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的成语是什么(盘古开天地讲述了什么)

盘古开天地可以用什么成语?

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震耳欲聋、天崩地裂

一、开天辟地

拼音:[ kāi tiān pì dì ]

解释:比喻有史以来;现在常用开天辟地来比喻开创某种事业感谢那些开天辟地、披荆斩棘的英雄们。

出处:清·黄周星《补张灵·崔莹合传》:“乞君为我多方访之;冀得当以报我;此开天辟地第一吃紧事也。”

译文:求你为了我去各方拜访;希望用这些来报答我;这是有史以来对我最重要的事情。

二、顶天立地

意思:头顶着天,脚踏着地。形容形象雄伟高大,气概非凡。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道场无庵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

译文:是你们这些人,一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人。

语法:习惯用做作定语和补语;常用于形容人,褒义词。

三、改天换地

拼音:[gǎi tiān huàn dì]

释义: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 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

出处:丁玲《杜晚香》:“外边的惊天动地,改天换地,并没有震动过这偏僻的山沟。”

四、震耳欲聋

拼音:zhèn ěr yù lóng

解释: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出自: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声音很大

五、天崩地裂

意思:形容声响强烈或变化巨大,像天塌下、地裂开一样。也说天崩地坼(chè)。

出处:《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译文:像天塌下、地裂开一样,天下离开席位。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变化巨大

《盘古开天地》讲的是什么故事?

讲的是:天地混沌如鸡蛋样的时候,盘古就从其中生化了出来。

当盘古活到一万八千岁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天辟地,其使清轻者上升以为天,重浊者下沉以为地,而盘古在天地之中,一日九变。盘古之神与天齐高,亦要与地阔厚。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故此这样的维持了一万八千年,故而天数极高,地数极厚,盘古及其长大,这就是天与地的距离九万里的原因。道生化出盘古,盘古做完了开天辟地的事情以后,成就了永垂不朽的化身:其气化成了风云,其声化成了雷声,左眼睛化成了太阳,右眼化成了月亮,其四肢化成了东西南北四方,五脏化成了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恒山、北岳嵩山、中岳衡山之五岳山也,其血液化成了江河,筋脉化成了地理山川之纹脉,肌肉化为了田土,头发胡须化为了星辰,皮毛化成了草木,牙齿和骨骼化成了金玉之矿藏,精髓化为了珍珠宝石,汗流化成了雨泽。盘古永垂不朽的化身:泣液化为江河,气化为风,声化为雷声,眼瞳化为电光。盘古的喜悦化为了晴天,而愤怒就化成了阴天。

盘古开天地的成语故事

该成员的意思是人类开始有了历史。

出处是明成化说唱词话,花关索出身传中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夏商周。中的一句唱词。

盘古开天最早被记载于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大意如下:

古时盘古生在黑暗团中,他不能忍受黑暗,用神斧劈向四方,逐渐使天空高远,大地辽阔。

他为不使天地会重新合并,继续施展法术。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经过一点八万多年的努力,盘古成了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

盘古生前完成开天辟地的伟大业绩,死后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宝藏,成为中华民族崇拜的英雄。

盘古开天地的成语有

混沌不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与日俱增、顶天立地、昏天黑地。

混沌不分:混沌,指天地浑然一体,分不清楚。

开天辟地:表示前所未有,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改天换地: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

与日俱增: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盘古开天地让我想到的成语是什么

开天辟地,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自强不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天人合一,天意能支配人事,人事能感动天意;顶天立地,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指空前绝后;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

读了盘古开天地想到什么成语

惊天动地、开拓创新、战天斗地、自强不息、天人合一、无私奉献、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坚韧不拔、豁然开朗等。

读了盘古开天地想起了一个成语

该成语为开天辟地。

1、开天辟地意思: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2、出处: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3、近义词:史无前例、筚路蓝缕、亘古未有。

4、例句:何为人主,开疆辟土、功德天下、开天辟地、成盛世大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