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将之首
三国中,张辽为什么能成为曹魏“五子良将”之首?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在曹魏阵营中,张辽的能力肯定是最强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其实张辽虽然受到曹操的赞许,但实际上在五子良将中,张辽的军衔并不高。
咱们看一下,在曹操临终前五子良将各自的军衔和爵位。
于禁:左将军(正牌),益寿亭侯、假节钺;
乐进:右将军(正牌)、广昌亭侯(后有增邑)、假节;
张辽:征东将军(正牌)、都亭侯(有增邑)、假节;
徐晃:平寇将军(杂号)、都亭侯、假节;
张郃:荡寇将军(杂号)、都亭侯、假节。
按照五人的地位和权重从高到低的排列应该是这样的:
于禁>乐进>张辽>徐晃=张郃
曹操对张辽非常赞许和关心。张辽有一回亲身犯险,孤身深入虎穴,攀上三公山劝说负隅顽抗的敌人投降,虽获得了成功,但曹操批评他“此非大将法也”。张辽在辽东剿灭叛军归来,曹操“自出迎辽,引共载”。
当年征辽东、破蹋顿,张辽力劝曹操发动进攻,毕其功于一役,曹操“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将临阵指挥权交给了张辽。
张辽率兵深入险地,登上天柱山,兵贵神速,出敌不意,平定了陈兰、梅成的叛乱,曹操大赞:“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给张辽假节和增邑。
孙权率兵十万攻打合肥,当时驻守在合肥的张辽、乐进和李典麾下只有七千人马,兵力不足,张辽亲率八百壮士出城破敌,逍遥津一战,大破吴军,杀得江东“小儿不敢夜啼”,曹操“大壮辽,拜征东将军”。曹操到来后再征孙权,巡视那次战役的发生地,问起具体战斗的过程,“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乃增辽兵,多留诸军”,大大加强了张辽的兵力。
关羽北征襄樊,张辽奉命率部增援驻守樊城的曹仁,还没有到达,关羽兵败围解。张辽返回途中与曹操在摩陂相遇,曹操“乘辇出劳之”,以予了很高的礼遇。
作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张辽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符合史实的,将他列为“五子良将”之首,并不算拔高。从张辽的事迹来看,他具有超群的勇气,敢于出奇制胜,在险境中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同时,从征讨辽东、保卫合肥的战役中可以看出,张辽具备出众的战略头脑,能攻善守。他的防御并不是一味死守,而是能够在防御的同时,敏锐地发现敌方的弱点,集中精锐兵力在关键点上给予痛击,以少胜多。
逍遥津一役,八百破十万,打出了中国冷兵器战争史上最为壮丽的一幕,令后世兵者高山仰止。
从张辽的战斗履历来看,他的成功是建立在对战场形势的理解极其深入,战术风格多变,看起来险境丛生,实则从容应对,随机应变,圆融活沷。
从地位权力上来说,在“五子良将”中张辽并不是最高的,但从功绩和能力上来讲,张辽无疑是首屈一指的,也是曹操最为欣赏和放心的大将。
所以说,我们将张辽视为“五子良将”的第一人没有什么问题,比起军衔和爵位排在首位的那个于禁要强得太多了。这样的答案说出来后,大家别不信,因为事实上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