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软件
很多工程师在新项目的开始阶段进展神速,但是在评审之后总免不了反复修改,依然漏洞百出。甚至,重新设计的不在少数。最后造成了设计进度不可控,甚至超过了deadline。
工程师自己也是没日没夜地加班,最后结果却很差,既没功劳又没苦劳。
经过仔细观察,只要在一个习惯上做出改变,就能改善这种局面。
01
—
反复修改的原因
这类工程师收到设计任务,第一反应就是打开三维软件,开始了设计工作。
很快,每个功能部件的大概就被立体地设计了出来,看上去进展神速。
但是,在每周评审的时候,大家一看,不是漏考虑了某个因素,就是不能应对某个工况。参与评审的工程师们也只能基于已有的三维图提出一些修改建议。
经过了一周的修改和设计推进,又到了评审时刻,大家发现上次提到的问题点是有了改进,但是改进的设计又带来了新问题。评审团队已经有些迷茫了,他们不仅发现设计出来的东西怪怪的,而且好像还有一些潜在的问题。评审团队中一部分人建议换另一种机构,另一部分人说时间已经很紧迫了,还是基于这个设计路线再改改吧……
设计工程师的局面越来越尴尬,屎上雕花还是屎!常见的局面就是推倒重来……
这背后的原因是:设计之初就不该依赖三维设计软件。这个工具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让设计工程师更直观地看到设计的内容,清楚地看到各个零部件之间的三维关系,避免设计过程中完全依靠想象在头脑中构造三维图像,降低头脑负荷,减少设计出错。
这个目的是为了解决在详细设计阶段的问题,这个工具并不适合用在思路摸索的阶段。
三维软件的直观和界面友好,让很多工程师误以为,这就是天经地义的好工具,从头到尾都好用。
三维设计软件是一个执行工具,不是一个思考工具。
02
—
正确使用三维软件
如果,面临的设计任务的结构细节并不是很清晰,第一阶段就应该放弃使用三维软件,而应先用最传统的笔和纸去理清思路,找到最佳设计思路。
用笔和纸找到合理的思路,再经过评审,确定最佳方案之后,就到了三维软件的用武之时。
方案清晰了,再用三维软件把机构表达出来,就成了立体的形象的内容了,这时候再评审,就不在思路和方案这个层面了,评审聚焦到零部件是否干涉、便于装配、便于维修、便于加工这个层面了。
我们先用笔和纸把脑子里抽象的思路表达成方案草图,再用三维软件把方案草图表达成更形象的三维图。
要知道,三维图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设计的最后,还是要利用三维软件把三维立体的零件表达成传统的二维工程图,为后续的制造、装配、维修服务。
这么看,三维图只是一个临时的工具,就像数学里的虚数“i”。
它只是一个过程的工具,执行的工具。
*
总结一下,千万不要被工具给迷惑了,界面再友好的三维软件只是思路的执行工具,不是思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