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除草人(摄影丨秦巴山里人(第四期))

天才除草人
点击
刘小科文学摄影艺术馆
了解详情!
下田劳作的山里老人
今天是个周日,昨天晚上很少做梦的我梦见了罗伯特.卡帕,隐约中不知在什么地方,罗伯特.卡帕拿着徕卡相机,对一大帮中国纪实摄影人说:“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你靠的不够近”。我当然很激动了。罗伯特.卡帕不仅是百年来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摄影记者,他还和著名的摄影家布列松,大卫.西摩,乔治.罗杰创立了马格南图片社。
我知道罗伯特.卡帕和马格南图片社应该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从那以后,罗伯特.卡帕就成了我心目中一座摄影山峰。虽然罗伯特.卡帕这位黑黝黝的匈牙利人是出了名的花花公子和无可救药的赌徒,但他在战地摄影上的天才和他最先提出成立玛格南图片社的奇妙思路,早把他的这些缺点掩盖的无影无踪。
对于罗伯特.卡帕的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你靠的不够近”。刚开始我总认为就是简单的物理距离要靠的近。后来,经过多年的摄影创作实践,我突然顿悟了,如果我们把罗伯特.卡帕的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你靠的不够近”这样简单理解,那就让这位伟大的摄影家在九泉之下太失望了。我理解这句经典名言所指的靠的近,一定是心理层面的。就像今天从事纪实摄影创作一定要深入生活,与生活靠的近。一定要深入拍摄对象,把拍摄对象当成父母和兄弟姐妹,消除与拍摄对象的距离,让拍摄对象完全接纳自己,这样才有可能拍出一幅好的纪实摄影作品一样。
我的秦巴山里人专题摄影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最难的就是怎样与山里的乡亲们在心理上靠的近,让乡亲们把我当成他们山里人,才是最为重要的,至于技术层面和如何拍摄、怎样表现等等都是次要的,甚或忽略不计。
这个周末,我和妻早早去了一个山里村子,村里人家住的分散,走上很长一段路才能看见一户人家,还不一定遇上人,好多人家大门紧锁。我听对面树林后面的山上飘了一阵发动机的声音,就急忙寻声找去,原来是一对老年夫妇请了一位老人帮忙用机器犁田。老头和犁地的老人在水田里忙乎,老太太修整地畔。我就和她聊了起来,老太太说她和老伴都70多岁了,孩子全在广州打工,家里地不种不行啊!虽然现在买粮食方便,但把田撂荒了她们无法接受。老太太说今天犁完田,过一两天就可以插秧了,插上秧就有了收获的希望。
不远处的一块田里,一位老人和老伴正在锄草,我走了过去向老人打招呼,老太太只是定定地瞅着我不吭气。在一旁的老头给我解释,说老伴岁数大了耳背听不见。老头却很健谈,指着这块田说,去年油菜籽收后,雨水太多,地烂的没法进去,也就没有种小麦,荒了一茬庄稼,田里就长满了草。他和老伴正在除草,锄完了草准备插秧。老人还给我说,他有四个孩子,又说算起来就两个。我听了糊涂。老人就解释,说他亲生的一儿一女,儿子在镇上作豆芽生意,女儿出嫁。另外两个儿子是抱养的,一个出生不足百天母亲患病去世,他和老伴看着可怜就抱回来一直养大,一个是邻村的一户人家因计划生育超生没办法就给了他家,现在两个儿子都回他们家去了。我就担心的问老人这两个儿子对他和老伴怎么样。老人听了就连说了四、五个好。
还有那位正在筛小麦的老人,她和孙女坐在家门口的瞬间,那个在自家院坝里玩单杠的小男孩,那位在地里打菜子的青年妇女和老人,那位走在古镇里背着背篓拿着连枷的老人,那位坐在地头抽烟休息的老人……他们原生态的生活和轻松自若的神情都给了我无限的遐想和思索。
古镇里的山里老人
犁秧田的山里老人
田间休息的山里老人
打菜籽的山里人
周末的山里孩子
搬新家的山里人
院坝里的山里老人
田间小憩的犁地人

劳作间隙抽烟的山里老人
山里的孩子和奶奶
山里的老年夫妇
颗粒归仓的山里人
家门口的山里人
山里的收获季节
山里的鸡舍
山里老人
来山里摘艾蒿的城里老人
院坝一角

国旗飘飘的山里人家
刘小科
我在川西高原?
男,汉族,本科学历,中共党员,退役军人,现居住四川省广元市。上世纪80年代应征入伍,90年代初毕业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指挥学院政治系,从军二十多年。先后在省、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小说、摄影作品。摄影作品在中国摄影家协会、新华社等全国比赛中获奖,并获武警部队文艺奖。
往期回顾
摄影丨红军传人
散文丨急诊
摄影丨秦巴山里人(二)
摄影丨一次生动的学党史、讲党课活动
摄影丨喜迎党的生日
摄影丨秦巴山里人(一)
散文丨我看见了母亲
摄影丨防灾减灾日
摄影丨五一假期随拍

天才除草人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