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一蓑新绿(郝玲君 612 高考诗词炼字之名词(9首诗歌详解))

映一蓑新绿

高考诗词炼字之名词(9首诗歌详解)
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代学者李元洛说:“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

诗词中,颜色词汇和方位名词,甚至一些活用为动词的名词,都为诗句增添色彩。今天,我精选一些经典的炼字诗句,和大家一起感受这些词汇对于作品的意义。

初夏,遇见你
五月的诗词—

01颜色名词

《钗头凤·红酥手》宋代: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春色满城,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

此处作者用红(手)、黄(酒)、绿(柳)构成的明艳色彩的春景画面,一则借“红酥手”来写唐婉的靓丽仪容,“黄縢酒”写唐氏捧酒相劝的殷勤之意,明艳的色彩和心中真爱的美丽的唐婉相得益彰,更是二人夫妻恩爱生活的幸福时光的色彩。和现在的人事全非,黯然全逝,一切成空,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

《点绛唇·红杏飘香》宋代:苏轼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盛开的杏花芳香弥漫,柳树绿了,垂丝飘飘如缕,其轻如烟。

在万紫千红的春景中,红杏,柳烟成为人们的最爱,早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江上柳如烟”的名句。苏轼才大如海,写红杏偏偏写杏花飘出的清芬的香气,写翠柳,偏偏要写含烟之态,垂缕之姿,轻柔飘逸。这番美好中,色彩明丽,正衬景中的伊人之美丽、美好。

初夏,遇见你
五月的诗词—

《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作者此处对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黄、翠、白、青四个名词词,四种颜色,由点到面,由线到无限的空间延伸,点、线、面错落有致,由下到上,越来越开阔,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将初春的万物复苏、勃发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之“鸣”和“上”,一片生机盎然。

《好事近·湓口放船归》宋代: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两岸色彩醒目的白苹和红蓼,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

这二句描绘了作者薄暮中在散花洲看到的两岸美丽风景。白、红、绿三种色彩,明快且对比强烈,非常艳丽。将小船染绿的是无边无际的绿背景,绿树、绿草、绿水……想象中出现一幅山水画,作者徜徉其中,很是闲适。

02 方位名词

《虞美人·听雨》宋代: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词,方位名词运用的智慧巧妙。“少年听雨歌楼上”,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刻,美好而快乐,一个“上”字,正好暗合这样的生活情境。“壮年听雨客舟中”,四处漂泊的中年生涯,愁苦悲凉,一个“中”字,倒也贴切。“而今听雨僧庐下”,白发苍苍的晚年,已尝遍悲欢离合,经历各种坎坷折磨,外表好似解脱,实则愁苦内敛在心。一个“下”字,和风烛残年的境遇合拍。三个方位名词,仔细读来,又是作者一生的际遇。

03名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一个“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写出战士出征之前的肃杀的氛围,同时暗示出“秋高马壮”之时出征,战无不胜的前景。在全词中,处于中间过渡的内容,之后词节节攀升,但最后“可怜白发生!”,从高处跌落,不过是一场梦境。无比的悲哀,和可怜全出。“秋”字在中间,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04活用为动词的名词

《送何遁山人归蜀》宋代: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绿”字,活用为动词,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过程,本来春风是无形的,把看不见转化过程变成醒目的视觉形象,再现了春风的无限活力,春天的生机盎然。一个“绿”字,和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剪梅·舟过吴江》宋代: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红”与“绿”活用为动词,在我们眼前,像在放慢镜头,将樱桃和芭蕉变红、变绿的动感过程展示出来。这个过程,是肉眼捕捉不到的,和这个容易流逝的春光多么相似,都是那样不易察觉,难以捉摸。借“红”“绿”颜色之转变,又何尝不是在表达人的颜色之变化,年华易逝,人生易老。

《端居》唐代: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只有空床敌素秋”,只有那空荡荡的床榻与那寂寥清冷的素秋默默相对。

素秋,是秋天的代称。洁白清冷的秋霜、皎洁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所有的加在一起,散发着萧瑟清寒的气息。这凄寒的“素秋”不仅触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愁绪,而且给作者以一种不堪忍受的重压。

诗人可以用来和它对“敌”的却“只有空床”而已。一个“敌”字,将客观的“空床”与“素秋”染上了主观情绪,无法承受的难以言状的凄神寒骨的凄怆。

映一蓑新绿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