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课堂实录|杨怡:《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背景介绍
活动背景
2019年9月20日下午,武汉市第十四中学举办了武昌区高一新课标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活动期间,武汉市第十四中学的杨怡老师讲授了公开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经杨怡老师授权,课堂实录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成文。
课堂实录环节一: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我们先来看一下三位同学为梁任公先生演讲设计的海报,你们喜欢哪一个呢?
生1:第一个。因为它字体简洁、信息明显。
生2:第二个。海报里面介绍梁任公是“别人家的小孩”,这个话很接地气。
生3:第三个。这张海报色彩鲜艳、图画精致、特点突出。
师:是的,我们通过海报的内容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第三幅海报就展示了梁启超先生的诸多头衔,比如政治家、文学家等。他也写过很多文章,大家在初中的时候一定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是什么呢?
生(全体):《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师:大家思考一下,这段文字体现了梁启超先生什么情感?
生4:体现了梁启超先生对中国新时代青少年的厚望、关爱,还有一种自豪感。
师:没有错。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了解其人其事。同学们,梁启超先生有两个号,分别是那两个号呢?
生(全体):饮冰室主人、任公。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号的来历,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饮冰”出自《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惶恐焦灼,如此心忧国事情,又号任公,颇有以天下大事为己任的意味。
师:梁启超先生将自己的人生命运与天下大事联系在一起。那么这两个号说明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可以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
生5:我认为梁启超先生很爱国,有责任感,忧国忧民,想要自己承担起国家和民族的厚望。
师:她读出了爱国(板书)。通过《少年中国说》和他的两个号,我们可以看出梁任公爱国的高尚情怀。
课堂实况
环节二: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演讲给梁实秋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他在20余年之后仍然记忆犹新,那么这篇演讲究竟具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齐读第一段,用第一段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这篇演讲。
生(众):动人!
师:动人(板书)。通过大家课前的预习以及我们刚才的讨论,大家看看文章后面的部分,思考一下:这篇演讲哪里动人?哪些部分深深打动了梁实秋先生?大家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生6:第一个部分是在第二段:“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我在这句话里找到两个重点词,分别是“整整齐齐”和“十分美观”。尽管是演讲,但是也认真写好了他的演讲稿,可以看出梁启超先生对这次演讲是十分认真的,可以想象他生活中也是一丝不苟的。
师:好,他从这段话里看出了梁任公先生是一个认真的人,相信如此认真的梁任公先生也给梁实秋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7:第八段:“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从这里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很有激情,会在演讲中带入自己的情感。
师:他说从第八段中描述的演讲时的情形,可以看出梁启超先生演讲十分投入,很有激情。总结刚才两位同学的答案:他是一个认真的人,这个人给梁实秋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者他演讲感情投入。所以,一篇打动人的演讲在于其人其情(板书)。那下面我们来直观感受一下,他在演讲时的个人气质。请大家拿出预习作业,小组交流一下,文章体现了梁启超先生哪些性格、气质、修养?并用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讨论。
生8:第三段:“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这里通过外貌描写,体现梁启超先生的洒脱。从着装“肥大的长袍”可以看出他朴实无华,从“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可以看出他很有精神。
师:好的,那我有一个疑问:“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精神么?帅气么?
生8:不帅气,但是,就是……
师:那他为什么能给人一种潇洒感,谁能够补充?
生9: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些四字短语就能够可以看出他的潇洒,不在于他的外貌,而在于他的行为动作。
师:其他小组呢?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生10:第四段:“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他的动作是很自信的,他的话又是有些谦逊的。这样谦逊同时又自信的梁启超先生是很特别的。
师:通过他的动作和语言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他的自信和谦逊。
生10:我觉得还可以从他的语气词来研究,比如“喽”这个语气词,很平易近人,很接地气。
师:那还有同学在不同段落找到了其他表现么?
生11:“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通过这里可以看出梁启超先生演讲很好,能够使人身临其境。
生12:第六段:“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生13:还有第七段:“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第八段:“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这些都证明了梁启超先生的演讲很有激情和感染力。
师:好,那通过听众的反应来表现梁启超先生的演讲特点,这个应该是侧面描写。所以我们已经找出了文中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课文通过这些描写刻画了一个谦虚自信、博学强识、富有感染力的梁启超。
     文章运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潇洒稳健、谦逊自负、博闻强记、率真自然、激情四射的梁任公。

课堂实况环节三:
师:一篇动人的演讲仅仅有演讲者的个人魅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看讲演的思想内容。那下面我们来看看演讲的内容——“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整个演讲有两万多字,引用了上百首韵文,在文章中只选取了三处韵文,你们能不能在文章中找到梁启超先生在讲到这些韵文时的情感表现?
生14:第一个是哀,第二个是悲,第三个是喜。
师: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三处韵文的内容,首先来看《箜篌引》,请同学读一读,然后思考一下在哪里体现了哀?
PPT展示: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生15:在第六段有体现。
师:作者在二十多年后回忆起先生讲的诗歌,不禁哀从中来。那么这首《箜篌引》讲了什么内容呢?我们来看看这段文字:有一白首狂夫,披发而立,乱流而渡,其妻想要阻止,但是来不及,白首狂夫依然渡河而死。妻子悲伤无比,弹奏箜篌引。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个妻子很悲惨,因为她有这样一个非常固执的“傻”丈夫。那梁启超先生讲解这个韵文时,是什么情感?想一下,梁启超先生是维新变法的代表者,这样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狂夫会让先生想到什么呢?
生15:首先,根据梁启超先生的生平,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同时戊戌变法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件。由于清朝腐败,最后戊戌六君子遭到诛杀。
师:她说她想到了戊戌变法的六君子,他们明知道会死,还是要去坚持。比如说梁启超、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时,梁启超曾邀谭嗣同一同前往日本,但是谭嗣同却说:“革命必须要人流血,流血就从我开始。”他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像不像一个狂夫?他就是在革命洪流中牺牲的狂夫。想到这里,先生的情感如何?
生(全体):哀从中来。
师:带着先生的情感读一下这篇韵文。
生(全体):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师:无奈,可惜,想到这样一群为了国家抛弃生命,不避祸患的人,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趋避之”。谭嗣同这些不爱惜自己的生命的人,它们就是狂夫,他们想要换取一个真善美的新国家。
师:下面一处韵文是《桃花扇》,只有短短几句。我们来看比较完整的内容,请同学读一下。
PPT展示:        
    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
师:这是一部借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悲剧来写明王朝的破败的历史剧,那这里哭主哭的是谁?他又为何而哭?
生:(思考沉默)
师:韵文讲的是明朝的崇祯皇帝自缢殉国,他的臣子听到这个消息,痛哭流涕,所以剧里哭的是皇帝。但是梁启超先生生活的年代距离崇祯皇帝有三百多年,那他讲到这里是在哭什么呢?
生16:我认为是光绪帝,因为他支持变法,但是却被慈禧太后囚禁。
师:光绪皇帝和崇正皇帝一样,无依无靠,而光绪所代表的清朝也灭亡了,所以梁启超先生也在哭他的皇帝以及他的国家。那我们再看第三处韵文,前两处是说他的悲哀,而第三处是喜悦,他在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那我们来看下韵文的原文,大家读一下。
PPT展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师:杜甫为何而喜?
生(全体):国家收复失地。
师:国家安定,所以大喜。梁启超先生仿佛感受到了杜甫的情感,那么说明他们二者之间有共同之处,他们都是同样的人,是什么人呢?
生(全体):忧国忧民的人!
师:杜甫曾说过:“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想到黎民百姓,嘴上长叹不已,内心焦灼不安。那文章开头说到:“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难道就说明他只埋头书屋,毫不不关心国家百姓了么?
生17:梁启超想要通过自己的文章来影响青年一代。用这样的方式忧国忧民。
师:激励青年,热爱国家,奉献国家,所以最后一段是如何来总结梁启超先生的呢?我们来齐读一下最后一段。
生(全体):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师:这样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他热的是什么?
生(全体):国家!
师:那这样的人还多么?
生(全体):不多。
师:所以作者希望看到文章的在座各位能够领悟到梁启超先生的爱国热肠。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感受到梁启超先生的爱国热肠了么?
生(全体):感受到了!
课堂实况
END录音整理|黄淑燕
图文编辑|黄淑燕
友情链接

点【在看】,至诚与你相约,卓越与你相伴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