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一路读(2019,一路走来一路读)

一路走来一路读

”我们所称的开端往往就是终点
而到了终点就是到了开端。
终点是我们的出发点“

读书与旅行,一年又一年,越走越觉得世界更大,越读越觉得自己无知,原以为的终点却是一个又一个起点。这篇是2019自己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也是2020的起点。

一月 厦门
每年的开始总是会想这一年的计划,而今年的不确定性却让人有点无计可施。来到熟悉的厦门,试着在海边找点平静,也试着开始更有体系的过好生活。
”Fall of Giants” & “Winter of the World” by Ken Follett

世纪三部曲的前两部。POV写法下的一战、二战以及人。可读性很强,历史小说的处理没有太过历史也没有太过文学,情节的设计和推进却是跌宕起伏,环环相扣。
《理解国际冲突与合作》by Joseph Nye

讲国际政治研究的教科书,深入浅出的讲了从一战到现代全球治理的研究框架和方法论,对于不同流派的立场、基本观点和分析思路有非常简洁、清晰的介绍。
二月 纽约
刚过完年的热闹气氛还没过,便一个人来了纽约。这个城市对我们太陌生又太熟悉,它的元素时常出现在我的视野,可它的生活却从未走近过。几天的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曼哈顿的街道上是我期待的节奏:不安分,难捉摸,让人觉得沉醉而危险。
喜怒哀乐,并不会因为我们去了一个地方就烟消云散,只是因为不同的际遇而加了新的色彩。“人们济济于此,都多少是带了冒险的情绪来的,越是起风,帆就越满,心却越想静止。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在没有涟漪泛起的湖心,我们大概都仍是一脸旧日模样。”
《现代艺术150年》by 威尔·贡培兹
关于流派、发展、风格和代表作的系统整理,通俗艺术史。对于去美术馆理解和欣赏画作是个不错的启蒙书。书里相关画作,有个豆瓣帖子整理过,奉上链接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photo_album/1655783716/
《纽约无人是客》by 沈辛成
关于纽约博物馆的地图和索引,作者曾求学于此,对于身在纽约的日常和社会,都有自己的观察;而书里对纽约各个博物馆的评价和梳理也比较清楚。沈先生说本书是“一口鸡汤一口饭”,相信曾经生活过纽约的人会更有感触。
三月 长春-浙江
在长春滑了雪,也去富阳赏了油菜花,顺道走了王澍设计的文村。美院象山校区、文村、宁波博物馆…建一座城的王澍在浙江留下了不少笔墨。关于他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的讨论已经很多了,就一个造访者而言,“空间不再是透视等幻觉艺术手段去创造的三维审美对象,而是一种需要真实体验的东西。既不想表现现实,也不想复制现实。”
四月 京都
再来京都,没想到已经相隔8年,跟那时的恋情有关,而可能一些城市就是需要特别的缘分。恰好是樱花季,走了不那么热门的一些寺院。“不是每个人都能一抹脸,就换出戏唱,往事全非。必散的筳席后头,仍有些散不尽的东西”。

《京都十年》by 林文月

《日本四季》by 张燕淳
两本书都是写日本生活和社会的点滴,大概与这个地方的气质有关,所有的描绘都是平实、自然又朴实。这种富有市井气息又带着点小女人气质的书,如果有一本要看,就推荐《日本四季》吧。
四月-六月-七月的几场户外旅行 四川-浙江-挪威
那玛峰-千八-布道石&奇迹石,几个完全不同的路线。5588的那玛峰是我的第一座技术型雪山,虽然难度不大,却也是一个新的开始。第一次经历高反和冲顶时暴雪,着实体会了储备额外的体能是何等重要,也对山的接纳更为尊敬。暴雨的千八也是一路泥泞,重装的我们都是对方速度的参照,也许这就是有同伴的好处,让你无法独自停下。挪威的好风景干净又大气,悬崖并不能阻止我们看海的心。

为什么喜欢山?因为脚下的它支撑着164cm以外的高度。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by 乔恩·克拉考尔

96年攀登珠峰山难亲历者的记录。这不是一本讲登山技术的书,但通过它,我们知道了如何敬畏。每个人心里对攀登都有自己的理解,可真的向往并努力到达的人,或许比很多人想的更纯粹。

有关的书不多,几部今年看的户外相关电影:<the way>-朝圣之路;<Meru>-攀登梅鲁峰,<Free Solo>和<Dawn Wall>-攀岩
八月 安徽
我跟某位同学的自驾终于在八月从浙江拓展到了安徽,有个可以一起说走就走的朋友实属不易。安徽的省道五彩缤纷,山路、溪流、茶园和古村落交相辉映,不断有新的惊喜出现在下一个转弯。而旧时的村落和古镇,留存着些许衙门和大户的痕迹。带着故事去探寻,旅程就会变得不同。

《显微镜下的大明》by 马伯庸
写明朝的书很多,而这部确是见微知著。几个案例小故事,便将明朝大背景下地方官场和民生疾苦刻画的入木三分,到处看得到小人物挥舞小权力的身影。徽州在明朝的行政地位之高,使得这本书大部分案例都集中在这一区域。有兴趣的值得一读。
九月 西安
当红的剧在播,不由得思乡情绪泛上。想到马上要走的中亚,这次回家也变得有仪式感了很多。再看新旧地图,发现西安还有好多有意思的小地方没去过,实在很惭愧。等着春节再慢慢探索了。
《长安十二时辰》by 马伯庸

相比之下,更喜欢上面一本。一些史实元素写的很细,也足见亲王有下功夫。想必很多人看过了电视剧,书会更紧凑一些,不再赘言了。
十月 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在2014年的印度之后,第一次纯粹的文化之旅便是中亚了,这里曾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中心,也是古代商贸和文化的中心,倒是恰好应了当下一带一路的热点。

土库曼被称为拉斯维加斯和朝鲜的共同体。一面是高楼林立,阿什哈巴德全城的白色大理石和精致整洁的程度让人忘记了这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而另一方面,高度的集权让政府面子工程显得分外突出,身在其中有种不真实的游戏感。

而到了烟火气更重的乌兹别克斯坦,顿时亲切了很多。中国到了元朝的历史在我们的课本上不过薄薄几笔,对比汉唐明清实在显得寡淡。可成吉思汗和后世子孙在中亚的影响力却是世世代,和贸易宗教文化政治都密不可分。身处希瓦、布哈拉、撒马尔罕,在遍布的经学院和清真寺里努力的去寻找当年的踪迹和故事,而彼时伊斯兰文明的大放异彩也在这些留下的建筑中让人寻味。

这片历史很近,因为它和长安和中国都息息相关;这片历史很远,因为千年之前的颠覆重建和商业文明的辉煌都只在踏上这片土地时才能在想象中重现,而这次旅行仿佛一卷长篇读了个序。
《丝绸之路》by 彼得·弗兰科潘
把看世界中心的眼光挪离欧洲,用一条连接东西的商贸之路为主题,讲了文化、文明、信仰、宗教、政治、战争在这片土地上的繁衍生息和此起彼伏。有助于建立全球历史观,对于了解伊斯兰国家和文明,也是一个可以选择的开始读物。

2019就要结束,马上又要去墨尔本徒步了。生活步履不停,希望你也是。
今年其他的一些阅读,一并列上:
自传:

《黄河青山》by 黄仁宇
黄仁宇先生平静的讲述了从国民军队生涯到后面在历史学界孤身奋战的经历。一个个体的经历启发我们用一个更大的格局去看待同时期的历史,这本书是做到了的。

《漫漫自由路》 by 纳尔逊·曼德拉
曼德拉自传,一生为自由和平等的奋斗。有句话很适合描述:Liberty is not the power of doing what you like, but the right to do what you ought.

经济:

《贫穷的本质》by 阿比吉特·班纳吉
《变革中国》by Ronald Coase
《跨境并购的十堂进阶课》by 张伟华

两本经济学诺奖获得者的书都值得一看。特别推荐《变革中国》,非常高屋建瓴的讲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共产党如何在特殊的环境和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路。

小说:
《木麻黄树》by 毛姆
几个短篇,大背景在东南亚殖民地上西方人遇到的冲突、恐惧和孤独。”只了解英国的人,怎么可能对英国有更好的了解呢?“
《鼠疫》by 阿尔贝·加缪
一场灾难下处于荒诞的人们的群体性反应。人生就是一场鼠疫。
艺术:

《非平面》by Nick Sousanis
《局部》by 陈丹青
一个艺术讲稿,对于不那么热门的艺术作品的叙述。”冷门有时候更像是一扇门,而热门不过是让我们排队进烤箱“

一路走来一路读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