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bo?bao?)莲蓬 )

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入选到小学语文教材,有幸听到老师们上课,才知道大家把其中的“溪头卧剥莲蓬”的剥读作bao1.我当场表达疑义的时候,老师说教参就是那样讲的。不知道是哪个版本的教参,手头没有教材,也没有办法查证。

我们认为此处剥应该读作bo,理由如下:    
 文白异读
剥在现代汉语中,作为一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bao和bo,现代汉字的多音字来源比较丰富,其中有一个来源就是“文白异读”,所谓文白异读,就是“一种是读书识字所使用的语音,称为文读,又叫读书音、文言音、字音;另一种是平时说话时所使用的语音,称为白读,又叫做说话音、白话音或话音。”剥就是一个文白异读的字,bao是说话时的语音,bo是读书音,字音。同样的字,薄,bo和bao;钥yao和yue,血,xue和xie等,不管读成什么音,字义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使用的场合有所变化,比如,血,读作xue,一般出现在双音节词汇中,xie,一般独立出现,出现在口语中。此外,文读音的意义比白读音的词义要更加丰富。从词典的义项中便可见二者的区别: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文人创作的词,剥,读作读书音也是正常。
此外,读作bao的音,应该是很近很近的事情,宋代的广韵中,剥是入声,读作bo,在那本韵书中并没有bao这个读音。
清代的《康熙字典》中,也没有bao的读音。
理由二:词的格律
清平乐作为词牌,是有专门的格律要求的,其格律如下

在“溪头卧剥莲蓬”的剥处是仄声韵。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晓 春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清平乐〔宋〕赵长卿
鸿来燕去,又是秋光暮。冉冉流年嗟暗度,这心事、还无据。
寒窗露冷风清,旅魂幽梦频惊。何日利名俱赛,为予笑下愁城。

清平乐〔唐〕李 白
禁闱清夜,月探金窗罅。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灺。
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一笑皆生百媚,宸游教在谁边。

这三首清平乐中,剥的位置分别是“过”“下”“在”,也都是仄声。如果读作bao便是平声,不和词的格律。

鉴于上述两个理由,溪头卧剥莲蓬的剥应该读作bo。

大家一定会说,上次谈到“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时候,说斜字就读作xie吧,不要恢复古音读作xia了,因为xia的音也不对,应该是sia。之所以在xie的读音上建议大家“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是因为斜字在现代汉语的读音中,没有xia这个音,针对小学生的教学,因为多音字本身就容易造成困惑,尤其对考试的干扰,因此,就建议不再增加一个另外的读音,徒增烦恼,但是,剥的读音,现代汉语中本来就有两个,bao和bo,所以正音就非常有必要了。

溪头卧剥莲蓬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