学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增强教育过程的审美。三是加强体育,文学艺术教育,增强闲暇素养。22.教育就其实质而言是慢的艺术,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孩子们的成长更多的闲暇与自由。23.我们因为欲求着美好事物,而成为心系美好事物的存在。24.孔子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25.理想的教育就是基于闲暇的以生活与交往为基本形式的,以对美好事物的欲求为内容和目标,以健全人格的养成为宗旨的活动。26.我们的孩子按部就班被投身于教育情境之中,基本不考虑他们个人的偏好,也不可能考虑到每个人的偏好,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整体上是远离了个人的爱欲。27.由于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多的讲究规模与效率,学校教育被整齐规范高效的组织起来,师生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程式化的往来,谈不上朋友式的交往,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整体上是远离生活的。28.现代教育的内容,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成了大杂烩,往往高下并存,良莠不齐,学习过程中由于应试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也来不及一一辨别,彼此杂糅的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并不是,至少事实上很难做到对美好事物的积极寻求。29.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0.好的教育实践从来就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永远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共同分享,相互激励,并最终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彼此成全的活动。31.柏拉图研究专家陈康先生在理想国的阐述中说到国家的基础在各人,各人的基础在心灵,因此国家以心灵为基础类型的状况,是国家的超政治基础。
我是杉杉,感谢您的阅读,
祝您生活愉快!
– END –
SHANSHANXIANTAN
欢 迎 扫 码 添 加 杉 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