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国贼”的尊严与气节

“卖国贼”的尊严与气节

□闲敲棋子

因为,他代表清廷,在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俄密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于是,他的名字被深深地勒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卖国贼”的代名词。

(慈禧太后与卖国贼)

可是,他心中一生的痛楚又有谁知晓?也许,“卖国贼”的骂名他永远脱不掉了,同样是大清重臣,曾国藩算得上名垂青史,可他却是遗臭万年。他不过是替清王朝“背了黑锅”,成了一只替罪羔羊,世世代代,承载着国人的诟詈与口水。 如果,他抗命于清廷,不去做那个为国人唾弃的签字代表。慈禧她老人家岂能饶得了他?况且,他即便不去,还会有另一个他去。他也懂,凭他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扭转乾坤。他只好悄悄拭去眼角的老泪,把被外敌打落的牙齿默默地往肚子咽,硬着头皮,顶着骂声,用颤抖的手,代表国人、代表昏庸的清政府签下他个人的名字——如今,那极为沉重的三个字已深深地印刻在历史卷册中。

(刀锋下的外交:李鸿章在1870—1901)

有人如此评价他:生逢大清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 其实,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官员,曾梦想着把窠臼深重、灾难重重的中国引向富强,他兴洋务、办外交、强海军、开创近代教育,但这些不是中途夭折,就是以失败告终。那时,灾难深重的清廷根本开化不起来。对于他,梁启超“敬其之才”,“惜其之识”,“悲其之遇”。

(1894年李鸿章遇刺)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他,“水浅而舟大也。”就连曾经屡屡侵犯中国的日本,也说他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面对日本挑衅,他曾在光绪皇帝面前慷慨陈词,日本战舰航速是22.5节,而北洋水师的战舰只有14.5节,深知北洋水师还不是日本人的对手,立主“避其锋芒,治其之短”,“保船制敌”。

(“水浅舟大”的李鸿章1896年访问欧美八国)

然而,光绪因帝师翁同稣及一些主战派的聒噪,“奋起”反击,结果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随之换来的,还有一纸《马关条约》。因为他私下积极斡旋,“联俄抗倭”,日本听到消息后,指名要求他在条约上签字。 《辛丑条约》本应由庆亲王奕劻签字。他见状,对奕劻说:“人这一辈子最难写的字就是自已的名字。在败约文折上签名,必被人视为卖国贼。你还年青,今后的路还很长。老夫已老了,这个骂名就让老夫来担吧。”如此大义,刚正不阿,不惜自已背黑锅,令人慨叹。

(北洋海战)

1896年的万国运动会,他亲自率团参加。运动会上,各国国旗伴着国歌依次升起,等到清帝国的黄龙旗升起时,现场寂静无声。这是一种充满讽刺、充满屈辱的寂寞——偌大个中国,竟然没有自己的国歌。忽然,一个七旬的老人站了起来,步履蹒跚,缓缓地走到黄龙旗下,他用尽全力,哼唱起来自家乡的民间小调《茉莉花》。沧桑的声音,唱响了国之曲;苍老的背影,挺起了国之魂。他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他捍卫了一个民族的尊严和气节!

(合肥李鸿章故居)

他,李鸿章,大清重臣,一个被后人诟骂的“卖国贼”,一个骨子里依然有着民族气节的“卖国贼”!

(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