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什么河(我国最长的人工河运河)

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什么河?

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连接了北京市和杭州市,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等六个省市。这条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历经数百年之久才建成。它的出现,使通商能够通过内陆水道实现,深刻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长足的社会发展,被誉为是世界文化遗产。如今,京杭大运河已成为中国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也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

我国最长的人工河是哪个?

自然是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我国最长的人工河,还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年代最久远,工程量最大的运河之一。作为我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之一,堪称我国重要南北水上干线。南起杭州(余杭),北至北京(涿郡),全长1797公里,通航里程达800多公里,是苏伊士运河全长的十倍多。途径京津两市,跨越冀、鲁、苏、浙四省,贯穿五大水系,全河共分七段。

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那一条河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公园486年,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京杭大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最长最古老的人工运河是什么

京杭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什么

它是是隋炀帝用6年时间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市的通县,南至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km,为世界上最早、航程最长、 最雄伟的人工运河。

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什么运河

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中国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共三大部分,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全长2700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是巴拿马运河的近33倍,是苏伊士运河的14倍多,是世界三大运河中最长、最古老的一条。

京杭大运河贯通之后以其特有的沟通功能将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连接在一起,将不同江河流域的生产区域联系在一起。封建王朝当权者以它为基础建立了将各地物资输往都城的历时千年的漕运体系,维持着王朝的生命。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我国最古老的最长的人工运河是

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历史上,京杭大运河在隋、唐、元、明、清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伸、扩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导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过多次疏浚。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哪一条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