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
点击下方?卡片发消息【读书】免费听好书
慈怀书店 慈怀书店,为你精选各类书籍。好书相伴,让你的生命闪闪发光。 2篇原创内容 –> 公众号 生命的意义是:超越你自己 来自慈怀读书会 –> 00:00 13:12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解读:林小白 | 朗诵:高梦
原著:弗兰克尔
有这么一个犹太人,在德国入侵奥地利时,和家人一起被纳粹逮捕,关进集中营。
而在此之前,他拥有着美好前途,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已经小有所成,连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都对他表示欣赏。
但一转眼,他却成了一名阶下囚。
在集中营里,他目睹了难以形容的恐怖,他经历了人类最悲惨的经历。他的父母、兄弟、妻子都死于纳粹的迫害,只有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在历经苦难三年后,他走出集中营,成了医学教授、心理学家、畅销书作者。他甚至还在67岁时考取了飞行员驾驶证,80岁时还去登了阿尔卑斯山。
这个人就是《生命的探问》的作者弗兰克尔。
《生命的探问》是弗兰克尔曾发表的三篇演讲的抄本,这些文章简明扼要地再现了这位伟大的精神医生的全部思想,而正是这些思想,才得以让他挺过集中营的残酷岁月。
弗兰克尔以自己的苦痛经历为支点,运用科学的心理治疗技术,给更多的人们带来精神的渴望。
他用毕生的努力向世界表明:只要活着,凡事都有可能。
幸福不是一种目标
很多人终此一生都在寻找幸福。
但越长大你越会发现,获得幸福越来越难。当我们贫穷时,一顿丰盛的大餐就能满足我们对幸福的期待;当我们渐渐变得富裕,越来越多的物质生活,都不能让我们觉得幸福。
当我们孤单时,有人给予关心和陪伴,我们就会觉得特别温馨;当我们渐渐习惯了亲情友谊的温暖,就对它视而不见,觉得自己不够幸福了。
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弗兰克尔说,因为幸福不是一个目标,它只是一种结果。
试想一下,一个被判处死刑的人,在行刑前几小时,他被告知可以自己决定最后一餐的菜单。那哪怕他可以选择山珍海味,他多半也没有兴致,因为他很清楚,几小时后,自己就会变成一具尸体,这种暂时的享乐没有意义。
和享乐一样,我们也不可能是为了幸福而活。因为,哪怕没了幸福,也不能剥夺生命的意义。
那生而为人,不追求幸福,要追求什么呢?
对此,弗兰克尔说,生命一直在提问,它把问题指向我们,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出回应。
不是只有追寻什么,才能赋予生命以意义,负责任地回答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同样可以探索生命的意义。
这让兹心想到,就像职场中的人,每天会面对大大小小的难题,这就是生活向我们抛出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应这些问题。
生活提出的问题不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也会因人而异。哪怕是一位失业的独居者,他也可能遇到各种生活提出的问题。
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只需要对生活每一次向我们提出的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进行回答,并做出决定就好。
兹心想说,生活的每一刻都是一项任务,生命总是在为我们提供让生活充满意义的可能性。
我们要做的不是苦苦追寻幸福,而是做好对生活的回应就好。
如果生活有意义,那么苦难也一定有意义
最近,“现实版福贵大爷”上了热搜,有人称他的人生为“现实版《活着》”。
这位大爷父母双亡,大哥去世,妻儿早逝,只有患智力障碍的弟弟和一条老狗陪着他。为了维生,大爷需要捡废品。
但哪怕人生经历如此坎坷,大爷依然心态乐观,“我没要国家抚养,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干”。
大爷的经历让无数网友动容。
但也有人问,人生为什么有这么多苦难,似乎从我们生下来那刻起,就有各种不同的痛苦,我们必须要忍受痛苦吗?
弗兰克尔认为,痛苦也是生命意义的一部分,我们要学会从被动体验的、自身受限的处境中找到意义,从有限的可能性中汲取生命的意义。
然而,要从痛苦中学会什么,我们需要做到什么呢?
弗兰克尔说,只要接受自己的处境就好。
这让兹心想到了弗兰克尔的一位病人。
他在知道自己要截掉一条腿的时候,大喊人生无望。但弗兰克尔却说,如果这位病人是一名短跑运动员或长跑运动员,那么没了一条腿确实人生没了意义。
但这位病人已经在他的专业领域功成名就,失去一条腿并不会让他的生命暗淡。病人听完,顿时释然。
你瞧,痛苦并不等同于意义丧失。哪怕在承受痛苦,我们仍旧能在这种状态中找到意义。
命运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苦难也是。
兹心想说,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很多时候,正是苦难让我们领会到命运的真正含义。哪怕是必要、不可避免的痛苦也有其意义。
正如德国诗人霍尔德林所说,“如果我遭遇不幸,我将站得更高。”
请相信,如果生活有意义,那么苦难也一定有意义。
向死而生,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轻生”,你会发现轻生的新闻多到令人咂舌,竟然有这么多人,甚至越来越多年轻人,都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
能让一个人选择放弃生命,一定是他承受的痛苦超乎了他的承受范围。
但是,弗兰克尔说,死亡,并不能解决问题。
就像一位棋手遇到了一个关于象棋的难题,他找不到答案。这时,他如果选择把棋子从棋盘上摔下来,看似中止难题,但实际上并没有解决象棋的问题。
放弃自己的生命也是如此。
人们觉得自己承受太多苦痛,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并认为自己为似乎无法解决的人生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但这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
那怎样才能与痛苦的自己共处呢?
弗兰克尔的回答是,为自己的存在负责,好好回答生活提出的问题。
弗兰克尔在书里提到的一位病人,恰如其分地解释了这一方法。
这位病人患病时还很年轻,住进医院后,他也清楚自己时日无多。但即便如此,他在住院期间阅读了大量他以前做设计师时没有时间读的书,他和病患们交流、听收音机。
而这,正是弗兰克尔提倡的面对死亡的态度。
就像苦难一样,死亡也是生命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如果说生命是在向我们提问,那么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只要我们还在呼吸,只要我们还有意识,我们就有责任回答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问题。
兹心想说,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不完美,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不完美。
所以,好好对待生活赋予我们的任务,哪怕再难,都不要放弃自己的生命。
就像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那句格言:“像你是第二次活着那样生活,像你第一次做错了事情那样生活,像你现在就要做的那样生活!”
知道为什么而活我们便有了迎击命运的铠甲
一名囚犯被移交给集中营,大部分人的结局是进入毒气室。可以说,只要进入了集中营,他自己此前的存在,在这里便画上了句号。
所以很多人进了集中营,就想着撞电网自杀。
在集中营里,最令人沮丧的是,没人知道这一切什么时候会结束。因为无法想象未来,很多人的内在便倒退了。
一个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允许自己在精神上倒下的?
弗兰克尔的答案是:从他失去内在信念开始。
简而言之,当一个人对未来失去信心,对未来失去期待,他们就会精神崩溃,同时也会造成身体的崩溃。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这种精神和身体的崩溃呢?
在弗兰克尔看来,找到精神信念,树立生活的目标就是一个方法。
书中提到了这么一个故事:弗兰克尔他们进入集中营的第一个早上,有位早几周到达集中营的人告诉弗兰克尔等新人,应该要不惜一切代价让人觉得他们适合劳动,因为在集中营只有适合劳动的健康人,才会幸存。
这就需要他们注重自己的外表,比如用玻璃碎片剃胡须,这样,可以看起来面色红润一点、健康一点、精神一点。
而弗兰克尔正是这么做的,因为这样做,就是给自己找到精神信念。只有这样,才可以忍受集中营里如此艰难的处境。
在集中营里,弗兰克尔甚至会想象自己正站在讲台前发表演讲,演讲的内容正是他目前经历的一切。
也就是说,只有让人相信活下去是有意义的,才会激起人们活下去的斗志。
在现实生活中亦是如此。
设立一个目标,然后努力朝它奔去。
不着急,从每一个日常做起。也许程度非常小,但不论是我们自己的未来,还是周围事物的未来,这些未来每时每刻都依赖于我们的决定。
正如尼采所说:“一个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几乎能承受任何发生的事。”
张爱玲在《小团圆》里写道:生命在你手里像一条迸跳的鱼,你又想抓住它又嫌腥气。
所以,何必苦苦纠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太短,没有那么多来日方长。
好好享受当下吧。
世界如此精彩,日常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就像作家余华所说的:生命只是活着,无论幸福或者不幸,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
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解读:林小白,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出版了《行动力》《每天多出一小时》《攀升》,公号:林小白向上管理。
*朗诵:高梦,原电视台主持人、制片人。现喜马拉雅喜配音专栏文章组和亲子儿童组”主播,《慈怀读书会》《论语读书会》朗读主播;本人偏爱黑白灰色。喜欢音乐、弹古琴、唱歌、给小朋友讲故事及一切美好的事物。
????????????
《生命的探问》所有危机,都是考验人性的机遇。?点击阅读原文购买《生命的探问》实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