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石爱情故事(《滚石爱情故事》:平而不丧的台味清新)

滚石爱情故事

导语

台湾偶像剧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摆脱早年落难王子和灰姑娘、恶少和平民女烂俗剧情的窠臼,越来越往写实派发展,这一点从这几年现象级的台剧《我可能不会爱你》《荼蘼》就能看出。而《滚石爱情故事》的监制马宜中更直言“写实是《滚石爱情故事》的一大特色,我们希望把台北美的、好的、可爱的小人物故事,都包装在这里面,不用讲就知道这是台北市。”
最近,很多人都在讨论一部很容易让人产生对号入座情绪的台剧《滚石爱情故事》,剧集采用经典的滚石热曲加单元剧的模式,搭配上一层暖色调的台式滤镜,满满的台式小清新扑面而来。
 

尽管把怀旧金曲进行影视化尝试的模式,在内地并不算新鲜,《栀子花开》《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但《滚石爱情故事》贵在对细腻情感的捕捉十分到位,金曲、故事和画面的配合都恰到好处。
 
台湾偶像剧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摆脱早年落难王子和灰姑娘、恶少和平民女烂俗剧情的窠臼,越来越往写实派发展,这一点从这几年现象级的台剧《我可能不会爱你》《荼蘼》就能看出。而《滚石爱情故事》的监制马宜中更直言“写实是《滚石爱情故事》的一大特色,我们希望把台北美的、好的、可爱的小人物故事,都包装在这里面,不用讲就知道这是台北市。”

怀旧金曲+扎心故事,平而不丧的台味清新
 
《滚石爱情故事》动员了台湾11个编剧、12位导演、4 0位台湾知名男女演员,对滚石的20首经典金曲进行重新演绎,比如,有相恋的甜蜜(《爱情》),有相守的不易(《爱的代价》 《最浪漫的事》),有无望的旧情(《终结孤单》《最后一次温柔》)也有一些难以言状的懵懂之爱(《小薇》《伤痕》)。
 
卡司都是一水的曾经偶像剧的天王天后,杨丞琳、明道、陈怡蓉、杨谨华等,编剧和导演也都是制作过《王子变青蛙》、《命中注定我爱你》《流星花园》等现象级剧集的大师,不讲其他的,最起码在制作团队方面,就为这部剧的品质背了书。
 
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台剧和日剧一直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对真实生活和平凡感情的细腻捕捉,即便不刻意在一集中设计几个戏剧冲突,只靠娓娓道来,依然有感染观众的力量。
 
第一篇章,改自莫文蔚的《爱情》,祭出一个千古难题:如何分辨爱情和友情。
 

杨丞琳和吴慷仁饰演了一对友达以上、爱情未满的好朋友,每天的日常就是喝饮料为她搜集个积分,喝醉酒把他送回家,一起吃饭、一起上下班、生病还给送个药什么的,彼此在一起很舒服,但又觉得差点什么,就像男主说得“为什么碰不到那种让我起鸡皮疙瘩,像电到的女孩,那才是爱情嘛。”

虽然觉得和自己的好朋友差点感觉,但是听到别人对自己的好朋友有意思,还是心里觉得不爽。于是一对陷入困惑的好朋友,开始向身边的朋友求助,经典的台式金句模式便开启了:
 
女主的朋友对她说:如果我今天跟你说,你会玩高空弹跳,你会说什么?
 

那如果你的那个好朋友对你说,他要玩高空弹跳。
 

男主的朋友对他说:

如果你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边都是美丽的花朵,然后你心里想的是,我回去和陈丽心(女主)说,她下次可以来玩。
 

而如果你想的是,要是这时候她也在身边就好了。
 

经典的偶像剧通常都有修剪观众价值观的作用,就像《我可能不会爱你》里频现的金句,就被很多女生摘抄下来,当做处事信条,而这个关于爱情还是友情的经典对比题,也起到相同的作用,许多豆瓣网友都把它当做金句摘下来分享。
 
虽然台剧和日剧在感情的捕捉上都很真切,但台剧和日剧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日剧平实,但丧,台剧平实,但基调却是明亮的。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讲得是互相救赎的故事。从小似公主般的女主,若不是因为车祸失去一条腿,应该永远不会把男主放在男朋友的位置上考量。
 

因为小时候,经常为可怜家庭条件不济的男主带饭,女主就成为了男主灰暗人生中唯一的好朋友。长大后,男主成为了小偷,在一次摸空门时,意外摸到了断腿的女主家,看到儿时的女神面临了人生的困境,男主便立志要救赎女主。
 
男主油头滑脑,面对事物却异常达观。不管遇到什么难事,都会用搞笑的消化它。比如带女主吃泡面,却能把他吹成大餐,带女主去骑摩托车遇到下雨天,却说“这样很威”,最重要的是,教女主正面面对自己的假腿“哇,原来你是钢铁人”。尽管二人最终没走到一起,观众却能在笑中带泪的过程中,感到一丝暖意。

为什么台剧盛产小清新?
 
从以往的《我的少女时代》《荼蘼》到这部《滚石爱情故事》,在大陆走红的几部台剧几乎都是主打文艺、怀旧题材的青春片。
 

这些青春片的标配是:校园和初恋。《滚石爱情故事》20个故事里,至少有一半是发生在校园或回忆到校园的爱情故事,比如《成全》《爱我别走》《最后一次温柔》《小薇》等。
 
传播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使用与满足的理论,它认为观众是从基于社会环境的个人需求和愿望出发使用媒介,并从使用中获得可能的满足感,不管是以往热映的《我的少女时代》还是这部《滚石爱情故事》,这种类型的台味青春片之所以获得观众喜欢的重要原因,就是它消费了观众的一种补偿心理。
 
校园和青春寄托了人们对过去的美好回忆,爱情又是逃脱不了的话题,而偶像剧的模式便是从不同的侧面将爱情经历中的多种可能性进行表现,这种细腻的展现爱情发生发展的方式,使得无论是有如此情感经验的受众,还是渴望获得爱情的观众都会产生一种替代性的满足。
 
70、80后的台湾编剧不同于上一代创作者,他们没经历过时代原因造成多种文化撕裂下的痛感,往往把当日常的生活经历当做创作的土壤,作品自然少了90年代前后的台剧里鲜明的悲怆色彩。
 
尽管依然沿用台剧惯用的缓慢式的叙事方式和镜头语言,但是这一代的台湾编剧,更注重对自我的表达,比如爱情。
 
可台湾言情剧的编剧不同于内地编剧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们对情感的捕捉更为细腻。在剧中会加入很细节、很内心的东西,比如《新不了情》篇章,失去四任丈夫的女主阿敏,在每晚睡觉前,都会把被子折成一个人的形状,想象有个人依偎,这一个小细节就十分抓人。
 

细腻的叙述方式加之闽南地区特殊的生活方式、自然和人文景观,如街头巷尾穿行的机车头盔、遍布的咖啡店、嗲嗲的台湾腔……使台剧一直给人一种有别于大陆剧的小清新之感。

台剧势微,但不代表丧失创造力
 
近年来,随着资本转移,台剧势微的叫嚣声甚嚣尘上,再加上这几年,金马奖越来越多的将重大奖项颁给大陆影视作品,比如去年的金马奖,大陆电影就横扫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以及最佳影片的四大奖,使很多台剧的创作者都丧失信心。

资本的移动势必带来人才的流失,近几年,不光是台湾演艺圈的艺人,许多金牌的导演等制作人员也开始转内地发展,比如金牌导演陈铭章,《漂洋过海来看你》《遇见利先生》《遇见王沥川》都是他近两年在内地的新作。

对于台剧的势微,每个台剧人都心知肚明,因此《滚石爱情故事》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刻,就有了特殊的意义。监制马宜中说,“大家都看到台湾的戏剧生态一直在走下坡,对于我们这样子的创意,大家都愿意来玩,就是因为它是独特的创举,好像又活过来了,好像又给了我们一个东西可以来证明自己。”

《滚石爱情故事》拍摄前后花费了将近两年,制作总成本却只有7000万台币(约1465万人民币),这在内地还不如一位二线艺人一部剧的片酬。
 
在马宜中邀请众位导演、演员、编剧来制作这部“庞然大物”时,所有人都是义气相挺,演员片酬都是折上折,导演的费用采取一口价,无论新旧和业界地位,一律一视同仁。陈铭章、柯翰辰等导演,都是抱着参与“台湾戏剧的创举”的心从大陆回台接手《滚石爱情故事》的拍摄,有的导演连自己的御用副导演、剪辑师都从大陆带来帮忙,而不额外收一分钱费用。
 
两岸经济硬实力的翻转,造成了影视剧、综艺、流行音乐等领域软实力的翻转,已经毋庸置疑。
 
在资本越来越成为决定性因素的当下影视圈,台湾影视无论从制作成本、视觉效果、商业开发和收视率上都远远不如大陆影视剧。但资本的不足,并不代表台剧丧失了创造力, 在一些文艺、青春类型片上,无论是编剧能力还是拍摄手法,台剧仍领先内地剧很多步。即便是前两年内地流行的怀旧情怀的青春剧,如《致青春》《匆匆那年》《重返20岁》等,也多有台湾演艺明星和制作团队的加入。
 
而这部被称作“台剧人义气相挺”的《滚石爱情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台剧人的抱负,也让我们看到了台味剧的希望。即便是拿这种纯粹的台味剧与部分台湾导演到大陆后制作的作品两相对比,在编剧、导演、演员匹配优质的情况下,台湾土生土长的台味小清新,也远比他们到内地拍摄的偶像剧好看地多。

文:酸酸酱

【热文推荐】
“达康书记”意外走红,吴刚和我们谈了谈他的颜和戏剧追求
玩转“二次元” 吸引“九千岁” 网剧到底有什么好看?
影视评分制在中国行不通?连连躺枪的豆瓣该何去何从

剧研社已入驻平台
新浪微博|一点资讯|企鹅媒体平台|今日头条

搜狐|网易|凤凰网|UC|新浪看点

滚石爱情故事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