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学反思
只为遇见
更好的自己
点点星光 照亮课堂
于老师《珍珠鸟》课堂实录反思
文字:丹老师
张芬英老师评价到:如果说名师们的语文教学多数充满了语文味,那么,于永正老师的语文教学,又多了一味,那就是“学生味”。于老师的“学生味”,就是他的眼中有学生。
2011年春的这节《珍珠鸟》公开课,将经典文章,演绎成独特的于永正语文。每次品读,都另有一番见解。
一.主问题至简
这节公开课分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由戴建荣老师执教,戴老师的课堂上,渗透着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思想。
第一课时,戴老师围绕“这对珍珠鸟,到底怎么好?”这一主问题展开,贯穿全文。整个交流过程抓住一个“好”字,提纲挈领。
采用多种形式将主问题在课堂上落地,一唱三叹“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使学生入境入情。其中,有个小细节引起了我的迁移之思。
师:你还从哪里看出珍珠鸟的可爱了?
生:第8自然段。(读)“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拽得来回摇动,跟着又跳到画框上去了。”我体会到珍珠鸟很活泼,很好动。
师:活泼好动是珍珠鸟的性格。
师:在作者看来,珍珠鸟还是一只鸟吗?
生:它是一个淘气的孩子。
生:我觉得它是一个活泼的孩子,
师:总而言之,这不是一只鸟了,在作者眼里它已经是一个淘气,活泼的孩子了。
戴老师的这个教学片段,给予我的启发,在我的课堂上也有了新的生成。
《走月亮》第二课时,课前我板书到黑板上一句话:课文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孩子们,今天呀,我们就交流这一个问题,而且是你们的主场。
场景一: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然后跟你的同伴交流一下。一个要求:用心。
场景二:瑜同学谈到:我认为第6自然段的“稻谷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这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我仿佛就在稻田旁边看到了这一切。
师:老师觉得这句话不仅有画面感,而且句子还写得很好,谁还有自己的想法?
轩:老师,我觉得这个句子运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稻田比作了银毯。
皓:还有,“稻穗低垂着头”是拟人句。
师:(拇指先竖起来)真不简单,一个句子,我们三个同学有了碰撞,这就是学习。你们的主场,发挥得还真不赖呢。
之后的场景三,四,五……孩子们个个侃侃而谈。
有思维碰撞的课堂,总是在这些点滴的细节中应运而生。
于永正老师课堂上的主问题更是至简,扎实扎实的,一步一步的在课堂上落实。
二.引导无痕迹
于老师在执教《珍珠鸟》的写作指导时跟学生这样聊到。
师:如果你是文中的可爱的小珍珠鸟,你想对冯骥才说什么?
生:主人呀,你对我真好,把我养得胖胖的。祝你写作越来越好!
师:“祝你写作越来越好”,改成“祝你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更好一些。
师:你们这些小珍珠鸟真会夸冯骥才!可是,你怎么让我知道,冯骥才对你照顾得周到?怎么让我知道他对你好?有事例吗?
这是一次不着痕迹地引导,实际上,也是文章的中心。学生第一课时对文章的把握,现在通过这样的角色转换,让学生转述成自己的语言。围绕“真好,真周到”这个中心,引导说、引导写,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着实用力,对于孩子来说,使习作变得有趣,简单而富有实效。
学生们交流过后,于老师说:看来事例还真不少。于老师给你们出一个难题:既然冯骥才对你照顾得那么好,那么你现在就以小珍珠鸟的身份来写一些冯骥才,怎么样?他写你,你写他,有来有往。这个任务很艰巨哦,能不能写?
这样故意给学生制造“难”的氛围,实则意在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
运用于老师的智慧,无痕教育,真的收获很多。
昨晚,孩子们在晚自习的铃声中渐入状态,积极地做着各项作业,看到孩子们的状态,我安心地整理了晚上8点半要主持的课例研讨。
7点半的铃声似乎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铃声一响,刚刚鸦雀无声的自习,掀起了一点点小声音。
此时,我的声音起来了,压过了孩子们的声音:孩子们,我想跟大家比个赛呀,就是不知道你们敢不敢?
敢,有什么不敢的。
那我们现在开始看看谁先发出声音,谁发出声音,谁就输了,开始。
根本没有给他们反应的机会,就是这样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有的孩子还是迷茫状态呢,只知道我不能发出声音。
这样的感觉真好,孩子们好胜的心态全在我的“掌控之中”。巧妙出招,行之有效。跟孩子们的交流,在发现,探索,觉察,碰撞中,处处皆智慧,处处皆学问。
三.共写促实效
在学生写作的开始,有了这样的对话:
师:把课文打开,看一看冯骥才怎么写你们的。咱们学一学。第1段谁来读?
(第一段内容: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师:你看,如果你来写冯骥才,第一句话怎么写?
生:真好,我成了冯骥才的鸟。主人照顾我这么周到。
师:嗯,好极了。你看冯骥才,到底是作家。他心中一高兴,写出来的文字就是诗:“真好,我成了冯骥才家的鸟。主人照顾我这么周到。”也是押韵的。这句话写完了,下面再看例子,刚才大家说的例子都可以用。他是怎么照顾你的,举一两个例子告诉别人,举三四个例子更好。会写吗?
读写结合的习作课,以读促写。在学生先交流过后,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下笔如有神。
于老师说:告诉你们哦,于老师也以小珍珠鸟的身份,写了冯骥才,而且写了两篇。等你们写好了,先念给老师听,我也把我写的念给你们听,好不好?
这样的师生共写真好。
20分钟后,于老师当面点评了几篇文章,细致,准确,学生写得每一句话,于老师都给予了或激励,或指点的评价,眼里满是学生,心里满是学生。
于老师的弟子张芬英老师点评到:于老师的习作教学,有很多种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是趣味盎然,让学生喜欢。今天的“反写”是他的独创,都只是为了一个字——趣。在儿童的世界里,容不下高深莫测的东西。
这一学期,我也与孩子们有这样一个美好的约定,师生同写,互相点评。孩子们无比期待,我亦如此。
每一次的深入解读,都是对自己的重新审视,读名师课堂,践行自己课堂。
未来很长
未来可期
扫码关注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