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
全媒体视角
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处长齐再前一直怀揣浓浓教育情怀,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创新求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处长齐再前
采访报道 / 中教全媒体 曹艳
国家教育部门明确提出,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建校40多年来,始终坚持立足北京,扎根京华大地,以首善标准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对照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紧密结合产业、就业、人口等布局调整,大力推进一流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深度构建学校与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努力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更好助推北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日,中教全媒体采访了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处长齐再前,就学校特色优势、课程思政、产学合作以及未来规划等展开交流。
以服务北京建设为导向,打造北京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中教全媒体:
请介绍一下学校的发展传承、特色优势?
齐再前:1978年,为满足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解决当时广大青年及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北京市委、市政府委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京重点高校创办了36所分校。1985年,为加强对大学分校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市人民政府将部分分校合并成立北京联合大学。建校40多年来,学校不辱使命、勇于担当,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极不平凡的创新发展之路,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7个,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高职、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作为一所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建校以来始终坚持“办学为民,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教育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努力办出一所让北京人民满意的高等学校;坚持“北京味道”办学,突出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形成依托行业办学传统;培养了20余万名毕业生,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科研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成为北京市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北京市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服务,为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教全媒体:
学校作为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从哪些方面参与了北京城市发展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
齐再前:第一,主动对照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瞄准市场需求培养人才。我校机器人学院的“以科学任务带动人才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良好成效;校企合作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北京地铁公司合作培养地铁行业专门人才,与国家大剧院合作培养剧场管理专门人才等;职业教育专本硕相互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取得重要成果;正式出版国内第一本《应用型大学德育论纲》论著。
第二,适应北京产业调整,深化学科专业改革。学校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切入点,瞄准北京市经济建设需求,大胆突破传统的学科定式,整合传统的学科和专业资源,成立智慧城市学院、机器人学院,组建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艺术学院等;新增信息安全、机器人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科学教育等北京市急需人才的专业。
第三,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为北京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学校主持制定了《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等一批行业法规和标准;参与起草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与世界 500 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建成北京市首家“三山五园”主题数字体验馆;用数字模拟等信息技术推动什刹海古城改造,助力提升故宫旅游公共服务;与《首都之窗》联手打造“人文北京”专栏;承担了《北京市餐饮业经营规范》制定、2022年冬奥会《游客预测与分析》项目、《公寓住宿标准》研制等重大任务。
全方位多措并举,课程思政理念落地生根
中教全媒体: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学校在实施课程思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怎样的效果?
齐再前:1.着力加强顶层设计
学校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确定了“根本性举措、全方位行动、持续性推进”的工作思路。
首先,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学校党委的重点工作。校党委积极谋划、大力推进,带头深入动员、宣讲。每年在七一前召开一次聚焦立德树人党建工作会,在12月份召开一次课程思政深化推进会,定期组织召开教师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并先后下发了《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专业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使课程思政成为学校的高频词。
其次,注重统筹联动。校党委坚持校院整体推进、系(部)主导、教师主体的原则,提出了“学校要有氛围、学院要有特色、专业要有特点、课程要有品牌、讲授要有风格、教师要有榜样、成果要有固化”的“七个要有”做法,并不断深化推进,在学校获得广泛响应,“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三是抓好教师这个关键。针对教师对课程思政“想干但不知道怎么干”的困惑,学校提出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教育者先受教育”这三项基本功,引导教师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民族复兴的理想与责任”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校院每年都要举办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让教师们在练中学、在赛中学。
2.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坚持把价值观培育融入人才培养,努力做到课程思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首先,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2017年,学校打破四年修订一次的常规,将课程思政要求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2019年,再次全面完善教学大纲,全校3000多门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全面铺开,初步形成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育人局面,一批专业凝练出“溯源红色”“专业课程红旗渠”“+文化”等鲜明特色。
其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一体化实施。学校大力推进专业思政教学改革试点,要求在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方面,充分体现人才核心素养要求,专门召开了国家和北京市一流专业的专业思政现场推进会。各学院着力培育精品课程,打造示范课堂,特殊教育学院和旅游学院还编著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手语词汇》《新时代旅游青年》辅助教材,创新了形式,突出了专业特色。
最后,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学校把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工作,通过教师党支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先行先试,有效解决了一些高校遇到的课程思政如何启动的难题,并探索形成了专业负责人牵头、院系党组织推动、教师全员参与的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机制,出台了《北京联合大学专业思政建设方案》、《北京联合大学专业思政示范专业认定的实施方案》、《北京联合大学课程思政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等。
3.建设成效已有显著呈现
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启动早,力度大。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与人民网合作,打造推出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公开课,与全国高校开展交流,初步形成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新局面。
首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引发了课堂革命。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校教师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在“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氛围下涌现出一批精品课程、示范课堂和优秀教师。
其次,课程思政增强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内生动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从自身做起,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下大力气挖掘凝练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显著提升教师整体能力素养,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最后,课程思政促进了广大学生成人成才。我校近年来学生“村官”总数、入伍总数、学生毕业入藏入疆总数位居北京高校首位。学子们的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深化产学研合作,着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中教全媒体:
学校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有什么样的行动,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齐再前:首先,围绕“分类指导,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之路。同时,通过实施“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实培计划”等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探索通过校校、校企(科研院所)合作培养高水平人才新模式。
其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课程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多途径引进、应用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加强应用型、教学创新等各类课程建设力度和培训力度。构建了“围绕标准、内外结合、保障评价一体化”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优化完善学生、督导专家、教师同行和教师自评的“四方评价”体系。
然后,教师执教能力持续提升,领跑作用、示范效应不断显现。市级教学名师(含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名师)达到27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4人;12人获市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奖项。2015届至2018届毕业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评价分别为80%、87%、91%、90%,整体呈上升趋势。
最后,不断完善学生成长发展机制,育人效果显著提升。加强学业指导,健全学业预警机制;构建第二课堂活动体系,提升第二课堂育人功能;深化“3+X”考核方式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国内)比例逐年提高。
中教全媒体:
学校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结合北京发展特点,在产学研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齐再前:1.产教融合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形成完整体系
学校主动服务北京发展,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依托行业“天然合作”、校企合作“实践育人”、企业介入“全程育人”、区域企业-学校专业“集群合作”和产教协同“融合发展”五个阶段。从整个发展历程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从最初依托行业委办局办学的“自发性合作”发展到主动寻求合作伙伴的“自主性合作”再到目前的校企协同、合作共赢;从点对点的单一合作方式,发展到点、面结合,集群合作再到目前的全面对接产业、亲近行业,携手企业的运行机制,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及目标达成度。
2.统筹校企资源,共建高水平实践育人教学平台
学校不断强化实践育人,统筹校企资源,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共建高水平教学平台,将行业企业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实现校内外资源有机融合。与中关村合作建成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与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共建国家综合文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首旅集团共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及北京市级旅游复合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目前学校与上百家合作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已建成校外人才培养基地350余个,其中北京市级及以上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13个。校内拥有校企共建实验场所11个。
3.倡导应用科研,提升教师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
学校制定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大力开展应用科学研究,提升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每个二级学院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制定出服务北京区域及相关领域的地图,瞄准方向,提高服务针对性。近五年教师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共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80余项,这些研究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人才质量的显著提升。同时,教师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中教全媒体:
产学研合作取得哪些成绩?
齐再前:近五年学校依托“实培计划”校企合作指导学生毕业设计项目就达400余项,校外指导教师300多位,合作科研院所和企业超过150家,获得经费支持2000余万元,完成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联合基金项目1项,其技术成果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同时,学校借助校企合作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成果丰硕,有力提升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目前与行业企业合作组织学校学科竞赛30余项,每年有7000余人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近五年获得市级及以上各级各类奖项千余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在全国普通高校300强榜单内,我校2017年位居第191位、2018年排名185名、2019年位居176名,学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
中教全媒体:
积极推进国际化是学校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学校在本科生国际教育上做了哪些工作?
齐再前:1.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推动中外高校国际合作
2016年,学校同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合作,申报并获批开展“自动化类-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四年来招收并培养学生313名,项目进展顺利,取得较好的社会影响。在此基础上,2019年我校与俄罗斯交通大学合作,申报并获批开办北京联合大学俄交大联合交通学院,在交通工程、物流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等四个专业进一步开展中俄交通领域高等教育合作。
2.不断优化来华留学生教育,提高学校国际竞争力
随着中国全面对外开放走向深入,来华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是大势所趋。我校将留学生教育重心定位于本科和硕士学历教育,遴选高水平优势专业,开展全英文授课,通过入系学习和趋同管理,将来华留学生教育与国内本科教育并轨,推动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依托孔子学院国际影响,开展特色专业学生交流项目
我校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开办孔子学院十余年,在当地取得了很高的社会影响,2019年,我校与黑山下戈里察大学合作开办旅游特色专业孔子课堂。在此基础上,我校依托特色专业积极与国际友好伙伴开展本科专业学生学期交流项目。
中教全媒体:
据悉,9月4日至9日北京联合大学受邀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教育专题展和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论坛,展示了哪些优秀成果?
齐再前:此次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联合大学作为线下参展的北京高校之一,在服贸会上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学校立足北京,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助力国家外交和北京建设发展,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等方面的成果。通过“联大足迹”和“数说联大”,以数字和地图的形式直观展现了学校近年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丰硕成果。重点介绍了我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突出城市交通、国际物流及电气工程、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专业特色。同时,北京联合大学作为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中方主席单位,围绕“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定位,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积极推动国际教育与产业合作,在本届服贸会上,专题介绍了联盟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集中展示联盟推动下了中俄两国高校在交通领域的交流合作成果。
坚持立德树人,规划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中教全媒体: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本科教育有什么规划?
齐再前:1.形成鲜明的城市型、应用型办学特色围绕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需求,统筹规划专业发展,基本形成紧密对接产(行)业链,与京津冀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与学校空间环境条件相吻合、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加快专业认证步伐,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服务北京的特色优势专业群;全面开展专业思政示范专业建设;推动适应产业创新和跨界融合的“专业+”改革。2.构建一流应用型课程体系,推进课堂教学革命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形成与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体现OBE理念、课程思政、“北京味道”以及应用型特色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夯实国家-北京市-校三级在线开放课程架构,深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加强交叉融合课程及跨学科教材开发;将行业企业技术革新项目和真实案例引入教学内容,加大校企共建应用型课程及教材开发;打造以建设、资源、教学、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课程中心资源平台。
3.深化产教融合实践育人体系
结合专业特色和就业需求,明确校企合作的面向与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创新校企合作路径,巩固校企合作成果。实施本科教学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提高实验室开放水平;加大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力度;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联合开发实习项目力度,完善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模式;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分类分层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4.实现OBE教育教学理念本土化改革落地
在学校层面,将OBE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到位,全面落实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师资队伍、达成评价等各个环节,完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基于OBE理念的“评价-反馈-改进”螺旋上升式教学质量保障和持续改进机制。学院层面,突出学院主体地位,坚持“一院一特色” 建设,推进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层面,根据OBE理念制定并落实专业建设规划,研制课程目标达成度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实施过程性评价。
5.推进国内外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提高学生国际化水平
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开展学分互认,联合培养;推进北联大俄交大联合交通学院建设,探索多语种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海外访学和出国留学学生比例,支持学生参加短期国际交流和国际学术会议,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们高校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它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有能力,还要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和高尚道德。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处长齐再前一直怀揣浓浓教育情怀,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创新求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您想了解更多的北京联合大学,请点击“阅读原文”。
全媒体校长/书记/院长/处长专访
青海大学教务处处长赵常丽:勇往直前,深化本科教育改革,着力培养新时代应用型人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陈遇春:勇立新时代发展的潮流,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继续助力中国建设西华大学教务处处长蒋珍菊:探索、改革、创新,走向高水平本科教育
重庆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杨林:发挥交通特色优势,着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哈尔滨商业大学党委书记孙先民:发挥商科办学特色、探索“一体两翼”文化育人模式 努力培养一流人才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张红伟: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教育创新改革河西学院教务处处长赵柱:立足河西走廊,创新互联网+支教服务途径,服务当地经济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国华:向课程思政与创新教育聚焦发力,打造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丁凯:教育现代化与产教融合背景下继续教育发展新思考郑州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李学相: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 为国家软件产业培养优秀人才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夏侯建兵:以质量为核心 为继续教育发展提供厦门大学经验
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黄雅丽:立足民族地区,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培育教育“精英”人才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刘宏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办好一流本科教育中国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佟赤:学历教育内涵式发展,非学历培训市场化转型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炳烛:依托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养,扎实推进“双高”建设
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鲍桂莲:计划招生3350人,新增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西南石油大学继续教育与网络学院院长汤富荣:紧抓行业特色和地方经济发展 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继续教育服务大连理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梁茵:回归教育初心,打造一流的继续教育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记袁昌富、院长王松明:学历、技能并重 优质继续教育的提供者 校友终身发展的好平台山东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永艳:坚持创新发展,办出“农林”品牌的继续教育
苏州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靳葛:2020年本科招生计划6674,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方建强:扎根大地,服务社会发展,发挥继续教育作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肖嵩:对接国家战略,服务陕西科创,贡献“西电智慧”山东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江世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温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世泽:整合优势资源 创新继续教育 服务健康中国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院长廉福生:多措并举 打通毕业生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暨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世云:继续教育创新发展要以社会需求作为出发点成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魏青:打造不断创新的培训品牌 做专业的继续教育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标准宣贯组组长战德臣教授:慕课推动高校教学模式创新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廖华英:主动求变 做好精品在线课程建设 践行课程思政对外经贸大学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健青:规范人才培养各个环节 促进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疆师范大学成人(继续、网络)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拜晓旭: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 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邬智:在疫情防控中强化继续教育创新思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记黄丽华: 停课不停学和助力企业复工,哪个都不能掉以轻心
天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办好新时代继续教育,助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线上培训教育助企业复工复产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疫情应对中的行动和思考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邓毅:创新驱动发展 网络教育模式不应该千篇一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继续教育:多箭齐发 在疫情“大考”中锤炼提升创新能力广东开放大学校长刘文清:大学+体系+平台—信息化背景下的开放大学特色发展之路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疫情“大考”中转型升级,四轮驱动迈向高质量发展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企合作共战“疫”,在线平台促培训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抗击疫情,责任担“教育育人”,使命承“法治建设”安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严格疫情防控,紧抓实效教学,创新教育发展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习疫情战场中的“白衣英雄”,精心培育中国新时代医学人才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钱乃余:坚持产学研结合 创建创业型大学发挥优势、转型创新:人大继教院全员战“疫”,助力“停课不停学”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与就业处处长明兆凤:构建创新创业教育1.0+2.0+3.0+4.0的全球新生态
全媒体总裁专访
网梯高校产品线总监王佳静:20年专业沉淀 为高校提供放心、省心、贴心的服务领途教育CEO刘佰明:激发学生潜能 培养优势导向型复合人才网梯副总经理金庆文:构建在线教育完整技术生态体系 让用户“做减法”
通铭教育董事长唐小奎:专业+专注 构建立企业在线学习新生态
武汉启明泰和软件服务有限公司总裁胡朝晖:分拣试卷技术赋能考试,“在线考试”有保障
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靳新:用智能化改变教育 教与学由此不同马承英语创始人、董事长马承:用心服务 缔造马承英语百年品牌五舟教育事业部总经理胥泽富:为学校赋能 把专业办在产业链和需求链上
普开数据总经理叶刚:赋能教师 做专业教育科技公司浙江精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蒋定福:从大学教授变身精创总裁,运用高新技术助力高校教学改革
陆陈汉语董事长陆陈:儿童中文国际教育培育体系+互联网—建构中文国际教育永续发展新常态“云”上阅读书香浓 中文在线厚植在线教育数字资源—专访中文在线教育公司总经理杜嘉浙江名淘控股集团总裁江战:着眼新青年,提升新技能,助力培养新经济人才爱学堂创始人汪建宏:科技赋能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培升教育总经理王瑜:做好专业服务 打造高考报考升学通道规划生态闭环易偲环球(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建伟:虚拟技术在直播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北京爱迪科森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楠:实时创新是发展非学历培训的硬道理文才学堂总经理雷虹:用专业产品+“保姆式”服务 成为高校在线教育有力支撑者上海天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谢朝辉:如何在热火朝天的“在线教育”市场比赛中,做到“稳、准、赢”?慧科集团首席战略官、慧科研究院院长陈滢:布局“慧科”方案 实现“停课不停练”文华在线教育董事长金善国:时刻响应用户需求 全力助力院校“停课不停学”“疫情”之下的思考,51Talk做对了什么?北京天演融智软件有限公司CEO、常务董事赵德河:专注高等教育20年 服务是天演融智发展的根本华博特总裁徐前:在线教育是自然而然发展的过程,疫情只是催化剂
网梯董事长张震:在线教育资源已足够,需要真正实现完整流程263教育总监牛登林:以直播为核心,赋能教育发展麦课教育刘义光:疫情高烧难退下的安全教育思考
近期活动链接
上海 ? 教育行业会议邀请函(10月16日),欢迎报名
2020中国国际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将于10月22-23日在京召开
CIE2020第四届中国IT教育论坛将于11月6-8日举办
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第二届)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2020年会将于2020年11月14日在北京召开2020年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年会将于11月13日—15日在北京召开疫情之下,在线教育大爆发!2020(第六届)中国在线教育百强评选正式启动
2020(第七届)中国E-Learning行业年度评选正在进行2020年度中国高校继续教育优秀函授站评选活动通知2020年度中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优秀校外学习中心评选活动通知2020(第五届)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库征集活动通知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