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影评
酷似纪录片的剧情片——陆川代表作《可可西里》鉴赏邓星明
2018.04.21阅读104
2004 彩色片 85分钟
出 品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哥伦比亚电影制作(亚洲)有限公司
导 演 陆川
编 剧 陆川
主 演 多布杰(饰日泰)
张 磊(饰朶玉)
奇 道(饰刘栋)
语 言 青普话 藏语
奖 项 获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影片 ;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奖;第11届 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 优秀故事片奖等。
【梗概】
1985年之前可可西里有一百万只左右藏羚羊,由于疯狂的盗猎,1993年锐减至1万只左右。当地政府组建了一支以日泰为队长的巡山队,打击盗猎,保护藏羚羊。
一天,巡山队员强巴被盗猎者枪杀消息传来,日泰集合队伍连夜进山。刚巧遇上专程来采访的北京记者朶玉,日泰同意带他一起出发。
巡山队8人开着3辆车在茫茫的可可西里艰难跋涉。一路上看见成百上千只被杀害的藏羚羊尸骨……;收缴了盗猎者暗藏的藏羚羊皮子……;抓住了靠剥藏羚羊皮为生的十几个犯罪嫌疑人。期间一名巡山队员高原反应严重,日泰叫刘栋开车送该队员回去治病,顺便带些汽油食品过来。
日泰领着巡山队冒着恶劣天气继续追捕盗猎者。不料洛桑汽车中途坏了。洛桑等3人只能在原地等刘栋。不幸的是刘栋在返回的路上陷进流沙被活埋了。
在临近公路的山脚下,日泰和朶玉终于追上一群手持枪支的盗猎者。他们残酷地枪杀了日泰队长……。日泰倒在可可西里荒原上,刚毅脸庞似一尊雕塑显得宁静而安详……。
【鉴赏】
可可西里是中国青海中部一个荒无人烟的高原地域,平均海拔4700米,环境恶劣,终年积雪,不宜人居,是藏羚羊最后的栖息地。八十年代中期,藏羚羊皮毛在国际市场走俏,盗猎者疯狂猎杀,可可西里藏羚羊数量从一百万锐减至一万只。为了保护藏羚羊,地方政府组建了一支武装巡山队,藏族人日泰任队长。电影《可可西里》就是讲述日泰巡山队的故事。
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巡山队前两任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电影筹拍时陆川曾跟随巡山队体验生活,他按照巡山队真实生活创作剧本,前后八易其稿,为影片做了扎实的前期工作。
《可可西里》以北京记者朶玉的采访串起整个故事线索。朶玉跟随巡山队一路前行,用相机记录沿途发生故事。这种线性结构自然亲近,脉络清楚。影片按照巡山队进入可可西里日期,流水账式的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影片不追求戏剧冲突,把强烈情感埋在“冰山”之下,不动声色地记述着每天发生的事件。看似平淡,其动人心魄的力量非同寻常。
《可可西里》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电影。片名可可西里,影片在可可西里拍摄。可可西里是无人禁区,一般人根本没法进去。有人把进可可西里比作登月球,在可可西里土地上每走一步都会留下开创性的原始足迹。可见可可西里的神秘性。
《可可西里》影片给观众揭开了可可西里神秘面纱:那辽阔无际的西北高原;那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那高低起伏的山谷盆地;那清澈寒冽的大小湖泊;那刺骨的寒风,那飘舞的雪花,那可怜的藏羚羊,那吃人的流沙……。在这样的景地,这样的背景下拍摄保护藏羚羊故事的电影,本身就具有极大的观赏性,这是电影《可可西里》魅力之一。
2003年陆川带领剧组一百多人奔赴可可西里,原计划拍摄3个多月,由于环境恶劣,前后竟拍了八个多月。为了追求真实感,影片只用三名职业演员,其余全是非职业演员 。抓捕盗猎分子那场戏在海拔4800米的楚玛尔河边拍摄,演员脱裤子在冰河里冲刺,几位演员双腿失去知觉,都站不起来了。拍摄流沙活埋刘栋那场戏是真的将演员活埋进去,唯一的保证是在2分钟内将他很快挖出来,演员亓亮拍完还是昏迷了。该片在高原拍摄,无论对扛机器的工作人员,还是拍戏演员都是痛苦的事情,工作人员晕倒是常有的事 。陆川说:电影开拍2个月,剧组人员几乎少了一半,有些是生病离开了,有的是害怕离开了。可见拍摄过程的艰难。
《可可西里》继承电影之父卢米埃尔的纪实主义美学传统,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的风格,以还原事件真实为最高目标。真实的场景,真实的事件,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服装,真实的语言……。这么多真实的元素,竟把一部剧情影片拍出纪录片的效果。笔者在高校给学生放映这部电影时,许多学生都把它当成了纪录片来欣赏。一切还原真实,这是《可可西里》魅力之二。
《可可西里》有许多死人的镜头。事前不铺垫,事后不煽情,说死就死,用一句通俗的话说,“死得没劲!”但是偏偏这种近乎白描的镜头给人带给人心头震撼却是无与伦比的。
比如片头:巡山队员强巴被盗猎者抓获捆绑,盗猎者当着他的面枪杀藏羚羊,活剥藏羚羊……。镜头只有行动,没有语言,只有画面,没有台词。最后盗猎者问:“你是日泰的人?”强巴回答“是”。盗猎者对准强巴脑袋就是一枪,强巴无声无息地倒在地上,鲜红血迹溅到一个盗猎者脸上……。观众还没有反应过来,人已死了。
刘栋开着一辆装满汽油、食品的汽车在一望无际的可可西里的荒野上奔驰……。突然一只车轮陷进沙地,刘栋下车,搬掉车上货物来减轻压力……。不料脚下一滑,掉进流沙坑……。一切来得那么突然,来得那么快!刘栋拼命地挣扎……,拼命地叫喊……,荒凉的无人区,一切都是徒然!刘栋迅速地下沉,下沉……。最后沉下去的是刘栋那双绝望的眼睛……。整个过程只有几分钟,观众还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刘栋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影片最后,日泰与朶玉终于追上了盗猎者。面对十几个荷枪实弹的盗猎者,日泰镇定自若。他对盗猎老板说:“我追你好几年了”。老板说:“你放我走,我送你两辆汽车,一栋房子”。日泰命令地:“把枪交了,人跟我走!”老板讽刺地:“好呀,我们把枪交了,跟着日泰去当巡山队员!”日泰猛地一拳打过去。枪声响了,日泰应声倒地。手脚还在搐动……。老板拿过枪对准日泰补了几枪……,然后扬长而去。影片给了日泰一个很长的特写镜头,日泰倒在他热爱的可可西里大地上,大风夹着雪花吹动他浓密的头发……。寒风中日泰的脸庞依然是那么刚毅,那么安详……。
影片象这种令人惊讶的镜头太多了。编导只是客观冷静的呈现镜头,不宣扬,不煽情。一切让观众自己去判断,去思考。用一种近乎白描手法去拍电影是《可可西里》魅力之三。
《可可西里》中的人物对话不动情,不煽情,平淡如水,简单朴实。影片对话不多,主要靠人物动作与表情来表达内心活动。简单的对话也是惜墨如金,不啰嗦,不修饰,不张扬。
日泰一行来到阿旺保护站。简陋帐篷里阿旺忙着切菜准备做饭,日泰在一旁烤火。
阿旺:“我最近收音机坏了,有什么新闻吗?”
日泰平静地:“强巴走了——”。
阿旺没听明白,开玩笑地:“到女人那里去了吧!”
日泰严肃地:“被人杀了——”。
阿旺快速切菜的刀声顿时停住了……。
日泰嘱咐地:“你自己要小心!”说完走出帐篷。
镜头切换到阿旺悲伤特写,眼角噙着泪花,手中的切菜刀缓慢地一下,又一下……。
一个战友突然被杀了,应该是件非常严重事情。但是影片就是这样几句对话就交代了。简单得叫人吃惊!也许这就是藏族同胞的语言习惯,跟他们民族性格一样:真诚,简单,纯朴,爽直。惜墨如金的对话及丰满内心活动是《可可西里》魅力之四。
《可可西里》不像一般电影,突出电影主题,讲究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讲究典型人物的典型对话,讲究一切艺术元素为突出主题服务等传统创作原则。陆川把反映巡山队真情实况放在比突出主题更高的地位。一切有损真实性理念统统靠边!
《可可西里》主题是歌颂日泰巡山队在恶劣环境下与盗猎者不惜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影片中日泰与朶玉讲到巡山队的困境:人没有,钱没有,枪没有。队员没有编制,一年没发工资。收缴的藏羚羊皮,大部分上缴国家,小部分卖掉解决巡山队资金不足。他明知道这样做是违法行为,但是他没有办法,为了可可西里,为了兄弟们,他只能这样。影片中也有刘栋扛着一捆藏羚羊皮子贩卖镜头。其实这是一个很严重问题,巡山队是为了保护藏羚羊,结果又去贩卖藏羚羊皮。做法荒唐,却很无奈。但这是事实!日泰接着说:你见过磕长头的人吗?尽管他们的手和脸都很脏,但心却很干净!
还有日泰他们抓了马占林一伙剥藏羚羊皮的人,他们不是直接盗猎者,却是盗猎者帮手。马占林是惯犯,多次被抓,屡教不改,这次还带着三个儿子来。朶玉与马占林有一段对话:
朶 玉:“老大爷,你是干嘛的?”
马占林:“我是剥皮子的,格尔木算我剥得最快最好。”
朶 玉:“剥一张皮子多少钱?”
马占林:“他们给我五块钱……我以前是放牧的,放牛放羊放骆驼。后来草滩变成了沙漠,牛羊死的死,卖的卖。现在人也活不下去了!”
这是盗猎者帮凶的一段话。为了突出主题理应删掉。但是编导却保留下来了,因为太真实了。除了真实外,还说明可可西里周围生态破坏严重,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有人说:可可西里是讲述一批活着的人与另一批想活着的人的争斗。马占林之类冒着生命危险去挣5块钱一张剥皮子的报酬,可见当地牧民已贫困到了何等地步!由此激发人们去思考:要彻底解决盗猎藏羚羊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当地群众脱贫问题。主题的多义性是《可可西里》的魅力之五。
《可可西里》播出后,在国内外反响很强烈。它一举夺得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影片 ;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奖等30多个国内外奖项。好评如潮,佳评不断。下面选几段摘录如下:
“《可可西里》是导演陆川执导的第二部作品,看完影片,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值得人敬重的影片,对于娱乐片当道的电影市场,这种电影的出现对于观众来说是一个良心发现的过程。”
“陆川告诉记者,由于可可西里是一片陌生的土地,所以他也想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演绎这个故事,在影片中见不到任何熟悉的面孔,80%的演员是非专业的,其中有许多人是从马背和牦牛背上被‘抓’下来的”。
“影片与我们所看到的任何类型的影片都有些不同,因为在这里没有蓄意的煽情,没有刻意的友情和爱情,演员们既不偶像,也不光鲜,个个很邋遢,衣着破旧,脸上都是皱纹和泥。但是它很简洁,大气。甚至陆川在剪完之后,觉得它是那种自己曾经觉得不属于他的一种气质:朴素的、自然的、天成的。这也是《可可西里》让陆川悟到的最深刻的东西,电影是怎样的:‘我现在觉得我们是做内容的,不是着重于叙述的语言,你结结巴巴地说一个真理也许更好。’”
陆川是一位被称为“中国第七代导演”的年轻人。他拍过《寻枪》,《南京南京》《王的盛宴》等影片,获得不少的好评。但是笔者认为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可可西里》。把剧情片拍的象纪录片一样的真实,不是一般导演能做得到的。这是陆川的骄傲!也是中国电影史难得的一部优秀电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