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形玻璃注(来自古罗马的“计时器”——鸭形玻璃注)

鸭形玻璃注

关注我,一起来了解文物背后的秘密叭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博才少年。 鸭形玻璃注.mp3 来自行成研学 –> 00:00 04:42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小编今天要讲的这件宝贝,在现代是随处可见的东西,但是在古代,它可是稀有的珍宝,你们猜猜是什么呢?它的名字叫鸭形玻璃注,其实就是一个玻璃,那为何会成为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呢,听小编细细道来。

前世经典传奇
先来说说玻璃的起源吧。玻璃在古代也叫“陆离”、“琉璃”等,我国的玻璃大约出现于西周初期,已有3000年的发展史,因此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玻璃史上独树一帜。最初的玻璃主要是蓝色、浅蓝色或绿色珠管。由于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并含有少量的铅和钡,因此也被称为铅钡玻璃。鸭形玻璃注是十六国时期的北燕文物,1965 年出土于辽宁省北票市西官营子的冯素弗墓。玻璃注长20.5厘米,腹部直径5.2厘米,重70克。外观是淡绿色,质地光亮,呈半透明状。
鸭形玻璃注你们看,注口的形状是不是像鸭子的嘴巴呢,长长的脖子,圆鼓鼓的肚子,后面还拖着一条细长的尾巴呢。背上用玻璃条粘出一对雏鸭式的三角形翅膀,肚子的两侧各粘了一段波状的折线纹,就像鸭子的双脚。肚子底部还有一个平整的饼状圆玻璃,类似于底座,这样就可以使圆鼓鼓的肚子放置平稳。由于玻璃注的重心在前,只有当肚子里装到一半水时,因后身加重,底部圆饼贴于地面,才能放稳。此时鸭嘴呈45度角向上,仿佛在高歌一样。整个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由于玻璃注的成分上是属于钠钙玻璃,当时中国还不能自己生产钠钙玻璃,因此专家推测,它是来自古罗马帝国,由北方草原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而玻璃本身易碎不便保存,从罗马帝国万里迢迢运到中国,在地下掩埋了1500多年,至今还保存如此完整,简直是一个奇迹。 丝绸之路图解玻璃注的制作工艺正是采用了古罗马玻璃制作的吹制技术。古罗马吹制技术图鉴这种吹制技术,是将加热的玻璃放置于吹管的前端,通过一边吹气一边适当转动,吹制成各种造型的玻璃。而玻璃上的装饰,是在容器成型后,从炉中挑出玻璃料拉成玻璃条,在玻璃条冷却之前贴在容器上。
今生传承故事
这样一个造型奇特的玻璃注,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它是古代的工艺品吗?有人说,它是古代史书中提到的欹器。    欹器,是一种计时器,类似于沙漏,通常被放在座位的右边。它的用途和现在的座右铭一样,是古人提醒自己不要自满的一种容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就经常在座位旁放置一个欹器,用来警示自己。听完小编的介绍,相信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玻璃注并不是普通的玻璃。它在全中国仅此一件,国外没有完全一样的器物,可以说是全球限量版,因此也是国家一级文物,是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在当前出土玻璃文物寥寥可数的情况下,鸭形玻璃注可谓是现存罗马玻璃器中的瑰宝了,它不仅展示了古代手工制作玻璃高超精湛的技术,而且还是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好了,今天的博才少年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吧。<End>· · ·点击下方,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

???
77、苍山洱海的守护神——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78、时代最强音——聂耳小提琴
79、唐朝的“白富美”——《簪花仕女图》
编辑:博小二
配音:阿雯
本文图片参考来源于博物馆官网及网络,侵删

鸭形玻璃注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