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花什么时候开(蔷薇花开的时候)

蔷薇花什么时候开

在蔷薇花爬满墙头的时候,终于在校园里再见到孩子们。

这一次,每一个人,都戴着口罩,半遮了脸,遮住了脸颊的霞光与云翳,遮住了嘴角的花朵与蝶舞,却遮不住眼里的流泉与轻浪,额上的青山与风涛。每一个孩子,都散发着最熟悉的青春气息,安抚着我心中那股汹涌已久的浪潮,看着满屋一色的明亮,久违的安定回来了。

从寒假至现在,整整三个月啊,三个月,局促在家的孩子们跟我预想中的一样,看似单调却也心路曲折,旋律也跌宕起伏。

返校第一课,班里老规矩,讲讲假期的经历,说说新学期的打算,既然是知往鉴今,那就得面对假期那个真实的自己,每一次,都提醒孩子,坦然勇敢地面对自己,了解得失对错,是非黑白,只有了解真实的自己,将过往的经验与教训筑成新的路基,一步一步,抵达新的成长目标。

除此之外,我还想借此再多了解一点有关孩子的信息,原生家庭的生活方式,家庭教育方式,孩子与家人的对话环境,孩子的交际圈等等,只有全面了解花花草草的习性,弄明白成长的需要,才能做到最大程度上的有效浇灌。

我更想从孩子们的讲述中去辨析成长的轨迹,去辨听成长旋律的细微变化,那里有教育的雨痕,有成长的征兆。

一届又一届,一次又一次,熟悉的故事,崭新的成长:

“我这个假期学得还不错……”一声自信地宣告,来之不易。从高一入学至高二的三个假期,第一个被荒废,第二个半懒半学,到如今居然能在漫长的第三季,以较强的定力抗拒网络游戏的黑洞、手机娱乐的诱惑,孩子已走过了不少沟沟垄垄,溪溪桥桥,山山岭岭。欣慰,为孩子生命里增添的一道理性之泉,树起的一根意志之骨。

“我的假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非常有激情,然后听说假期延长,就有些松懈了…….那三周自主学习也时好时坏……上网课开始觉得很新鲜,后来久了就觉得有点习以为常,有点麻木了……”

这大概是多数孩子长假的学习生活曲线。

初放假时,带着期末考试的喜与痛,带着最后一次班会课上的沸血,孩子们基本上还能玩耍与学业兼顾,在放纵的诱惑前保持自控。但毕竟还是半成熟的孩子啊,心里那点激情的存量怎么敌得过漫长寂寞时光的消磨,怎能挡得住手机与网络等的极致诱惑?

而那时,风乍起,吹皱一池水。一场瘟疫猝然凶猛,铺天盖地的压抑与恐惧搅乱了所有人的心,孩子们自然也被裹挟其中,待疫情缓解,已是梅花萎谢、正常的寒假该结束之时,不少的孩子才在我的提醒下猛然奋战,赶写作业。

第一阶段,布置了自主学习,大约三周时间。从第一次网络班会里,我就已觉察到,除了少数孩子胸中依旧有奋斗的火焰,作息比较规律,学习高效以外,很多孩子已经开始沉浮、挣扎、甚至自弃,心中时时天人交战,但时时落于下方。不仅连学习如蜗牛爬行的状态都做不到,行为习惯也可能断裂了进步的链条。我分析了可能出现的最坏结果:一是有的孩子学习大幅度下滑,自信心动摇的危机将空前增大;二是有的孩子习惯怠惰荒废,两年来的进步可能付之东流;三是有的孩子自控力降低,意志趋弱,债台高筑,将会增大孩子返校后的心里压力,可能会成为压垮孩子的稻草。

我怎能坐以待毙,让孩子为自己埋下沉沦的种子?怎能让这个假期成为教育的忧与痛?

二月初,我就建了学习小组,每个孩子定时向小组上传学习情况,我也不定时在小组发布公告,公布纪律与学习情况,劝勉孩子。自始至终将孩子纳入集体里,希望在孩子的较量中加入一道集体的后盾。

我将以往一个月一次的班级活动变为半月一次的线上视频会议。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孩子情况,让孩子彼此有个宣泄碰撞的机会;也想继续发挥集体的感染辐射作用,将团队凝聚的能量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心理。除了不同形式的交流讨论,中途还搞了一个线上文艺表演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声音为表达形式进行节目表演,安排每个孩子录了两分钟视频向全班展示,期望让久未见面的孩子心里能有几许荡漾。

三月初,网课开始了。出于好奇与新鲜,第一周不错,第二周动荡,网课负面作用也开始体现;到第三周,第四周,帮孩子们的学习开疆拓土的手机、电脑开始露出狰狞面目,斩杀学习热情,草菅良好习惯,意志稍薄弱的而家长管理又飘浮的孩子,很快丢盔弃甲,节节败退。

“网上的诱惑太多了,抖音,小说,游戏很难让人抗拒……”

“有时,电脑挂着网课,玩着手机……”

“在家里上课时,挂着课,又想去喝点水,开点小差什么的。”

其实,早在网课第一阶段的讨论会上,孩子们在总结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时,就已说出了自己在家里学习的情况。有的说与学校作息规律一致,自律甚严,大有收获;有的说在家里完全找不到学习的氛围,提不起劲头;有的说为了管住自己,听完课就将手机放在另一个屋子里绝不碰它;有的说狠心卸掉游戏,但禁不住又装,装了又卸,即使反复,但自己至少在努力,不至于完全堕落……一些孩子在家长、老师、班集体的感染里,经受住了考验,习惯了独立认真;有的经过几个回合的自我较量,勉强稳定;也有的早已松弛得没了底线。

时光已逝,留下的是孩子们沉重的反思——

“……早上朗读时我用手机签了到,便关掉声麦,继续睡觉,一直到八点半后要上课了才起床。”对于嗜懒如魔、刻意装睡的孩子,尚在身边的家长都不能唤醒,隔空远望的我该如何做?放假时还计划满纸、积极行动的孩子,竟变成这样,我怎能不扼腕叹惜!

从网课第一天起,每天早上,我便按时以会议模式组织孩子早读半小时。既是为了留住每天跟孩子互动的机会;也是因为坚信,每天定时的召唤,总会飘进孩子的耳朵,在顽石上落下一些划痕;再则,集体朗读,声音交汇,至少能守住集体的魂魄,使其不散不碎,班级在,它的感染力就在。每天朗读完毕,我还可以利用两三分钟总结与布置。

咬定青山不放松,为了隔空守住孩子的良好习惯,守住孩子心理的那道防线,我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固执,无视家长的不耐,无视专家的纷纭高见。我怕自己若失守一分,孩子可能溃退十分,我甚至想,至少我可以帮孩子留住那点因为偷懒放纵而生的愧疚与惶恐,也算是好的成果。

“蒋老师好像知道我的情况似的,在我要松懈的时候,就打电话来,然后我就开始认真了……”

“我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有点偷懒,后来蒋老师给我打过电话后,我就开始改变了……”

“蒋老师打电话叫我把游戏卸了,我就卸了……”

好几个孩子提到我打电话。大约在三月中旬,估计孩子们差不多要倦怠时,我就跟每个孩子电话连线了一次,幸运的是,除了一个孩子一直未打通电话外,其他都联系上了,都作了简单的沟通。那时只抱了一点微茫的希望,希望能帮孩子拂去几粒心上尘土,能在倦怠麻木里制造点微波,能给浮躁零乱带去几点祛热除湿的细风,庆幸,我的希望并未全部落空。

毕竟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发展的艺术,那些立竿见影,从此全新的预言与故事,掺入了很多神话的成分,潜移默化的浸润才应该是教育的过程真理。如同荷塘之谜,如果池塘里一朵荷花以每天面积扩大1倍的数量增长,30天后荷花满塘,但到28天时荷花仅有1/4,29天扩大到一半,最后一天才满塘明艳。如果把孩子的成长比做荷塘,那么,我跟孩子相遇的阶段,可能就是这28天之内的某几天,我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蓄积生长的力量,增添成长的香源,即使看不到满园红蕖冉冉香的那天,但能每日往塘里催开几朵,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寒假作业我很多没做,结果被我妈向蒋老师揭发了,那以后,我就认真了……”

“我妈妈在屋里那段时间我还不错,网课以及作业都认真,后来,她打工去了,我一个人不晓得要干些什么,啥都不想做了,迷茫得很……”早在假期,我已几次安慰鼓励过这个孩子,但我几句轻飘飘的话如何能帮孩子抵挡日夜的空寂荒芜,如何能帮他战胜漫长的孤独脆弱。

班会的舞台属于孩子,在这个舞台说真话的集体习惯基本已经形成,这些来自孩子心底的声音对我来说,便是最珍贵的教育资料,是不可或缺的教育灵丹。每一届,从高一到高三,我都愿作孩子们最忠实的观众,仔细倾听,是我最乐此不疲的,孩子的喜悦与烦恼,对老师的称赞与抱怨,对同学的提醒与建议,我都仔细地收集,然后筛选,再针对性的引导,以免堕于凌空舞蹈,表面浮华而实际虚无。

我一边听着简要的讲述,浓缩的概叙,一边回想着这个孩子前两年的假期总结陈辞,纵向比较着其中的些微变化,以此判断孩子成长的程度。虽然口罩挡住了孩子们的表情,但言语里泄露的情感一样明晰:或自豪,或自信,或愧疚,或自卑,或懊悔,或心虚,或淡然无谓,或闪烁其词….有的为自己的进步欢喜,有的为自己的贪懒而警醒。碰撞之中,集体教育的力量已远远超越我枯燥的说教。

教学相长,我更需要孩子的帮助,我也向孩子们讲述着自己的愧疚与烦恼:

“孩子们,很对不起,其实在假期里,我非常努力地想要帮助你们,我知道你们可能偷懒,可能放纵,可能在睡懒觉,知道你们可能在蒙蔽父母,可能在任性,我也想及时地拉住你,但老师也是鞭长莫及,也很无力,无奈。做网络班主任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该如何管理好你们,把你们宅家学习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我也一直在摸索。

“不过,还是有同学利用这个假期作为成长的契机,增强了自控力;也有的及时借助家长、老师、集体的力量,在逐渐进步;也有的在反复挣扎中落败了,我觉得惋惜……

“有一段时间,我很生部分家长的气,气他们不能发现你的问题,气他们管不住你们,气他们不能唤起你们内心的力量,但家长们有什么错呢,他们又不是专门的教育人,而且很多同学利用自己的叛逆与家长的宠爱,拒绝家长的靠近,把家长隔离在自己的对立面,而且有的家长还要忍着不能管理好孩子的痛苦与愧疚去上班,挣钱养家,你叫家长怎么管你呢?”

孩子各各不同,家庭环境各各相异,如同大地万类,各有其居,桃长檐下,莲出淤泥,兰生幽谷,竹立劲风,松披寒霜,但殊途同归,健康与繁盛,是相同的目标。

我也曾把所有希望放在家长身上,想借助家长的力量来管理好孩子们,我们班的家长一向团结,也在积极配合。但我这个组织者却显有些力不从心,而且家长们面临着的教育现实也不尽人意。有的家长与孩子分隔两地,比我与孩子的距离还遥不可及;有的早已被青春期的叛逆撞断沟通的桥梁,打不开紧锁的心门;有的已被具有较强反侦察力的高中孩子“勤奋”的假象蒙蔽,还欣慰于自家孩子的“懂事努力”。

为了让家长们能更贴近孩子的心,我也曾几次将网络班会直播分享到家长群,期望家长能听听孩子们的诉说,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即使是别的孩子在倾诉,但那些表达也可能是自己的孩子过去、现在、将来,遗憾的是除了几个家长一直坚持旁听外,大多数忙碌的家长无暇顾及,也可能是不屑于孩子的幼稚言语,或许对孩子的话不以为意……我的家长们啊,了解孩子,得从倾听真实的心声开始。在孩子们的只言片语里,藏着他们成长中的欢乐,欣喜,迷茫,犹豫,苦闷,焦虑,脆弱,懒惰,心虚,挣扎……唯有了解,才会有准确的抵达。因为我从来都是以一颗敏感、警惕的心,去倾听孩子们的诉说,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力争不漏过任何一个有教育价值的信息。了解孩子,多么艰难。只愿我们继续携手,为了那一个共同的爱的对象,我们一同成长。

守望田野,是我今生的宿命与使命,我的田野里,孩子们才是堆红生翠的主角。三个月的假期,曾有一些撕裂的文字与消息扰乱心神,肩疾的疼痛又让自己不敢弃了肉身去涂鸦写作,幸而有孩子们,几乎转移吸引了我大部分的注意力。三个月,在四散分离中的传递,牵引,凝聚,将成为孩子一段难以磨灭的人生记忆,也将成为一段有深刻的启迪意义的教育记忆。

入学班会,若一言以蔽之,我就想用一个问句为孩子们作结,作为疫情留下的反思:若有一天,当人类的灾难袭来,我们能做什么?

愿孩子们能有能力保护自己、家人、朋友乃至苍生,有能力负重前行。

此时,蔷薇花事正盛,翠云婆娑,红香飞瀑,重返校园的孩子们,得此香气养骨,意志必定再次高扬。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