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论语》新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孔子说的,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一个人一定有什么地方比我优秀,那么他是可以做为我的老师,向他学习。

  《论语》新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朱熹《四书集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之师也。”在古汉语中,“三”常常代表众多。这且不去管它。因为孔子也不乏与二人同行的机会。不过,同行之二人,恰好一个是善人,一个是恶人,实在不容易。若是两人皆是善人,抑或皆是恶人,那可就不行了。孔老夫子自然不愿意与两个恶人同行,可是连两个善人也不能同行,那恐怕就非他老人家之所愿了。另外,难道三人以上同行,就不能有我师吗?因此,朱熹的注解着实令我们疑惑。子曰:“多闻阙疑。”(《论语·为政》)现在,我们暂且按下上句不表,先来看下一句。
如果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师”解作“老师”,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的“其”,便该指这个“老师”。而所谓“善者”与“不善者”就是老师的“善者”与“不善者”,即老师做的好的地方与他做的不好的地方。于是,这两句话便该做如是解: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他的老师。他学习老师做的好的地方,改正老师做的不好的地方。如此一来,这个“老师”便既是正面教材,同时也是反面教材。这也实在太奇怪了!因此,这种解读肯定还有不合理的地方。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师”字,也许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不应当作“老师”讲,而应当作“师法”或“学习”讲。翻译成白话便是,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学习他们做的好的地方,改正他们做的不好的地方。”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历来将“贤”解作“贤人”,而将“不贤”解作“不贤之人”。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之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然而,无论是“贤人”还是“不贤之人”都是抽象的。我们无法对照一个抽象的东西来“思齐”或“自省”,只能拿具体的东西做参照物,来“思齐”或“自省”。因此,这里的“贤”与“不贤”该解作“好的地方”与“不好的地方”才通。在这个意义上,《述而》与《里仁》中的这两段言论才相互照应。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