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平,语文高级教师,南通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通市作协会员,已在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200多篇。
好善最乐
口罩是家里的必备品。你什么都可缺,但绝不能缺口罩。一只薄薄的口罩,在现实生活里,其重要性不亚于一张身份证。出出入入,身份证没带尚可,口罩忘带,你试试。
坐公交,戴口罩,无需提醒,人人遵守。这是后疫情时代的一种高度自觉。
周末出门,妻子不厌其烦,耳提面命,带好口罩,带好口罩。
带就带呗,可她非要多两三个不可。为啥?以防万一。
这″万一”,还真碰到过几回。
公交车在某站点刚停下,一个小伙子头也不抬,直冲进车门,人还没站稳呢,咣当咣当,两枚硬币已进了投币机。几乎是同时,公交司机喊了一句,戴上口罩。小伙子一愣,尴尬地一笑,哦,没带,话未说完,人已跳下车去。
就在司机关闭车门的当口,妻子急忙喊,小伙子,有口罩。司机正欲启动,赶紧刹住,开门,跟着喊一句,小伙子,上来,有口罩。小伙子听到后,立马返回车内。口罩经过多名乘客的手手传递,到了小伙子手上,戴上口罩后,小伙子朝车厢内扫了一眼,说了声″谢谢”。妻子摇了摇手,侧过脸,继续看窗外的风景。
有了这一回后,妻子更坚信小包里多带几只口罩的必要了。这不,又给碰上了。
这次没带口罩的是个中学生。背着只沉重的书包,像个小刘罗锅似的,上车,刷卡。一问口罩,脸就红了。妻子早已将口罩拿在手上,这里有,给。学生感激地一笑。车内,一片祥和。
站台一个接着一个,人一拨一拨地上。每当此时,妻子的眼睛就紧盯着车门。我怀疑,她是不是希望有更多的乘客忘带口罩,这样,才不枉她的″以防万一”。
备的口罩有了用武之地,妻子好像比涨了工资还开心。她用手在小包上捂了捂,眼睛朝我一挑,好像在说,怎么样,多带几只,没错吧。
我常想,捐款捐物是行善,予人方便也是行善。一只小小的口罩,如果用钱去衡量,好像根本不值一提。但对于急着坐公交车回家的人来说,它的作用简直天大。
在这一点上,我绝对不如妻子。出门带口罩,自己负责自己,坐公交车的人那么多,能照顾得全吗?我暗自思忖:有我这种想法的人,应该很多。有多少人愿意在自己的心中,移出一块空间,哪怕一小块,去为别人着想呢?
妻子就能。
电梯里碰到同是送孩子上学的,对方随意聊到下午没人接孩子,妻子不假思索,只要你们放心,交给我来接,反正我天天有空。
坐公交车,只要见到年老的上车,妻子定会让出座位。然后站在过道里,抓着扶手,目光淡定。
有人乘车没零钱,妻子拿出公交卡,喊道,我这里有卡,刷吧。哈哈,″公”交卡实至名归了。
我想到了一副对联:好善最乐,读书便佳。
人有多乐。丰衣足食,可乐。家庭和睦,可乐。无病无恙,可乐。儿女成器,可乐。而这些乐,似乎都离不开″自我”,故而才有″好善最乐”。
一言以蔽之,”好善”的境界是″无我”。
编委会主任:张兆昆
本刊总顾问:朱炳明
本刊总编辑:东方虹
影视技术:杨世英
投稿邮箱:4461716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