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发于畎亩之中
欢 迎 关 注
名家诵读 | 国学经典 | 语文必背
舜发于畎亩之中
选自《孟子·告子下》
朗诵:铁城
国学经典:舜发于畎亩之中 来自学声公开课订阅号 00:00 28:53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充满忧患意识的好文章,特别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句,不但今天读来有一种激发人奋发向上的力量,就是将来也不会丧失其焕发人的精神的哲理光辉。
苏东坡曾说:其文如其为人。我们读孟子的文章,首先要了解孟子的为人。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他提出“仁政”的学说。《孟子》一书是孟轲及其门人写的,最能反映孟子的思想和为人。
孟子是个很有抱负的人。他曾经对人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意思说: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除了我还有谁呢!这句话直抒胸臆,充满着济世豪情。
孟子又是个很有骨气的人。他曾与人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一截话掷地有声,洋溢着浩然之气。
《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颇值得称道。
文章第一部分正面列举了虞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位古代圣贤的例子。这六个人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在担当“大任”之前,都曾饱经忧患,经历过坎坷艰难的人生历程。正因为付出了非同寻常的代价,这些圣贤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成就一番宏大的事业。所以这后面的结论又倒过来说明了这六位圣贤成功的原因。
第二层,孟子继续从正面讲道理。孟子认为,人们只有在犯错误的过程中才能提高认识,改正错误。而改正错误既要经过内心的苦斗,又要承受外界的压力。这就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第三层只有三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一层从反面出发,说: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如果国内没有守法度的世俗臣僚和没有匡正国君的忠志之士,国外没有与之抗衡的敌国来侵扰,国家就常常灭亡。这就是“死于安乐”的含义。
第四层是前三层的总结。
积极的忧患意识是这篇文章的主旨,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统帅全篇的灵魂。
朗诵
铁城,著名播音员、朗诵艺术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在播音理论及实践中有颇高的造诣。
更多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尽心上》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告子上》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人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篇下》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
往期回顾
致凯恩(朗诵:胡乐民)
老北京的小胡同(朗诵:肖玉)
背影(朗诵:袁文栋)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 end ?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