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国际关系学者需要解释这一根本性体系变化,进而叩问中国国际关系学之“道”在何方。
“中体和用”概念溯源
《礼记·中庸》中就有关于中国学问之道的表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
“中”是指一系列“对立”的动态平衡,“和”是指动态平衡在一定历史阶段所达成的一种暂时性状态。因而有必要强调,“中”与“和”的平衡之道不仅是为人至德之仁学的价值观,也是经国济民、治国理政之实学的方法论。“中”为体,“和”为用,这就是中国传统的“中体和用”思想。
“中体和用”理念不仅指导着中国人“修齐治平”的个人抱负,而且贯穿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哲学观、历史观、政治观、经济观、安全观、治理观等。
因此,中国国际关系学理论创新可以将“存在与变化”这组对立统一的动态平衡关系作为基础研究问题和基本学术命题,以“中体和用”的中国思想路径为根本法则,执两端而用“中”于国际关系研究,以知行统一观改进中国国际观,进而推进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实践。
伴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日益独特的角色及其中国国际关系学人本土意识的觉醒,中国国际关系学日益迈向以中国传统思想为方法论的进程,形成了中国国际关系学再出发的起点。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国际关系学人逐渐挖掘中国传统思想资源、文化历史,提出较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如叶自成的华夏论、阎学通的道义现实主义、王逸舟的仁智论、余潇枫的和合论、张文木的唯物辩证论、胡守钧和金应忠等的国际共生论等。
促进国际关系学科基础理论创新
中国国际关系学要秉承中体和用的辩证思维,将其“和”之“用”返归到“中”之“体”,促进学科基础理论创新。
国际关系学并非始终处于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家所认为的“超越时空的无政府状态”,而是变动不居。正如加拿大国际关系学者罗伯特·考克斯所理解的,“变化是自然的本质特征”。中国国际关系学研究需要从追问存在的本体论,转向注重通变的中体和用论,不再过于强调既定的结构及其因果关系,而侧重复杂的具体矛盾及其相辅相成的历史过程,形成更具整体论、相对论以及历史导向的理论框架,进而超越西方笛卡尔还原论的思维陷阱、机械论和简单因果推论。
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理论创新要注重对立统一的普遍性,以唯物辩证法为支撑。“矛盾论”是指,“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某种程度上,“矛盾论”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国“中体和用”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毛泽东在谈及帝国主义时,将资本分为独占资本和自由资本,着眼于说明独占资本和自由资本之间的对立统一。中国国际关系学理论创新不能弃“中”之本体,而妄谈或机械地看待“和”。
为避免中国国际关系学理论创新偏执一端、不知权变,学者要与历史会通,以史为参照,促成理论之经与通变之史为一,经史互证,以通古今之变,晓得失之由。因而研习者要以正确的历史观把握世界大势、世界历史,知权变之要、尽明道与术。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杨光斌教授所言,没有世界历史的视野,国际关系理论就很难理解,也难以成立。中国国际关系学者需要历史性地考察内(国内)与外(国外)、政治与经济、政府与市场、治与乱、国与民、公与私、轻与重、刚与柔、军备与武备、保护与自由、封闭与开放、生产资本与金融资本、体系性金融与掠夺性金融、道(战略)与术(战术)、心(观念)与物(实在)等诸多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范畴,推动中国国际关系学理论再创新。
此外,中国国际关系学要在中西之别的思路上揭示出中西国际关系学的义理、脉络区别。这就要求,在概念、方法、学术系统和话语系统上,不再机械照搬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要阐明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背后的宗教和哲学假设,破除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文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将其文本回归到历史语境,将话语、事实与价值观衔接起来,更多地借助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理论,以中西会通的精神重建历史论证方法。同时,要避免理论创新的简单化、庸俗化、教条化、绝对化。
凸显实践品格
理论创新是中国建构国际关系的新实践之始,中国国际关系和外交实践方是中国国际关系学之成。因而中国国际关系学理论创新要讲学问大方向,重经世致用,凸显实践品格;不仅要以中体和用推进国际关系学理论创新,而且应以此推进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实践,进而改进中国国际观、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性互动。
一方面,只有实践才能检验中国国际关系学理论的实效性。如若国际关系理论性认识与客观外部世界并不一致,那么国际关系理论必然陷于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另一方面,如果中国国际关系学理论仅拘泥于空论而脱离实际抑或将之束之高阁却并未实行,那也没有意义。中国国际关系学须避脱实向虚、无道无术之弊,践行知行并进之道。
(本文系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战略经济与军民融合”交叉学科支持项目(GJJ201916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研究员、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
相关阅读
科学·艺术·人文:走向“三位一体”的国际关系学研究
第十一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年会分论坛综述
江时学:外交理念的重要意义不亚于国际关系理论
秦亚青:地方性知识与全球国际关系学——东亚合作的启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责任编辑:冯枫添 排版编辑:冯枫添
国际关系学(以“中体和用”理念创新国际关系学理论)
相关推荐
- 三个思想四个理念是什么(三个代表是指哪三个代表)
- 安全生产理念是什么(以人为本 生命至上 安全发展)
- 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如何体现(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如何)
- 环保理念标语精简八句 环保理念标语精简八句图片
- 全党更要更加自觉地增强哪四个理念呢 全党更要更加自觉地增强哪四个理念和能力
- 国际关系专业大学排名(国际关系专业世界大学排名)
- 吸引力的艺术(“吸引力”系列 艺术理念 介绍)
- 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史第十一卷)
- 智慧生活征文_绿色发展理念作文800字
- 同名查询系统平台(如何查同名同姓有多少个)
- 高中生社会实践表填写范文(高中综评社会实践填写范例)
- 蝴蝶兰什么时候开花一天之内(蝴蝶兰花期有多长时间)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措施)
- 以变为话题的作文题目500字(以变为中心写一篇作文450字)
- 作文我有一个想法300字优秀三年级(我有一个想法三年级作文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