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赏析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恨歌》,堪称千古绝唱。这首诗歌从选题、结构、内容,均堪称完美,是享誉海内外的唐诗代表性作品。
我从10多岁起,就非常喜欢这首诗歌,少年时达到全诗熟悉能诵的程度。之后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对此诗歌的喜欢程度可以说是有增无减。前几年还买了好几本《长恨歌》的学术研究著作进行研读。
我一直期待听到对《长恨歌》有水平的鉴赏和讲解课程,结果不能如愿。
听不到反而更好,我决定自己来做这个讲解和鉴赏的工作。
本文大体根据2019年1月8日我的微信讲座“《长恨歌》赏析”整理,有部分删改。
一、创作背景
首先,介绍一下本诗的作者和创作的背景。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白居易是唐朝李白、杜甫之后的诗坛领袖。白居易少年成名,16岁时初到长安,把诗作投赠诗人顾况。顾况看到诗稿封面上看到“白居易”三字,便幽默地说:“长安米贵,白居可不容易!”等到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句时,顾况惊为天人,感叹说:“此子能写出如此佳句,居住天下又有何难?我之前说的话只是开玩笑罢了。”
由于“意见领袖”顾况的推崇,少年白居易名动长安城。
在创作《长恨歌》时,白居易已经35岁,应该说是处于人生的低潮期。原因有三:1、他当时还没有成家。对于秉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观念的古人来说,这可是很大的问题。没有成家的原因,源于他有20年斩不断的情丝。因为身份悬殊,他与农家女子湘灵的恋情被白母坚决反对,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思,让他心情很郁闷。第二、他的仕途并不如意。白居易28岁考中举人,29岁考中进士,32岁才参加工作,35岁之时,还是个低级别的县尉小官,想让皇帝知道“白居易”这三个字,岂非千难万难?第三,县令对他无感。毕竟白居易29岁中进士,是当届最年轻的,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容易招惹妒忌。
因此,当时白居易的基本情况就是事业不顺,心情不好,公务不多,经常借机到周边地方游山玩水排解烦闷,也结识了一些相同嗜好的朋友。
下面是我在写华清宫游记时介绍的《长恨歌》创作背景:
某日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此寺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与萧史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这里,称仙游。
好友夜话之时,改变大唐国运的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半个世纪,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却依然脍炙人口。在仙游之地,个人20年无果恋情的苦涩。天才横溢,16岁就名动京师的白居易,他的文思需要宣泄,他的苦闷需要倾诉,他的才华需要挥洒,他在这里遇到了最好的创作题材!
这样的背景下,千古绝唱《长恨歌》浑然天成,一挥而就。
白居易再一次名震京城,《长恨歌》一时广为流传,甚至直达天听,惊动了皇帝。
当宪宗皇帝打开《长恨歌》,就难以释卷,张口诵出“汉皇重色思倾国……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直读到最后“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不禁为之黯然。良久,开金口曰:宣白居易,授翰林学士……。
被皇帝召见并升官后,白居易顿时成为全长安城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半年后,白居易升了官,娶了白富美,以“长恨歌主”之雅号永垂文学史,真正的达到人生巅峰。很大程度是因为写了这篇《长恨歌》。
《长恨歌》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诗歌里写透了人生的春夏秋冬、悲欢离合。
下面,我们以一年四季为基本结构,和大家一起品鉴这首千古绝唱。
二、春——爱的萌发
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空气中都是情侣的味道。(张楚的歌词)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我们首先来看全诗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这是全诗的开篇词。但本诗明明讲的是唐明皇李隆基的故事,为什么开篇说“汉皇”呢?这主要基于两点原因:其一,避讳的需要。其二,对比的需要。唐朝以前,能够与李隆基开创的开元盛世相媲美的,唯有汉武帝刘彻的时期。当然,汉武帝也是一个“好色之徒”。有这样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长公主问4岁的刘彻,是不是愿意娶陈阿娇为妻。刘彻说,如果能娶到阿娇,就用金子做一个屋子,把阿娇藏在里面。小小年纪,刘彻就是“金屋藏娇”这个成语的创始人,可见英雄本色,可见英雄出少年。
“御宇多年“是多少年,李隆基27岁登基,杨玉环18岁入宫,他比杨玉环大34岁,当时52岁,已经在位24年,直到安史之乱被迫退位为止,他总共在位44年。
李隆基应该说是中国历史还算是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的“开元盛世”时期,是大唐的巅峰。同时他本人,也是一位多才多艺、充满魅力的皇帝。
陕西西安碑林进门他书丹的《石台孝经》,堪称碑林的镇馆之宝。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创作的霓裳羽衣曲代表唐朝音乐最高成就。他是中国戏剧的创始人,曾经和杨玉环一起组织了3000人的“梨园”演出队伍。
他善待读书人,比如亲手给李白喂醒酒汤、让高力士给李白脱鞋,杨国忠给李白磨墨等的举动,他是一个让读书人倍感亲切的皇帝。同时,安史之乱虽然重创大唐,却并非灭亡了大唐。
所以,掌握着笔杆子的读书人,虽然安史之乱中吃了很大的苦头,也善待了李隆基,没有把他骂成无道昏君。
这算是人生的因果吧。
下面请大家将视角转换到女主角杨玉环。“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里诗人对女主角的情况稍微做了一点艺术化的加工处理。杨玉环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她在四川长大,算是川妹子。她18岁入宫,的确是“初长成”的年龄,然而,她一开始并不是李隆基的爱妃,而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也就是儿媳妇,被李隆基看上后受令出家当了道士,27岁时被唐玄宗李隆基接进宫后册封为贵妃。
整体说来,李唐以武力起家,对婚姻问题甚至性的问题是比较开放的。对比女皇武则天公然年轻面首无数的事迹,当时已经当了三十多年皇帝、权力稳固的李隆基让杨玉环出家后又册封贵妃的举动,已经算是顾及颜面的精心安排了。
当然,杨玉环的受宠,不仅是她有着惊人的美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她也是一位一流的舞蹈家,能最好地演绎出霓裳羽衣曲的精彩出来,这让其他人望尘莫及,李隆基把她视为知音。
同时,作为四川妹子,她撒娇的本事相信也会让60来岁的李隆基神魂颠倒,这不,“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动用国家机器来给杨玉环送荔枝,还以为没人晓得,其实杜牧都知道了!
春天是一个温暖的季节,也是万福生长、动物思春的季节。
看看,这对男女在春天相遇的情况吧。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暖)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甜)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暖)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短)
不是初恋,却胜过初恋,他们相遇后就如胶似漆,不能分开了。
三、夏——爱的火焰
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沙漠。(庾澄庆歌词)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
在炙热的盛夏,他们在疯狂的热爱中逐渐迷失了自己,盛夏的果实是安史之乱,最终倾颓了大唐,想必这是男方和女方都是始料未及的吧。
背景资料:华清池的现场游记
自从唐玄宗得到杨玉环后,成天纵情声色,不理朝政。他每天要写字、编舞、排练戏曲,酒宴一台接着一台,实在太忙了。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杨玉环得到专宠,每天和皇帝在一起,浓情蜜意,一不小心,还留下了“贵妃醉酒”的表演。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因为杨玉环的受宠,她的兄弟姐妹,都被封高管厚爵,她的三个姐妹被封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韩国夫人,堂兄杨国忠为丞相。
杨家得势,这也改变了社会的风气和审美观念,让天下的父母,期待能生个漂亮的女孩出来,以求显达。
由于社会承平已久,唐朝初年的尚武精神,已经被歌舞升平的酒筵消磨殆尽。
整个社会都沉浸在强盛大唐的荣光之下,忘乎所以。
只有一个叫杜甫的低级别官员,在冷眼旁观中,他看到了危险,他用犀利的诗句,记录下了承平社会背后的巨大危险。
延伸阅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成都生活
他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说,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丽人行)
可惜,上至皇帝,达官显贵,下至普通百姓,都沉迷于醉人的音乐之中。当整个社会都沉醉于“缓歌曼舞”之中时,他无法叫醒这些浑浑噩噩的正在做美梦的人群。
他只是一个看守门房的小吏,没有这么大的能量把这些人都唤醒。
他不行,有人做得到。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安禄山率领着二十万铁骑,从河北杀出,攻城略地,所有人如梦方醒。
缓歌曼舞的霓裳羽衣舞表演,被隆隆战鼓声,击得粉碎。
战鼓也让炙热的盛夏爱火烟消云散。
童话里,王子和公主最后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永远永远。
现实中,皇帝和他最爱的贵妃,只能永远分离。
“渔阳鼙鼓动地来”之时,全诗由暖变冷,直到无尽的寒冬。
这是全诗的转折点,真是太突然,太华丽的神来之笔了!
四、秋——爱的追忆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后主词)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
安禄山大军杀到,玄宗皇帝李隆基率众匆忙西逃。
然而,走出城门百多里,士兵哗变!
杨国忠已经被乱军杀死,士兵仍然不满意。
大军有一致的意见。
杨玉环必须死!
是的,出了问题,总是要有人承担责任,红颜祸水,就是最好的理由。
士兵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是杨玉环引来了安禄山的兵马。
1000年前,也是在华清宫背后的骊山上,美女褒姒让西周灭亡。
延伸链接:汉中美女褒姒灭亡西周
安禄山是杨玉环的“义子”,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
更何况,幕后有黑手在疯狂煽动杨玉环是罪魁祸首的言论。
宛转蛾眉马前死。
悲剧是将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鲁迅先生的名言。
杨玉环之死,是全诗的最高潮。
最美的女人,最惨的死法。
死是杨玉环必然的结果,37岁,死在她最美好的年龄,死在爱她和她爱的人面前。
同时,当李隆基连他心爱的女人也保护不了的时候,他还能保护谁呢?
他威望已失,他大势已去。
太子是最大受益者,很快登基做皇帝,是为唐肃宗,留在北方,组织兵马反击。
玄宗西行后,被迫做了太上皇。
原本约定一起来四川,结果杨玉环死在他跟前,只有他一个人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来到她的家乡。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一路都是触景伤情,叫我如何不想她?
一样的月色,一样的夜雨,一样的玲声,却再也没有一起欢笑的那个佳人。
安史之乱最终平定,路过马嵬坡,他心如刀割。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回家应该是很快乐的事,叛乱被平定了,生活安定了,可是,时间再也回不去了。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还是熟悉的环境,还是熟悉的风景,却再也没有从前的心情,反而是更加触景伤情。
一切,都因为那个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已经不在了。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还是触景伤情)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只能是爱在深秋的回忆)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请对比春景的热闹)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对比3000人的梨园热烈,冷清)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对比“春宵苦短”的激情,孤独)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对比,承欢侍宴的忙碌,好闲)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对比芙蓉仗的温暖感觉,好冷)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她为什么不来梦里找我?)
以上皆为男方视界。
五、冬——爱的灰烬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诗)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最后一部分,是从女方视界来讲述思念。只是不知杨玉环此时是在人间还是天上,抑或只是在梦境之中。
在玄宗的使臣眼中,杨玉环还是她最美时候的样子。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呼应全诗的转折点)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最后是金句结尾: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关于杨贵妃是不是在马嵬坡兵变中死亡,历史书言之凿凿地说是。然而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持杨贵妃是逃走而没有死亡的学者的观点认为,当时死者另有其人,杨贵妃当时被乔装打扮,逃到了扶桑国。
现在在日本,还有两座杨贵妃的坟墓,也有当年杨贵妃帮助天皇平定叛乱的传说。
日本的杨贵妃墓址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解读第四部分的诗,似乎也说得通:玄宗的使臣到日本看到杨玉环,杨玉环带话并送信物回来。
杨玉环到底死没死于马嵬坡兵变,已经是众说纷纭,也将是永远的谜团。
不管是杨玉环到是否死于马嵬坡,李隆基和杨玉环,今生已经不能见面,这是可以确定的。
明天接着聊!点文章开始的“思学老师”四个蓝字就可以关注本账号,让我们一起做更智慧的家长!
左下角“阅读原文”是本人原创的天才苏东坡的成长秘诀,欢迎收藏和转发给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