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南,缘分不浅
文/岩波
一个人总是有着值得回忆的美好经历,而河南,无疑是我一生中心灵上的一大驿站。
现如今“读万卷书”不容易做到,“行万里路”却不难。前年我和老伴去加拿大多伦多看儿子,一万一千七百多公里的距离,13个小时就到了,当然这是说坐飞机。住下后,总要过日子,儿子去上班了,我们老两口就按照儿子留的地址和路线图到超市买东西。一段时间后,多伦多的超市我们已经去了好几个,华人的大型超市有:大统华、丰泰、鸿泰、鼎泰、阳光等;西人的大型超市有:Wal-Mart Stores,Food,Basic, Loblaws, no fills, Metro等。而在Wal-Mart Stores(沃尔玛)我们意外地发现了这种称呼的方便面:“一筷子到河南”。
沃尔玛属于西人超市,服务人员和所有标识全是英语,前来购物者,也以西人为多。“一筷子到河南”的中文称呼甫一闯入眼帘,立即让我为之一振,马上感受了亲切的幽默和亲切的直爽。在类似沃尔玛这样的西人超市,中国制造的各种器物、成品食物、半成品食物与食材比比皆是,约摸占到总比例的三分之一以上。这里世界各地的东西都有,而中国能够占到这么大的比例,也实属不易。“一筷子到河南”如同一个爱开玩笑又颇具实力的练家子,嘻嘻哈哈地说笑着,就跳上了高手如云的擂台。河南人不惧强手,擅长打擂,有嵩山少林寺一干武僧为证。这是玩笑。但河南人擅长面食,名闻遐迩,却是真的。
河南是全国粮食大省,也是小麦大省,在小麦的经营、加工方面走在全国前面。全国粮食行业改革的时候,我跟随天津的有各方面领导和工作人员前往河南取经。其中问到一个问题:如果粮食行业的职工,譬如粮库的职工裁减下来后,干什么最适合?河南朋友脱口而出:“蒸馒头卖。”“靠这个能养家?”“当然,我们有大量先例。”想想也是,北方人喜欢吃馒头,只要你蒸的馒头质量好,价格合适,不愁卖。“家庭里蒸馒头每次也就一斤半斤的,如果大规模的干,这面应该怎么发?”“按比例呀,”河南人非常热心、坦诚,一点没有保守,“譬如一斤面粉,那么,酵母粉一小勺,水,适量,以不软不硬为宜;方法和步骤,市场买来的面粉即可,发酵正常的话,一斤面粉可以做14个左右的馒头,但是最终要看发酵的程度。超市有卖五毛钱一包的酵母粉,吃饭的小勺子,一小勺即可,放在碗里面用水化开,静置几分钟。然后把发酵粉倒入面粉中,开始和面,不要太干,面要软一些,以达到粘手为标准,然后放在盆子中开始发酵,若天气热,一般发酵一个小时即可,天气冷则水稍热一点,时间略长。发酵好的面团,经过揉搓做成比拳头略小的馒头,记得在揉搓的时候多加入一些干面粉,反复揉搓,馒头才更劲道。若使用两层蒸锅,一锅可以放14个馒头,把揉搓成形的馒头放入蒸锅,开始二次发酵,二十分钟即可,时间不用太久,若冬天天冷,则需要一个小时左右。二次发酵好之后,开始起火蒸,其间不可以中断,要一气呵成,大火猛攻,这么大的馒头,四十分钟即可。不过,话说回来,蒸馒头卖,确实是个辛苦活,贵在坚持。
我们从郑州走到开封,再到洛阳,考察了一系列企业职工干的面食加工点,黄河故道的人们喜欢并精于面食的情况扑面而来。因为规模经营,馒头房里一排排高层大蒸锅里全是馒头,热气蒸腾,职工们你出我进,人来人往,红红火火。他们依靠勤奋,手勤脑勤,走出一条面食加工、经营的可行路子,赢得了效益,让人赞佩。回津以后,我们立即把河南人的经验做法普及开来。天津粮库的很多职工加入了蒸馒头卖的行列。有的蒸好馒头用自行车、三轮车推着卖,有的租了门脸房,定点销售。真有人很短时间内就干得风生水起,效益可观。而定点干门脸的一干就是若干年,至今一直在干而没有倒闭。事实说明,河南朋友指出的这条道是正确的。
眼下,在异国他乡见到了河南的产品,以往他们对面食制品津津乐道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他们的“贵在坚持”的话,也仿佛又在耳边响起。他们因为坚持,已经走出国门,来到了万里之外的“西人超市”,他们是铁定心肠让大家“一筷子到河南”的,别人怎样我不知道,我却真的是看到河南面食经营的成功,看到他们在高手如云的世界擂台上站住了脚。
“一筷子到河南”让我“一开笔到河南”,让我想起河南我的诸多交心的朋友。挡都挡不住。首先是在郑州市政府工作的张新民。我曾经当过兵。张新民是我们侦察班的一员虎将。他中等个头儿,粗壮的身材,一口纯纯的河南口音,爱唱《朝阳沟》,“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相互之间无话不谈……”这是栓宝的唱腔,张新民高兴时必唱。“大姑娘拍肚皮,晃人啊!”这是家乡的俏皮话,张新民揶揄别人会经常用这句话。“哪个哪……”这是他的起头语,后面会开始一场讲述,后来河南老乡评价:俺哥有张“理论嘴”。
是的。张新民能说能干。作风勇猛、泼辣。爬山训练,他是班里负重最多的一位,因为他是炮对镜手,长方形的炮队镜箱子背在背上十分沉重。方向盘手背的方向盘和脚架、计算兵提的图版,都远没有炮队镜沉重。而且,在日常劳动中他也绝对是一把好手,割麦子、砍高粱秸等活计他总是干到最前头。老排长成文军给他起外号:“雷刚”(样板戏《杜鹃山》里做事勇猛的男主角),透着由衷的喜爱;班里老兵给他起外号:“大裤衩子”,因为他干起活来经常脱光衣服,只穿一件大裤衩子。正如他自己形容别人的话:舍得“泼命”。这样的战士,当然正是部队需要的好兵。
新民比我们年长两岁,进入社会早,做事理性、成熟。而我是出了校门进部队的学生兵,没接触过社会,说话做事免不了学生腔,这一点最为新民不接受。起初我也感觉他挑剔,后来随着社会经验增多,完全理解了他的好意,感觉他是对的。战友之间有矛盾也属正常,毛主席在《矛盾论》中不是这么说吗:差异就是矛盾。人和人是有差异的,矛盾也就在所难免。当我们进入老年,情不自禁回顾往事,会念起战友的诸多优点,宽释曾经有过的隔阂和纠结。一次中秋节新民打来电话,真诚地说:“今天是八月十五,祝你和家人花好月圆!”
2007年我家买了新车需要走合,初春,我和老伴开车奔河南看望新民,他为我们安排了河南的红旗渠和焦裕禄墓园。于是,我们驱车前往郑州,在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门前,见到了新民,他在这里任职处长。甫一见面,两个人热烈拥抱,他说:“你可见老。”我也说:“你也见老。”他说:“我不光见老,心脏也不太好。”我们到茶馆找了个安静的房间说话,他说:“我给你接通一个你肯定想念的人——”就接通了北京国务院新闻中心的河南老乡、战友陈晓林,我和陈晓林便聊了半个小时。新民说,一般人没有陈晓林的电话。然后接通了转业到山东东营的原副指导员田寿梅老领导的电话,又聊了一阵。最后他叫来了曾经在我们指挥排当过排长的张绍刚张参谋,他也转业在郑州市。
回过头来,新民便带我们老两口奔了河南的亮丽名片——嵩山少林寺。然后进入正题,参观林县红旗渠,上上下下看个够,直看得热血沸腾,荡气回肠,不知不觉拍了很多照片。然后赴兰考,沿途浏览绿化和庄稼生长情况,最后到达墓园,一干人向焦裕禄恭恭敬敬三鞠躬,并在意见册留言:“焦裕禄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随后我们游览了开封、洛阳两座著名古城,欣赏了名闻遐迩的“洛阳牡丹”,参观了在开封公园里的“清明上河图”按比例的实景,参观了中国第一寺“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白马寺。郑州至洛阳的150公里通衢大道,道边全是阔叶梧桐,在绿荫下一路前行,满目葱茏,心旷神怡,感慨良多。地处中原地区的河南既是国家粮食大省,也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有“逐鹿中原”之称。广义的“中原”不仅包括河南大部分地区和河南周边的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陕西东部及山东西部各一部分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而狭义的“中原”则专指河南。河南不仅是绝大部分炎黄子孙的祖居之地,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游览就是学习,就是文化熏陶,就是寻根。最后新民把我们安排在郑州“战友宾馆”休息,聊到很晚才恋恋不舍地分手。
宋代大文豪苏轼写有赞美河南初春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洛阳牡丹自然天下无双,而此次河南之行不在于赏春,在于叙说战友之情;不在于觥筹交错,而在于民族寻根。不幸的是,我回津后时隔不久其他战友来电话,说新民因心脏病故去——想当年身体那么好的“雷刚”英年早逝!悲痛之余,我不觉想到这是他多年来干工作惯于“泼命”,透支了身体所致。后来我写作了《那年那些兵》,里面特别写到了他,遗憾的是他不可能看到了。惟愿新民在天堂好好歇息,不再透支身体。战友们会经常念叨你!
同样是2007年,我在网络上连载长篇小说《国宝追踪》(后以《眼力》书名出版),结识了同时在网上发文章的河南新乡作家谭良生。他是部队转业干部,参加过抗美援朝,著有长篇小说《特殊的战争》,他看了我的小说,便写了近万字的《略论岩波【国宝追踪】中人物性格典型化处理的技巧》(上下篇)。这位有着光荣经历的老兵,让我极其感奋,然而,是巧合又算不上巧合,又是缘自河南。我们以文字为媒,结为忘年交。我也为有这样的前辈战友、作家朋友而骄傲。此后,我在网上还结识了农民作家马海庆,巧的是他也是河南人,家居南阳,当过民办教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但他流畅、洒脱的文笔引起我的注意,遂成为好友。他读了我的长篇小说《今夜辰星璀璨》和《鸽王》,分别写出了令人振奋的读后感。尤其在他后一篇读后感中尽述胸臆,这样结尾:“睁开眼鸽子,闭上眼鸽子,让我们跟随岩波去养鸽子吧!”让人感怀,让人难忘。
河南,我曾经走过的地方,以后肯定还会再去,因为我忘不了那些人和事。特别要去拜访当年的“馒头房”和“一筷子”那个企业,看看他们生产、经营上的高招。只是新民战友已经无缘再见。而谭良生前辈和农民作家马海庆,都是我最应该拜见的良师和益友。五四新文化的旗手鲁迅先生也有书写河南的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高屋建瓴,气吞山河。于今回眸河南的人和事,我感叹鲁迅的感叹,虽换了人间,河南还是中原;我经历自己的经历,带有别人没有的独特性;同时,我回味自己的回味,对过往一切心怀感恩和敬意。对天下人而言,有着写不尽的河南,于我自己,则正是“河南河南,缘分不浅”!
【此文为大豫出书网】
【第七期“豫见文学”征文大赛优秀作品】
文章留言数最多的前15名选出人气奖免费出书
【此次大赛稿酬丰厚】
【详情点击下框蓝字】
大豫出书网:2020(第六期)“豫见文学”征文大赛
作者简介:岩波,原名李重远,笔名岩波、孟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加拿大加中笔会会员。曾出版长篇纪实文学《风雨毛乌素》、中短篇小说集《翡翠扳指》《多伦多华人》、长篇小说《红星谱》、《开锁》、《古玩圈》、《孔雀图》、《狼山》、《鸽王》、《成色》、《饮食男女》、《职场眩爱》、《离婚男人》、《那年那些兵》、《暗战》、《1943,黄金大争战》、《地下交通站》、《今夜辰星璀璨》、《我把青春献给你》等多部,逾600万字;歌词《延安情》、《握住母亲的手》获全国大赛银奖,《天津民谣》获全国大赛金奖。小小说《健忘症》入选2011年“中国首届闪小说大赛优秀作品选”,入选“当代世界华文闪小说精品文库”。长篇小说《男上司与女上司》获“长江杯”现实文学季军奖。长篇小说《女市委书记的男秘书》入选2012、2013《新浪中国》官场商战好书榜前5名。短篇小说《父与子》获贵州文学“2015年作家100强”。长篇小说《成色》、《地下交通站》、《离婚男人》、《今夜辰星璀璨》、《古玩圈》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连播。有关论文获21世纪中国改革发展论坛优秀奖;入选“新华文献”丛书《让历史告诉未来》。现长驻加拿大多伦多。此作者为大豫出书网特约作者。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转载时请务必联系大豫出版。
出书咨询 | 业务合作 手机 | 微信 18937179399|18439039999
客服QQ | 2811263011
出书网站 | www.dychushu.com
扫码关注我们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关注“大豫出版”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