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性格特点
焉家祎
提起宋江,就不得不说他在水浒中近乎“人人皆知”的名气。每一次身处绝境,他的名气都会救他一命。清风山上正要被杀,他报出名来,性命得救;发配路上被蒙汗药麻翻,他被人认了出来,性命得救;在贼船上差点被砍死,又有人叫出了他的名字,性命再一次得救。
为什么所有人都认得他呢?为什么那些本要谋害他的人一听到他的名字,便五体投地、后悔至极呢?他做了什么事情,使自己闻名遐迩呢?
有人说,他在当官时常做好事,积下了口碑,而我认为单纯做好事是绝对不可能达到像他一样名扬万里的程度的,宋江一定拥有一些常人不及的品质。
这些品质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孝”。“孝”字作为宋江外号“孝义黑三郎”中的第一字,在宋江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阎婆惜事发三年前,他就让父亲立下了忤逆状,断绝了父子关系,使父亲免于被官司连累,保全了父亲;与花荣等人正要一同上梁山时,他在酒馆里遇到了给他送信的石勇,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他先是哭晕过去,醒来后毅然决然地孤身回家为父亲奔丧,不仅抛弃了所有与他同行落草的兄弟们,更是浑然不顾自己的安危。
原本在清风山上,宋江与花荣已经合伙灭掉了秦明的五百精兵,派人杀掉了秦明的一家老小,逼他落草,后来更是带领众多好汉向梁山进发,种种行径已经告诉我们:宋江已经公然地背叛了朝廷,已经坚定地选择了落草为寇的人生道路,对国家的“忠”就更谈不上了。可随后在他被发配至江州的路上,当梁山泊的兄弟们百般苦苦相留他时,他却宁死都不愿再落草了。为何这个正要带领部下落草的“盗匪头子”突然变成了一个遵规守法、服服帖帖归顺朝廷的“良民”?这巨大转变的背后,正是他父亲劝他不要落草的那一席话在默默地发挥着作用。在父亲说这话之前,落草这件事会抹黑自己的清白,但在父亲说完这句话以后,落草就意味着对父亲命令的违反,是对父亲的不孝。前者宋江不以为然,而后者他却不能接受。因此,只是父亲的一句话,他便给自己的人生来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大转折,他对父亲的“孝”,实在是不言自明了。
除了“孝”, 他的性格中还有一种“善”。这种善体现在他的助人为乐中。一出场,他就帮着刚死了丈夫,没钱津送的阎婆写了状子,让她去领棺材处理后事;后来发配途中来到一个市镇上,宋江看见了舞枪棒卖药的病大虫薛永,作为犯人,面对着周围无一人赏钱的局面,他果断出手,送了薛永五两银子;当李逵在酒店里纳倒了卖唱女时,宋江出手大方,送了她二十两银子,叫她“免在这里卖唱”。他的视金似土,重义忘利,他的周人之急,扶人之困,都在时时刻刻印证着他“及时雨”的外号名不虚传。
当然,他的“智”也在每个情节中体现出来。首当其冲的就是交友方面。清风山上,他顾及花荣面子,请求王英放了刘夫人;来到清风寨,宋江自己出钱吃酒,把花荣赠他的酒钱尽数赏了每日带他出游的部下,很快收拢了清风寨上喽啰们的人心;在江州大牢中,宋江常备酒食请众囚犯共享,还时不时地请差拨、牌头递杯,很快与众人结为朋友,“满营里没一个不欢喜他”。
这份“智”也体现在了他与别人的较量之中,他巧用声东击西的兵法,与花荣一起灭掉了秦明的五百精兵,把秦明本人也捉上了山;随后,他还派人杀了秦明的一家老小,断了他的后路,逼着他落草。这招数虽然有点心狠手辣,但最后还是达到了让秦明落草的结果,还让秦明的心里对他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当然,他也有犯蠢的时候,比如一刀杀死了阎婆惜,喝醉后在酒楼上题反诗……但这些都不能否认他在水浒中不凡的意义。我们要学习他的“孝”和“善”,尽己所能汲取他的“智”,杜绝他的冲动与马虎,在我们自己的生活里,做自己的宋江。
宋江人物分析
汤昊旸
水浒传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梁山泊坐第一把交椅的是宋江。因他武艺最好吗?不是,林冲可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比宋江高多了。论聪明,智多星吴用堪称第一。宋江既没有武松的勇气,也没有鲁智深有义气。我认为,宋江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强项,但他却具备所有英雄的优点。这也使宋江成为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最复杂的一个人物。
宋江很义气。他爱结交江湖上的人;又爱与老百姓交朋友;也和官人们结交。江湖上结交的晁盖,在晁盖遇到困难时,宋江第一个就去救他。他帮助有困难的百姓,给他们钱财。官人中,他与同事们结为好友,送他们钱,请他们喝酒。这使他有着及时雨宋江的美称。而被他帮助过的人也回报了宋江。当宋江被抓时,整个梁山泊七十多人还有当地的好汉都来救他。百姓们听到消息也来给宋江报信。官人们在宋江犯事时也不抓他,放他走。
宋江很有智谋。当他知道好友晁盖有难时,他不是变脸大开杀戒,而是事先用计拖住何检查,然后再去给晁盖报信,再回来装做啥事也没发生。这样既救了好友性命又保全了自己的职位。用兵上,宋江也是一流。他与花荣在山上被黄信包围时,他没有选择突围,而是与敌人打起了游击战,声东击西,让敌人左右来回乱跑,使他们疲劳,再趁对方不备,用弓箭杀死敌人一大半。以水为兵器,把敌人淹死一半,再命士兵追杀逃跑的敌军。宋江以少胜多,还抓了黄信。
宋江也很有勇气。他冒死去救好友,不畏死亡。把救人放第一位,自己的生命放第二位。同时他也不会盲目去送死而是有计划的做出相对的取舍。
宋江既没有李逵的凶狠也没有花荣那么细致。他是一个广交各层好友,懂谋略,心思缜密,智勇双全又重情重义的人。因为他多重复杂的性格,让他具备广泛的号召力,所以他能被诸多类型的人推崇,服从,成为一代领袖人物。
宋江:人物性格分析
贾筱雨
在前四十回中,宋江干了许多事情,在宋江身边也发生了许多事情。我们不妨来做一个人物性格分析。
宋江最开始在晁盖还没到梁山泊的时候就已经出场了。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怒杀阎婆惜”。他因为想给那卖汤药的王公点钱,结果忘记带公文袋了,于是就回去取,却发现婆惜拿着。婆惜不仅不给,还说让宋江把里面的金子给她。于是宋江一气之下将婆惜杀了。这反映出了宋江的直率仗义、嫉恶如仇、爱憎分明、“该出手时就出手”。
后来他投奔了清风山,遇到了燕顺、王矮虎和郑天寿。他并没有自夸,而是乖乖地服从了他们,一点怨言没有。这显出了他的低调与谦虚,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是“认命”,反映出了当时政府的腐败,将这些习惯带了出来。
他去小鳌山看花灯之时,不顾喝彩有多大声,也不顾被发现,结果被人认了出来,之后将他带到了刘高那里,被打了一顿。这说明了宋江不像鲁智深那样警惕性高,更不像武松那样机灵。
宋江在到达朱贵酒店时,遇到了石勇。石勇说他一生只怕柴进和宋江,可见宋江的威望、名气之大。他为人极其之善,并且仗义疏财、心胸宽广。当他收到宋清的信之后,他潸然泪下,泣不成声,并且想杀了自己。他并没有因为回去了以后可能根本见不到父亲而伤心,反而对父亲百恭百敬,非常孝顺,甚至想一步就跨进家里。孟子说得好,“大孝终身慕父母”,可见“孝”对宋江的影响之深,更表现出了中华文化中“孝”字的重要性。
他的孝还表现在刺配江州时,经过梁山泊,他亲口说“如何敢违了他(家父)的教训”。可见他对父亲非常孝敬,并且不像史进一样没有立场和原则。
在浔阳楼他和戴宗、李逵一块儿吃饭,当李逵把唱戏的女子弄晕的时候,他主动赔了唱戏的女子许多银两。戴宗埋怨李逵:“你这厮要便与人合口,又教哥哥坏了许多银子。”戴宗的这种惜财,反衬出了宋江的仗义疏财,扶危济困。
后来他虽然在浔阳楼吟反诗,但是通过“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两句显出了他的豪放。这才是他的本性,借酒抒怀,写出了他的理想抱负,那就是要做一番事业。
他被拖上刑场时,从容不迫,就像那些英雄一样,低调做人,结果被救。
他是一个多方面的人,思想感情非常丰富,有英雄的气概,在前四十回中,我认为可算是一个上上等人,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正义感极强的、上上等的宋江。
浅议“及时雨宋公明”
孙汇翔
宋公明第一次出现在晁盖等人因智取生辰纲被通缉时,宋江念往日情分,又加上晁盖是个好汉,所以去提前告知他们,为他们通风报信。这是重义吗?我认为是。哥们儿情深,同时又不是,宋江是忠于朝廷的,尽管后文题反诗,但那是酒醉之时难免。即便是他上梁山后受朝廷招安,仍然一心归顺于朝廷,真是初心不改,归心似箭。我认为如果你终于朝廷就一心一意为其效力,不要“助纣为虐”。同理,如果你想与晁盖为伍,就与他们一起上梁山,而不是像回文,宋江再被抓遇梁山弟兄们拦住,劝他上山,却执意推辞,要忠于朝廷。两边都顾及,那么是不是和史进一样“交友不慎”!我觉得此时宋江内心极其纠结和矛盾。
试想,如果他一开始没有为晁盖报信,自没有后文杀阎婆惜吃官司的一串噩运。再试想,如果那时,梁山那伙人来截他与押送的两公人。他与兄弟们上山遣两工人回府,不也没了后文题反诗遭酷刑,还把戴宗牵扯进去的悲剧了吗?
宋江的仗义我不能否认,但他不够聪明,为何不像柴进那样在庄子里广识天下好汉,又同时不与朝廷闹僵。因为他与柴进身份不同这两者只能得其一。而宋江明知如此,却一边与梁山好汉们称兄道弟,一边又臣服于朝廷,所以才有了后面的必然的悲剧!
宋江乐于助人,济弱扶贫,无论是劝矮脚虎放刘夫人,还是前后文的仗义疏财,他从不后悔,希望自己的行为能隐恶扬善,这是宋江对花荣说的。但却在意料之外的是刘夫人反过来诬陷宋江,使宋江险些遭遇牢狱之灾。
我们反观宋江一个狭义的人却厄运连连,为什么?宋江希望两边都称他为忠义之人,一直处在矛盾中。我认为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做决定前必要先想想其后果再决定,不要武断的、不加思索直接去做。更不要脚踏两只方向相反的船,因为如果它们各自朝前奔去,我们就是那个因为顾及两边不知割舍而不慎落水的可怜者!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马欣慧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他在江湖上也有着许多称号,除“黑宋江”之外,这些称号都反映出他的性格与品德。
首先,他“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所以人们叫他“孝义黑三郎”。“……若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财务,亦不推脱……”。
宋江自幼丧母,对自己的父亲非常孝顺,在第三十五回中他接到写着“父亲已死”的家书,自骂“不孝逆子”等,大哭着捶胸顿足,又把头往墙上磕撞,最后哭得昏迷,半晌才苏醒。醒后恨不得飞到家里去奔丧,石勇等人劝也劝不住。临走时,他酒时也不沾唇,马也不要,人也不带,要一个人连夜赶回家。看出他对父亲的感情之深。
回家后得知父亲未死,只是想念他后,又忧又喜。当晚阎婆惜事发,宋江即将流配江州。临走时他嘱咐弟弟不要来江州看望他,从而撇下父亲,无人照顾。路上盘缠他自有对付处,不需父亲送。最后又叹惋自己因官司背井离乡,不能进人子之道,这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孝子。他不曾孝敬老父一日也使他深感愧疚,更不敢违了父亲的教训。以至于他再三拒绝了梁山泊好汉们落草的邀请,坚决带着行枷到江州去。如果当时他同意落草,也就不会有浔阳楼写反诗被判斩首这一系列事件了。可见他对父亲的极度尊敬以及对其教训的极度重视。
除了孝,他对人也仗义疏财,刚到江州时,他遇见一个使枪棒卖膏药的人,也就是薛永。使了一回后,端着盘子问人要赏钱,宋江见他转了两圈都没人给,就取出五两白银送给他。初次见到李逵,得知他急需用钱,便毫不犹豫地掏出十两银子给他用。戴宗提醒他,李逵好赌,这些银子肯定是又拿去赌钱了。宋江却说“何必见外,量这些银两何足挂齿”“由他去赌输了吧,若要用时再送些与他使”。宋江未于李逵深交,却如此爽快地借他银子,看出他的仗义疏财。在与李逵一起吃饭时见李逵一副很饿的样子,“也不使箸,下手去碗里捞起鱼来,连骨头都嚼吃了……又伸手去宋江和戴宗碗里也捞来吃了……”宋江也不怪李逵吃相难看,没有餐桌礼仪和修养,反倒吩咐酒保再去切二斤肉,最后自己付钱。相识不久,十分大方的照顾李逵。也十分宽容李逵的种种行为,认为李逵的生性就是这样,如何改革还说,我倒敬他真是不假,后来李逵因打伤了卖唱的女娘而惹的祸,宋江便花钱替他摆平了,这里也看出他的仗义疏财。
其次,他“济人贫苦,周人知己,扶人之困“,人们又叫他”及时雨宋公明“。把他比作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例如宋江得知黄泥冈生辰纲事发,济州府马上要派人去追捕晁盖等人后,不顾自己也是参与追捕的押司,立马跑去告知晁盖等人,叫他们快些逃跑。正谓“及时雨“如果没有他,晁盖等人可能就被逮捕了,从而他也成了晁盖的大恩人。第39回中李逵打昏了卖唱女娘,宋江得知那女娘家境贫困才不得不来卖唱后,便给了他父母二十两银子,也表示希望她日后嫁个良人,免得再卖唱。这里再次印证了宋江的视金如土,肯救济贫困。”及时雨“并非虚名。
除了以上几点宋江还有许多别的性格特点,比如他把朋友看做亲人,一般朋友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像他多次承诺王矮虎“日后定给他娶个好的”,秦明全家被杀,宋江积极为他做媒,但不好的是他没有事先和花荣商量,直接许诺将花荣的妹妹嫁给秦明。
宋江也有懦弱的一面,一旦摊上大事他便不知所措。比如在第二十一回中,他杀了阎婆惜被阎婆告发,吓得他慌做一团,连忙掩住颜婆的口,让她不要叫。唐牛儿不知情,前来打阎婆。宋江则趁乱逃跑,从而看出他胆小怕事。
宋江为人低调。许多千钧一发的时刻,他都是因为自己江湖上的名声才逃过一劫,他也理应发现这个规律,但他从不说“我可是山东及时雨宋公明,你们敢杀我”等,看出他为人低调,不依赖名声。
宋江是一个有着多重性格的人,我们可以学习他好的一面。比如仗义。不一定要疏财,但要助人于危难。另外宋江还有一大优点就是孝,虽然他常常背井离乡受官司纠缠,但他还是时刻纪念着父亲,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好好孝敬他,这一点也是值得敬佩与学习的。
评论晁盖
吴泓谕
晁盖是108好汉之一,更是梁山泊第二任寨主。是什么让他坐上此位?让我们翻开《水浒传》一同品读他的故事。
使晁盖成为领导者的品性中,最重要的要数“仗义疏财,最爱结交好汉”这一点了。在刘唐被抓后,他认刘唐做外甥,又“取出十两花银,送与雷横”,足可见晁盖仗义疏财的特点。也正是因为他的仗义疏财,使他名声在外,使刘唐来送富贵与他。
正是刘唐的到来,使晁盖与军师吴用相识,吴用一定也是因晁盖的真性情而选择投奔他,在晁盖当上寨主的过程中,吴用的智谋发挥了重要作用。
智取生辰纲时,他以寻“数十尾重十四五斤的金色鲤鱼”为借口,打探三阮口风,邀他们如伙。又集天时—天气炎热,地利—林荫茂密,人和—杨志团队不团结,巧下迷药,劫取生辰纲。
火并王伦时,他反复挑拨林冲与原寨主王伦的关系“理合王伦让这第一位头领做,此合天下公论,也不辜负了柴大官人书信,引诱林冲吐露对王伦的不满。王头领待人接物,一团和气,如何心地倒恁窄狭?”最终诱使林冲心生火并王伦之意:“倘若这厮今朝有半句话参差时,尽在林冲身上。”在吴用的挑唆下,林冲受晁盖等豪杰品性的感召,起先火并了王伦。此时的晁盖与寨主之位只剩一步之遥。
接下来便是各好汉分位的时候了。最后促使晁盖当上寨主的,就是林冲对名誉的追求了。林冲带头火并,自居首位必有篡位之嫌。“我今日只为众豪杰义气为重上头,火并了这不仁之贼,实无心要谋此位。”除去林冲,最有资历的只有七人的小头领晁盖了。就这样晁盖坐上了梁山泊寨主的位置。
从乡中富户到一寨之主,晁盖仗义疏财的性格、吴用的足智多谋、林冲的重义气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晁盖胸襟开阔、仗义疏财,因此贤士投奔、豪杰推举。王伦心胸狭窄,嫉贤妒能,最终落得被一刀拥死的下场。可见,心胸开阔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众生百态吴泓谕
在范进中举前后,各人物对范进的态度各不相同,形成鲜明的对比,映射出众生百态。
范进的丈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变化最为显著。范进中举前,胡屠户好不威风!他鄙视范进:“我自倒霉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你怎敢在我们面前装大?”“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他自傲自大:“如今不知因为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做了个相公。”“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他还对范进非打即骂:“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范进中举后,他却对范进唯唯诺诺。他从前对范进的鄙视和自大瞬间消失不见,化为尊敬甚至畏惧:“虽然使我女婿,如今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在医治范进时,若是平日,胡屠户早一个嘴巴子扇过去,不需要一点犹豫。但现在的他早失去气焰:“胡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方才把这些小心收起。”“不敢打到第二下。”得了范进的银子,他更是“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的去了”
再说乡邻们。范进中举前,虽然没有对他们的正面描写,但从“家里已经饿了三两天。”可见乡邻对他漠不关心。饭馆中举后,“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提两只鸡来的。”知道他将飞黄腾达,都来献殷勤、凑热闹。
最后说张乡绅,中举前,他“有失亲近”。话虽这样说,可能连范进这个人他都不知道。中举后,他亲自“拜新中的范老爷”。一口一个“世先生”“世弟兄”,与范进拉关系。还“谨具贺仪五十两”“第有空房一所,就送与世先生”,送钱又送房亲切有加。
作者在文章大量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了人们对范进态度的转变,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功利与“中举”对人产生的决定性影响的不满。同时,作者还塑造出一个个滑稽、可笑、可悲的人物形象,使人不禁为众生百态叹一口气。
☆☆☆☆☆☆☆☆☆
本期编辑:泓妈
感谢您对“庞老师的家校沙龙”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