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如何审题,如何理解话题 写作技巧如何形容

写作技巧:怎样审题,怎样领悟话题

分析题目是为了找到写作的落脚点

要写好命题作文要分析所给题目的确切含义和写作的落脚点。

中考所给的作文题目多以词语形式出现,把握住了这些词语的含义也就掌握了领悟题意的钥匙。

单概念的一个词的特点是限制较少,思索空间大,利于展开思路。利于考生按照话题从不同的角度选用适合自己的材料。

近年来中考作文的内容多为:

1、写经常接触的事;2、写自己心里所想的事;3、写社会上可能发生的事。范围多涉及:自我、人生、对社会现象的感悟、身边的物品。

分析《书》

举例:以书为话题,可写我读过的书、我真爱的书、书给我的启发、智慧的力量、还可写无字的书、人生经验等。如果把以上的思索附在话题上,以话题为中心词,加上一些限制或补充,就变成自己写作的立意了。

分析《心事》

举例:2004年天津市中考作文的话题是心事,一个偏正词语,指心里盘算的事,多指感到为难的事。它可写的范围很广,只要是心里常常想的事都属于可写的范畴。在明确了所给话题的含义后,还需要找到话题的落脚点,怎样写心事这个话题?家庭中的事、学校中的事、社会热点难题都可以体现出自己的心事。找话题落脚点的经过,其实是缩小话题范围的经过,那么怎样找到话题的落脚点呢?那就需要我们分析所给的写作提示。比如话题心事的写作提示:

每个人的内心全球都一个丰盛的全球,有喜悦、有愤怒、有忧郁、有高兴身体的变化,生活的酸甜苦辣,全球的纷繁复杂,有几许事、几许想法藏在人的心里,从个人解不开的疙瘩到浩茫连宇的思虑。

考场作文需要迅速砍掉写作提示中的枝节,找到主干,也就是写作的落脚点。去掉以上这则写作提示中一些带有文采的词句后,显然内心、思虑、事,这些词更突出了,是主干,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话题的范围缩小到必须是从心里考虑的事,其他的,都超出了范围。这就是我们要找的落脚点。

2005年中考作文以根为话题。根的含义太丰盛了,不必一一细读。分析《生日》

从2006年起开始考命题作文,题目是《生日》。生日既有广义的生日,又有狭义的生日;既可以写人的生日,又可以写党和民族的生日,但一定要写你最想述说的人和事,最想抒发的情和意。分析《心中的彩虹》

2007年中考作文题目是《心中的彩虹》。彩虹的引申义是最绚丽、最美妙的物品,并且是你心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在分析题目和写作提示之前,要巧妙利用提示中透露的信息,这样才能有助于轻松地领悟话题。还要仔细推敲写作要求,由于要求是对写作的一些限制,因此绝不能忽视。

虽然中考作文一般不设审题障碍,尽量降低审题难度,但不是可以不审题,而是要认真揣摩题意,不能掉以轻心。

作文怎样快速审题选材行文

1.看文题的类型―看是命题、半命题,还是自在拟题;看是材料作文、条件作文,还是想象作文或者是话题作文。

2.看文题的内容―是记事,还是写人;是议论,还是说明;是写学校,还是写家庭;是写文,还是写信……

3.看文题的表达―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是直露的,还是含蓄的;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

4.看文题的几许―一个题,还是两个题;是独立的两个题,还是一材两题。

二、明确表达体裁

虽然中考一般要求文体不限,那是针对全体考生而言,每一个考生自己必须确立一种你最擅长的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散文,不能写成四不像的文章。审题时要注意下面内容两点:(1)注意文题中表明文体的标志性词语。如题目中含“记”、“忆”、“访”、“见闻”、“赞”、“颂”、“抒怀”、“畅想”等词语,即写记叙文或抒情散文;题目中含“议”、“说”、“谈”、“辩”、“驳”、“评”、“析”、“看法”、“启示”等词语,即写议论文;题中含“用途”、“功能”、“介绍”、“说明”、“解说”、“制作”、“技巧”等词语,即写说明文。(2)遇到没有标志词的文题,可通过试加标志词的技巧辨明,也可从文题的含义辨明,一般说来,以时刻、地点、人物、事件来题,应写记叙文;要阐发某种主张,论述某个道理的题目,应写议论文;要求介绍、解说宏观事物、事理等智慧的,应写说明文。如《校园新风》,这是一道双关性命题,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应以记事为主,通过校园里新近发生的几件小事,来展示学校广大师生崭新的灵魂风貌。可是如果把它当作“春风”之意来写,展示春回大地校园里一片青绿的景色,以写景方式为主,这显然偏离了文题和文体。

三、审清写作重点

同是叙述一件事,《一件有意义的事》和《一件难忘的趣事》这两个文题的写作重点是不同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写作重点是突出这件事的“意义”所在,把这件事“有意义的”地方描绘出来;而《一件难忘的趣事》的写作重点是所叙之事之因此难忘是由于它有趣,要把趣之所在描绘出来,以突出其难忘。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如《王新提高记》,这个题目的题眼是“提高”,这就决定了在写作这篇文章小编将时提高之前的落后情况是次要的,而提高之后的先进表现是主要的,要详写,如果反之,就偏离重点了。

一般说来,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中能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情感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一般规律是: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文题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影响的词语,就是“题眼”。如《暑假里的一天》,题眼是“暑假里”,限制了所写事件的大的时刻范围。文题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四、抓住限制词语

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弄清文题对行文的限制。很多文题对时刻、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1.弄清文题的时刻限制。有的作文题目在时刻上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把握住这时刻上的限制。比如《元旦纪事》,这道题选材时刻限定为一月一日,所写的事要能够和“新年”这样一个节日的特定背景、特定含义发生某种联系。

2.弄清文题的处所限制。有的作文题目规定了处所范围,审题时要明确其中处所的限制。如《放学路上》这个题目,就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是在“放学”之后的“路上”的所见所闻,只有把握准了这个处所,所写的内容才有依托和基础。

3.弄清文题的数量限制。有些作文题目出现数量词,审题时要明确数量上的限制。如《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和《记我学作文中的二三事》。两个题目写作的要求上只有数量上的区别:前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来说明我学作文的经过,后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断来说明我学作文的经过,稍有不慎,将一件事写成二三事或将二三事写成一件事都属于文不对题。

4.弄清人称的限制。有些作文题目在人称上规定,审题时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例如,《教师,我要告诉无论兄弟们》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教师讲述内容。《雷锋就在我身边》这个题目,可用第一人称写,也可用第三人称写,下笔写就要定好用第几人称写。再如,《奶奶的微笑》这个题目,审题时就要注意,文题本身就限制了写作此文要用第三人称,间或使用“我”也是做为陪衬出现,贯穿全文的人称应是“奶奶”或“她”。

5.弄清蕴含的意义。有的题目有象征意义或有引申义,如《路》、《雨露润心田》、《白雪》等。遇到这类题目,就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文章主题才会有深度。

6.明确附加的限制。有些题目有附加的题外条件,一般称作“要求”,审题时要明确它的附加限制。

由此说来,审题经过一个极为复杂的思索活动经过,在快速审题经过中,学生的思索活动不可能慢条斯理,也不可能按部就班,如同突然地被介绍认识一位新的朋友,大众总是对新朋友一眼望去,只有一个整体印象,至于高矮、胖瘦、气质、风度等得慢慢质量。而作文快速审题的四种技巧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写作情形,让学生在短时刻内把握准题意和要求,并根据自身对题意的审视,快速作出写何和怎样写的决断,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快速审题的技巧,愿同学们都试一试。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