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论文(《跨文化交际案例与分析》书评)

跨文化交际论文

开辟新路径,助力跨文化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案例与分析》述评 
中山大学   颜湘茹  
 
北京外国语大学朱勇主编的《跨文化交际案例与分析》(以下简称《跨文化》)一书,2018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该书前言部分,朱勇表达了对《跨文化》一书的期望,希望“本书能部分缓解目前跨文化案例类资源短缺的困境,并唤起更多同行关注跨文化案例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为提升从业者的跨文化能力开辟一条新的路径。”(朱勇2018:ii)这一期望源自主编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细微体察,也源自其作为一线教师的职业自觉。《跨文化》共八章,分别为“文化模式和价值观”“跨文化交际的心理与态度”“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跨文化的非语言交际”“跨文化适应”“跨文化人际交往”“跨文化的国际汉语教学”和“跨文化的国际汉语教学管理”。该书的框架设计明显受到《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1999)的影响。《跨文化》每一章前有“引言”,后有“思考题”,中间是“跨文化案例与分析”。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本章所涉及的跨文化理论的概述,帮助读者自上而下地宏观把握;章末思考题包括问答题和实战题两部分,“实战题”部分是针对篇幅不长的跨文化案例所设计的实操讨论;主体的“跨文化案例与分析”部分包括四大板块:跨文化案例、理论聚焦、案例分析和延伸阅读。

《跨文化》章节设计合理,架构清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既涵盖在海外27个国家任教的64位教师的跨文化日志,也聚焦理论,在讨论案例时注重突显本案例中所涉及的跨文化交际理论(或其他相关理论),以期帮助读者系统地掌握跨文化交际理论。而案例分析部分则是对跨文化案例本身进行分析,指出案例中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跨文化问题,分析其行为优点或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或对策,使得理论能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延伸阅读部分,更是细致地为读者考虑,列出了针对性较强的论文、著作等资源,让有心人能进一步消化案例中涉及知识。《跨文化》一书是朱勇与其团队历时多年精心打造的成果之一。在此之前,团队已于2013年出版了《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2015年出版了《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争鸣》,2018年出版的《跨文化》则是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第一本跨文化案例类教材,这三本书被称作朱勇团队的“案例三部曲”。作为“案例三部曲”之一,《跨文化》较之前两本书,体例更成熟,思考更深入。所以《跨文化》一出版,立刻受到了业内关注,有人在直播考研准备课的时候,把《跨文化》推荐了一遍又一遍。概因《跨文化》具备如下优点:一是发案例之先声。对于即将赴海外进行汉语教学工作的新手教师来说,未来的生活如一片汪洋,每一步都有些不可知,但目前国内尚缺乏专门针对汉语教学的跨文化案例集以供这些老师们参考。在这样的背景下,《跨文化》精心收集案例,就好像在浩瀚汪洋中的灯塔,前人的得失闪烁着,警醒着,让新手教师们知道吾道不孤,原来曾经已有老师在不同国家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国内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工作来说,汉硕导师们尚没有条件踏遍各大洲大洋时,《跨文化》可以让导师们不出国门就了解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将要前往任教的国家可能存在哪些需要注意的跨文化问题,从而使得导师们能更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或者引发争鸣。二是写鲜活小案例。《跨文化》中的案例覆盖了27个国家,有64位教师真实的跨文化日志作为案例收集基础,这是珍贵而广泛的跨文化一手资料。加之编者的事先详细规划,所有案例均能做到问题意识突出,可读性强。因而即便不是业内人士,普通读者也能将《跨文化》作为重要阅读资源,津津有味地读完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小故事。如果读者在阅读小故事之外,还能有所发现,有所思考,那就完成了编者的目标之一:供“需要提升跨文化能力的人士”(朱勇,2018ⅱ)用。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薛定谔(Erwin Schr?dinger)曾说过,研究者的任务不是去发现一些别人还没有发现的东西,而是针对所有人都看见的东西做一些从未有过的思考;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Francis H. C. Crick)则说有时候“伟大的事情就在角落里”(向义和2012)。如果《跨文化》能通过这些小案例,启发人们从习以为常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则功莫大焉。

三是引理论入实际。《跨文化》每个案例之后都有“理论聚焦”板块,帮读者厘清思绪。如书中第14页讨论了“个体主义—集体主义”,这正是从之前的案例中生发而来的,而紧接着的“案例分析”部分则把具体案例和“理论聚焦”紧密联系起来,用理论聚焦部分的理论详细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言行,言之有据,有的放矢。四是拓展思考阅读。《跨文化》作为教材或者培训材料,有严谨的学术态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献,为读者的自主研究搭起脚手架,吸引同道参与讨论。延伸阅读部分既有该领域的代表著作,也有经典期刊论文,可以说《跨文化》为有志者提供了足够的线索继续前进。当然,若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必须从现有材料中寻找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跨文化》亦是如此。跨文化交际最终目的是顺利交际,传递信息,完成互动交流,这其实就是一种传播。根据茱莉亚·伍德(Julia.T.Wood)的定义,传播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茱莉亚·伍德2009:11),各部分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跨文化》分为八章,并对每一部分都做了详细处理,但是通读全书100多个案例,读者最后难免有陷入案例的海洋却不见全局的迷茫。如果全书在细分的同时,开篇有一个总起的大致框架说明,结尾有一个强调系统的再次总括,也许更能帮助读者建立起系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架构。此外,因为《跨文化》定位为教材或者阅读资源,因而章节中设计的“实战题”部分若能附上简要的参考思路或答题线索,也许可为读者解惑。当读者仔细研读、心生困惑之时,看到附录中有一两条提示或线索,必然会有眼前一亮的欣喜。当然,没有人能苛求《跨文化》,毕竟一个成熟的研究需要整个环境的充分发展,国内汉语教学以及其他学科的跨文化案例都还处在资源短缺的初级阶段,我们期待更多的老师能够站在《跨文化》的肩上编写出更系统的跨文化案例。 
参考文献:
胡文仲,1999年,《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出版社。
向义和,2002,薛定谔对基因性质的物理学分析及其思想影响——评介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生命细胞的物理学见解》[J],《物理》(11):741-746。
茱莉亚·伍德,2009,《生活中的传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朱勇,2018,《跨文化交际案例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注】《跨文化交际案例与分析》的思考题参考答案已经备好,下次印刷后高教社免费提供。

跨文化交际论文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