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核心资产暴跌随笔

行情一跌,流言蜚语的数量立马就大幅攀升,比如神马抱团瓦解啦,机构跑路啦,A股凉凉啦,风格切换啦,老美敌对之类的,巴拉巴拉,不胜枚举。为了导演广大粉丝读者的身心健康,我决定还是写一写最近这个情况。
没有所谓的基金抱团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一个血淋淋的观点,A股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基金抱团。市场上所谓的基金抱团,意思是说各大机构就买那几个公司,形成了类似坐庄的情况,能够很大程度上控制每天的行情。这种观点本质上还是老掉牙的庄家论,把假想敌换成基金了而已。在过去的一年中,表面上看是大市值的股票一路上涨,但背后真实的口径是核心资产的整体估值上扬。绝大部分人和整体舆论并不具备识别核心资产的能力,他们能做到的只有从各大媒体上抄各个行业龙头股列表而已。
典型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为什么核心资产,或者说漂亮50会出现持续性的整体上涨?
都是货币超发惹的祸。
疫情原因,以美国为首的全世界所有国家发行了大量货币,俗称放水。水多了,自然水位就高了。这些水会流向房地产、股票、债券、期货、实体经济、黄金白银等等等等,结果就是推高资产价格,俗称,通胀。
然而,A股由于核心资产太少,但凡你能叫得上名字的独角兽,基本都没在A股上市。现在A股有的核心资产只有很早之前上市的那些。优质资产的稀缺放大了基金的抱团效应,纯属无奈。
根据过去的历史经验,A股这个时候应该已经进入全面牛市才对,但历史显然不会简单重演,甚至根本就没重演过,现在的中国股票市场,走出了新时代的新风范。究其本源,并不是市场参与主体对于资产质量的识别能力有所提高,单纯的只是入市渠道变了。
过去我们通过券商开户将资金放入股市,现在我们不用开户了,支付宝上买基金就行。
渠道变了,风格必然会跟着变。于是所谓的基金抱团就这么大步走来了。
所以,现在的A股,本质上是基金的牛市,而不是股票市场的牛市。
注意,重点来了。无论是股票的牛市,还是基金的牛市,都不可避免的存在存续性问题。虽然整个社会的共识是基金都是专业的投资者,但其实这个共识存在很大问题。
是的,导演的意思是,很多基金并不专业,但现在这些不专业的基金也在享受牛市。导演在这里就不证明了,没必要。日后股票市场全面转熊的时候,大家自然就会明白,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只要基金不够专业,那基金牛就终究会在未来某一天崩溃。或者我们也可以认为,如果所有基金都足够专业,那基金主导的牛市将永续。这个观点也没错,只不过显然做不到,尤其是我们这个只发展了30年,且发展质量很低的A股。
至于散户,显然是食物链最底层的群体,最不专业。散户群体对于市场现状的解释更直白——基金抱团。这个逻辑其实存在很强的被害妄想症成分。简单来说,由于基金控制了市场,可以做到让哪个涨,哪个就涨,所以小散户们手里买的股票不涨,就是基金的错!于是,基金抱团就具备了阶级敌人的属性,成为了全民公敌。这轮基金牛,散户本就参与程度不如过去的几次牛市,加上严重的妄想症,赚钱的难度可想而知。当普罗大众达成基金抱团的共识时,基金交易的难度立刻水涨船高,市场想要继续健康上行难度必然更高,出现大幅调整就在所难免了。
小结:不存在什么基金抱团,基金重仓标的高度重合既是巧合又是必然,属于自然现象。
流动性没问题
牛年第一个交易日,2月18号的下跌,被媒体广泛解读称“对流动性的担忧”。由于央行没有续作2800亿MLF,表面上看上去确实显得很像紧缩信号。
真相显然不可能如此。市场主流资金的认知程度有多低,大家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二。
众所周知,中国的春节是所有中国人的新年。新年嘛,家家户户难免需要用钱,甭管是买年货还是发红包。央行在每年的农历年之前都会适当呵护一下资本市场,表现为释放一些额外的流动性弥补亏空。这个操作每年都会在新年之后退出,基本上年前发出去多少,年后收回来多少,年年如此,基操勿六。
奇葩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今年的市场舆论愣是把这点基本操作解读成紧缩信号,活久见。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宏观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央行每季度都会发一份文字版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每年我国也会召开数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有涉及到经济的其他会议,比如两会。基本上这个间隔都是3个月左右,一年最少也有个4、5次。学者们想要预测流动性变化,就是通过这些会议发出来的会议纪要和报告。但凡对流动性有所涉猎的研究者,都知道不可以通过央行的某一次操作就给央行下结论。
除非是弱智,又或者有其他不可告人的恶性目的。抖音上还真就有装高手的菜鸟胡乱分析的,导演就不点名了,谁信谁倒霉,救不了。
偏偏市场真就信了这紧缩的鬼。。。这找谁说理去?
紧缩预期显然不会造成市场普跌,只会盯着核心资产暴揍。这其实是句废话,非核心资产的那些脏小差前期一直在跌,压根就一点没涨,很多股票都跌破大盘2500点时的价格了,想跌都跌不动。
说起来,这都是带血的筹码,导演就不客气了。1季度能来这么一下,导演就差感谢CCTV了。
从另一方面讲,市场能在2天内跌成这鸟样,肯定有不对劲不平衡的地方。说白了,消费、新能源等基金重仓股的估值过高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不过导演认为这里面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机构投资者的专业性不够。这体现在方方面面,无论是投资技巧还是合同的条款设计等等,都不够成熟。
君不见前几天深交所要合并指数么?这就是市场从草莽走向成熟的标志动作,哪怕只是一小步。
综上所述,当下市场环境的流动性根本没问题,但日后恐怕所谓的紧缩预期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搞一搞砸盘的戏码,见怪不怪就好了。老规矩,跌出合理价格,该出手就要出手。
仓位留北OR南下?
导演认为,南下是更优的选择。有能力的话,最好把一半仓位放进港股。导演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未来我还会继续找机会加大港股的持仓比例。
可以这么说,2021年,导演没那么看好A股。港股的性价比比A股强了很多,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就是这么个道理。
A股是中国大陆投资者的栖息地,在这片土壤上,散户的力量太强。
中国大陆有多少人口?香港才多少?大陆一人一口唾沫恐怕都能把香港淹了。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A股总会出现一些乱七八糟,莫名其妙的共识。比如什么基金抱团啊,庄家割韭菜之类的。不是有句俗话么,叫“研究基本面,输在起跑线”,都是奇葩价值观下的产物。一旦A股的估值水平走到区间高点,或者说历史高位,各种妖风邪气就会陆陆续续出现,哪怕我们知道自己投资的企业业绩足够扎实,结果一定差不了,但过程里对心态的折磨也够人喝一壶了。这方面消费电子的三傻就是极为经典的例子,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蓝思科技这三个业绩爆炸的公司,在A股就是不招人待见,哪怕年后2个交易日这三个公司被北上资金买爆也没啥用。散户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另一方面,港股已经越来越像中国的纳斯达克。美团、思摩尔、百济神州、李宁、安踏、京东物流、B站、腾讯、平安好医生、碧桂园服务、心动公司、微盟、小米等等,基本全都在港股,没在的也会在未来不久的时间里登陆。这些公司完全就是中国最顶尖的独角兽们,谁又能拒绝这样的诱惑呢?
因此,资金南下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假如A股仍旧保持当下的傲娇玩法,未来50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扎堆港股的势头将势不可挡。
2021,提前布局一下资金南下,很有必要。
言止于此吧。
哦对了,这两天的下跌由于基本是针对核心资产,因此绝大部分股票其实是红的。于是有人认为这是风格切换的开始。
导演表示,洗洗睡吧,轮到谁也轮不到那些脏小差。就冲他们又脏又小又差,能在市场里活得久的,都有洁癖,能看得上他们?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