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李白(李白《忆秦娥》新说 ——钟教授陪您读古诗词(32))

忆秦娥李白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小楼听雨诗刊」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李白《忆秦娥》新说
——钟教授陪您读古诗词(32)

忆秦娥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桥伤别。〇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关于此词的作者是不是李白,学术界颇有争议,难以定论。但北宋李之仪《姑溪居士文集》卷四十同调词云: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〇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标明“用太白韵”。南宋初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抄录此词,且紧接着就说:

“李太白词也。予尝秋日饯客咸阳宝钗楼上,汉诸陵在晚照中。有歌此词者,一坐凄然而罢。”
南宋后期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李白名下亦收此词及《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二首,并推为“百代词曲之祖”。

可见,宋人多认为它出自李白的手笔。当然,这个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不过,其著作权究属何人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本身所焕发出的夺目的艺术光华。明月珍珠,自有定价,我们又何必非要追究它产自茫茫沧海中的哪一只巨蚌呢?

《忆秦娥》一调,始见于本篇,当是作者的首创。汉扬雄《方言》卷一曰:“娥……好也,秦曰娥。”又曰:“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这是古汉语中长期沿用下来的一个固定搭配,今陕西、山西之间年轻美貌的女子,古代习称“秦娥”。本词中的“秦娥”,是长安(属古秦地)城里的一位少妇。她并不是作者的妻子——换言之,不是任何特定的个体,她是“美”的艺术代表,是一切因夫婿远行而独守空闺的都市思妇的典型形象。

词之初起,本为“应歌”,即创作了来供给歌女们在宴会上演唱,因此作者大都骋笔泛写“人之常情”,很少实纪自己或与自己紧密相关的人和事。而为了适合妙龄女郎们的莺吭燕舌,此类词作又多以男欢女爱、离别相思为主旨。本篇即其一例。

词牌本身就是词题(早期词作大多如此)。从“忆秦娥”三字的语法结构来看,是以男性的身份表达对于“秦娥”的思念,但细读正文,却处处是写“秦娥”怀人。如此岂非名不副实?再三玩索,便知好处正在这里:对“秦娥”的思念,通过拟写“秦娥”怀人的方式曲折地表现出来,情感的波澜即呈现出双向流动之势,“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一剪梅》词)之意,居然音在弦外了。着眼于这层意义,则本篇所抒的“人之常情”,似又有作者自家的某些生活体验融会于其中。

就字面而言,上片写秦娥的“春愁”,下片写秦娥的“秋怨”。

其所思之人,既曾过灞桥而东去,又或指咸阳而西行。思妇四季伤怀之情愫,征人四方羁旅之踪迹,只用四十余字便概括无遗,笔墨何等周到而经济!

此盖言其大略,若更细细寻绎,则写“春愁”,场景在明月危楼、闺阁之内;写“秋怨”,场景在夕阳高原、苑囿之外;日盼与夜想,坐思与伫望,封闭的狭小天地与开放的广袤空间,亦对举成文,相映互补。

言灞桥柳色,年年伤别,则隐含游子首途之始,送行者的折柳赠别之痛;言咸阳古道,音尘断绝,则显言行者远游之后,居者的凭高跂翘之苦:这又是一重照应。

陈铁梅摄

“秦娥”对于亲人的悠悠不尽的思念,就通过时序的跳跃,场景的转移,动态的切换,多时空、多侧面的种种映衬,立体地、丰满地、淋漓尽致地凸现出来。

至于行人缘何要辞家别眷,东奔西走,词中无一字道及,留下一片空白,耐人寻味。根据盛唐时期特殊的政治背景,根据唐代士人特殊的社会心理,我们不妨作如下的推测:其东行,莫不是一麾守郡,飘萍于宦海?其西去,莫不是仗剑从戎,转蓬于沙塞?总之,不外乎以一己之文武才艺,货与封建君王,为大唐帝国的雄图霸业效劳。

然而,这又有多少了不得的历史意义和人生价值可言呢?君不见“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那文治武功曾煌煌赫赫不可一世的西汉王朝,如今留下了什么?唯萧瑟秋风中、惨淡夕阳下的几丘荒冢而已!今之视昔,所见如此;后之视今,宁复有异?试观煞拍二句,积淀着多么深重的历史感慨,摄取了多么苍楚的政治观照,岂是一般闺情之作所能容纳的?显然,这甸甸焉沉重如铅块的八个字,与其说是写思妇登高望远怀人之际所见的实景,毋宁说是词人在借题发挥,一吐自己因怀才不遇而失望于政治、悲观于人生的满腔抑郁和愤懑。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年轻时大都积极进取,怀有“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的宏伟抱负,然而僵死的封建机制远不能公平地向他们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真正能够鲲化为鹏、雄图大展的百不一焉,因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或迟或早总不免因理想的破灭而堕入历史虚无主义的苦闷的泥潭。对此,我们不能因其颓唐而简单地加以否定,而首先应该透过这现象去把握封建时代扭曲知识分子人性的罪恶本质!

本篇最成功的一笔,就在于这个收束。它突破了应歌之词例多“无谓”(即一般不带着强烈的主观意识去自觉地表现自我)的程式,裸陈了作家自我的性灵和情绪,且涵盖了一整个时代的落拓的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所以读来能够令人心悸而魄动,于悲壮之美的感受中共鸣出对“他”暨“他们”之悲剧的同情和理解。

【附注】

〇“箫声”二句:相传春秋时有萧史者善吹箫,能招来孔雀、白鹤。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也爱吹箫,穆公遂将她嫁给萧史。婚后,萧史教弄玉吹箫,声似凤鸣,引来了凤凰。穆公于是为他们建造了凤台,二人住台上数年不下,后来一同随凤凰飞去。说见汉刘向《列仙传》。二句从这个典故化出,但已不再粘着于萧史、弄玉的故事,而是写秦娥月夜梦醒,思念阔别的情侣,拈箫吹弄,其声凄咽。先写箫声,后引出吹箫之人、之地、之时,这是“倒卷帘”的笔法。有学者以为,“箫声咽”,惊“断”了“秦娥”的“梦”。是将词当作散文来读,恐不确。箫的声音较低沉,说它惊断人梦,似较牵强。
〇灞桥:在长安东灞水上。自长安东行,必经此处。汉、唐人送客到此,有折柳条赠别的风俗。说见南朝梁、陈间(一说唐)无名氏撰《三辅黄图》、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今通行选本多作“霸陵伤别”,盖据南宋后期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所录。本编作“灞桥”,系根据《邵氏闻见后录》,是书年代早于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所引原作文字似更为可靠。且词曰“柳色”“伤别”,自与“灞桥”最切,而与“霸陵”稍隔一层,盖“霸陵”为汉文帝之陵墓,行人必过“灞桥”而不必谒“霸陵”。又“霸陵”字面与末句“汉家陵阙”叠床架屋,虽词中不避复字,然赘义重辞,终是语病,作者恐不至于笔嫩如此。
〇乐游原:又名乐游苑,在今西安东郊。本是秦代的宜春苑,汉宣帝时在此建乐游庙,始有“乐游原”之名。唐时,“乐游原”的西北部在长安城内。武则天统治时期,她的女儿太平公主在此建造了亭阁。其地势高而平,可以远眺,并可以俯瞰长安全城。每逢佳节,长安的士女们多到这里来游赏。清秋节:天气清肃的秋日。这里又可特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代风俗,人们在这一天登高,饮菊花酒,传说可以消灾免祸。
〇咸阳古道:咸阳是秦代的都城(旧址在今陕西咸阳东北),在长安西北。自长安向西北方去,须经这条古老的道路。盛唐时期,帝国在西北地区拓土开边,有许多文士和武士在那里从事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军事、外交活动。音尘:音讯。
〇残照:夕阳。
〇汉家陵阙:咸阳北原上,有西汉十一个皇帝的陵墓,绵延百里,基本上处在同一条直线上。阙,古代宫室、陵墓建筑物的对称形门楼。

编后语:
欢迎楼友们继续在公众号专辑后面,留言您想请教钟教授的有关诗词方面所有问题。答案会在本刊陆续公布。

另,此是属于钟教授的个人专辑,如您觉得内容不错,点赞红包会入钟教授专辑专用帐户。钟教授语,读者关注阅读就是支持,赞赏的红包,都用于赠书(钢笔字诗词,书,刊……)。投桃报李,非以为报也,永以为好也!请赞赏钟教授专辑的诗友们加小编微信号15021309959,小窗赐知地址,以便邮寄。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192):2020年第二十六期
每周试玉(187)【江合友 雷海基 廖国华】
【小楼听雨诗刊】2020年(1-3)月目录

首届【人间要好诗】诗词有奖活动完美结束(朗诵视频纪念版)

“人间要好诗”第二届诗词大赛结果公示

李树喜:“山大王杯”临海蜜橘全国征诗大赛代序
“山大王杯”临海蜜橘全国征诗大赛颁奖典礼现场视频完整版

《小楼听雨诗刊》2020庚子新春大拜年
荐读(五)|当代女诗人
通篇对仗的五律  ——钟教授陪您读古诗词(30)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声明:部分图片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百度】【今日头条】【华人号】【都市头条】【搜狐网】【凤凰新闻网】【UC浏览器】【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

检索更多作者请点击下面:

一楼看天下:
中华诗词研究院 叶嘉莹 周退密  杨逸明  林岫   
郑欣淼  寇梦碧 曹长河 周笃文 李树喜  范诗银
赵仁珪  王蛰堪 熊东遨 叶元章 魏新河 赵京战
楼立剑 熊盛元 钟振振  吴祖刚 蔡世平王兆鹏
王翼奇 尚佐文 林峰 杨金亭 刘庆霖 田遨 星汉 
陈仁德 安全东 林从龙 邓世广 周啸天 王亚平
王海娜 苏小隐 郑力 蒋世鸿 陈良 李文朝 杨启宇
崔广礼 谭伟媛 殊同 喻蘅  刘郎 雷海基  梅庐
郭定乾  谢莹  李昊宸  杨子怡  李荣聪   刘川
方益洪 丁欣 王志伟 曼珠 苏俊卿 马星慧 刘征 
凌钺一 苏王曦 朱汝略 杨启东 高先仿 沈家庄   
无名 叶文范 孟云水 李海霞 三江有月 苕溪客
潘乐乐 崔杏花 郭顺敏 凌大鑫 范东学 张桂兴  
西风钱塘 严野夫 周达 哈声礼 叶向东 付顺兰 
巴晓芳  李国军   张家安  李国新  冯南钟  
程皎  周戊香 席度  陈琳藩  秦绍遥  苏菲
张海鸥 吴未淳 姜玉峰 孔汝煌 杨敏 张淑萱
张家安  江合友   梦烟霏  抱朴书生  何振山   
刘利漫  由社 郑晓京王海亮 凡无尘  王政佳
杨新跃 郭庆华 高求志  王婉丽  弄影 李同振
韩丽阁 戴根华 王建强 曾少立 王一川 沈家庄 
冉长春 康福 黄旭 李恭震 徐鹏 章旭 杨慧芳
白秀萍 孙延红 毕小板   胡逆风  杨琀  任倞   
于钟珩  陈兴  杜琳瑛   凌泽欣   李亚丹  了凡
 孙临清 石屋诗舍 麦笛儿 郁时威  沈华维 张岳
化谷金青  王跃东  肖三羊  梁鸿鹰  杨勇民 
 孙琴安  马力   林峰(香港)  林培养   梦欣  
叶良俊  胡文汉 陈继豪  风清 金水  老树画画 
苏些雩 池健 詹骁勇  邹国荣 黄祥寿  海上清音   
陈少平 大有同人  林崇增  苏俊  韩倚云 楚之氓  
陶汉清 曾少立  刘学敏  班美茜  黄浴宇  洪君默 
郭爱萍  醉龙 曾齐禄  张柳  刘继鹏  唐定坤
时间鸟 空空  皇甫国 周粟庵 沙漠海 杨光胜
郑玉伟 沈旭納  张海燕 章一菲 诗词家人 邵红霞 
郭宏伟  王震宇  陈引奭  姚海宁 徐中美   江岚
雪馨  胡迎建  王国钦 张忠梅  徐中秋  陈一凡 
毛谷风  阿袁  何其三  何鹤  汪超英  李利忠  
汪冬霖  何智勇 汪 亮  古汉新  省吾 张梅琴  
汪康哉 何春英 丁金潮  赵玉  任战白  李含江  
孔梅 张文富 程良宝 缥缈鸿影 刘南陔 邢容琦   
 张明新  时新  包德珍  如果   姚泉名  李伟亮  
独孤食肉兽 李致音 廖国华 龚霖 古求能 烛焰
武立胜 高中昌 蓝天孤鹤  李蔚斌  张栋  楚成 
孙寅   韦树定  张青云  归樵  刘能英  傅璧园  
陈衍亮  梦也无声   卢竞芳  蝴蝶庄生   楚家冲  
常永生 成德俊 王德珍 焚琴煮鹤 李明科 李同振
王跃平  王艳玲  葛勇  了了堂  吴承曙  晋风  
李育林 李梦痴  寒颤星 一粟斋 兰心 梅子卿卿 
 何革 李葆国 高昌 刘雁来 曹辉  布凤华  一苇
莫真宝  宋彩霞  袁履庄 郑万才 李文庆  贾智德  
张立挺 张晓虹 潘朝曦 留取残荷 孙怀中  平沙
李宗健 胡社桥 沈沪林 王卓平 四知堂主人
孙全元  季军 潘泓  邱红妹 常立英 喻军 邓建军
黄旭 王传明 武阳 鲍淡如 李爱莲  段维  安燕梅
赵玉林 余一睿  秋水轩  张春义  喻石生 倪卓雅
冯晓  汤敏  祁冠忠  刘刚  许锦星    王義勝  瞿若
冬宁 沈利斌  周铭耿  甄秀荣  史济民  陈逸卿     
施提宝 那成章  王敬仁  曹世清  莫林  陈良誉  
胡树民  丁汉江  胡立宁  丁德明  卢景沛    曹森  
张祚勋  陈繁华  李忠利    落日长河 寒剑 蓝青  
北极狼獾 周向东何湛兮孙德生 杨厚均李秋霞
王善同 赵宝海 寤堂 张比 白衣卿相 李经纶
冯仲平 杨雪窗 钟家仲 郎晓梅 周逢俊 秦凤 
高玉林 周冠钧 高凉 傅震宇 江化冰 马春
楼炳文 刘雄 燕河 何薇薇 王永江 岳连婷
陈海洋 莫雨涵 胡彭 王增强 唐金梅 林丫头
静如 沈鹏云 汪守成 张福有 欧明俊 布文
眉卿 李豪逸 月晓风 赵章武 许东良 于文政 

赵迪生 康永恒 史耀华 黄飞鹏 陈志文 黄有韬

王建强 王跃平 王德珍 于文清 梦白庐 郑虹霓
剑尘 庄子云 龙佩 蔡淑萍 黄志军 梅振才 朱鸿飞

殊熠 百合 李寒秋 王金龙 罗伟雄 林凌凤 李寒秋

徐明 徐敏  大曾 朱雪春 洪子文 释圆一 骆春英

孟依依 陈伟强 冯青堂 陈锦平 张娟 王岳 陈伯玲

承洁 杨卫真 孙双平 曾拓 崔德煌 汪良忠 王家麟

曾继全 黄勇辉 陈廷佑 卢象贤 辞醉雪 周星华
萧雨涵 范义坤 陈晓敏 刘晓燕 李晓刚 王春艳 
孙文 高寒 紫筠 孟宪静 武斌 蒋昌典 朱宁 陈虹
李军 滕伟明 紫筠 赵丽 李静凤 楚儿 于虹霞
梅岗 傅义 横道子 谭顺统 张虹 付向阳 李广亮

半隐庐 江南雨 柳五 彭明华 半隐庐 李向青

负离子 张智深 梦也无声 陈显赫 莫真宝 黎正胜

刘道平 张金英 王红娟  曹新频 吴容 梅疏影
余三定 春媚 
陈永正 钱志熙 丘成桐 黄维樑 蔡厚示 张文胜
李元洛  杨叔子 王玉明 吴硕贤 刘鲁宁 章雪芳

关于投稿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如果喜欢,请点亮右下角在看,并转发

忆秦娥李白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