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殉情的传说
都是骗人的,骗别人的眼泪,其实都是人的想象
二、三国演义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和——斗争
三国演义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三、赣江大桥的历史故事
位于八一大桥下游的扬子洲处,有一座贯通南北的公路、铁路两用桥,熟悉历史的“老南昌”都知道,这是连接江西较早的铁路南浔线和浙赣线的一座桥梁,也是继八一大桥之后南昌兴建的第二座跨江大桥——南昌赣江大桥。
南浔线始建于1907年1月,是江西省的第二条铁路线(第一条为1899年修建的株萍铁路)。刘建平介绍说,根据最初南浔铁路的规划,分为一干三支,一干为九江至南昌、吉安、赣州与广东省铁路相连;三支即南昌至上饶与浙江相接,南昌经抚州与福建相连,南昌至萍乡与湖南株洲相接。
然而,由于当时的国力限制,并受战争的影响,南浔铁路修修停停。1916年6月,南浔铁路从九江修至牛行并正式通车。但由于当时的南昌站牛行与南昌城区之间隔着赣江,进出南昌的旅客都必须通过摆渡过江,极其不便。
1937年9月,浙赣线建成通车。由于赣江的一水之隔,南浔线和浙赣线也只能隔江相望,不能联通。特别是南浔线北有长江拦断,南有赣江阻隔,建成以来一直就是单独一线,不能与全国铁路联网,成为一段铁路“盲肠”。因此赣地有民谚说:“河东的崽俚河西的女,有了姻缘难成伴侣。”
江西老百姓盼建桥,一盼就是近半个世纪。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把两条线路连接极有必要。1956年5月,铁道部决定兴建南昌赣江大桥。
1961年12月,南昌赣江大桥架梁、铺轨完毕,并与南段引线接轨,开始通行工程列车。1962年4月1日赣江大桥全部建成,开办临时货运。1962年5月由南昌铁路局和武汉大桥工程局会同初验。1963年1月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等有关单位会同正式验交,大桥于1963年1月10日正式运营。经过五年多的努力,上万名建设者忍饥挨饿,终于在滔滔赣江上架起了钢铁大动脉。
四、遗迹的历史与相关的故事
遗迹是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窑藏及游牧民族所遗留下的活动痕迹等。其中遗址又可细分为城堡废墟、宫殿址、村址、居址、作坊址、寺庙址等,还包括当时的一些经济性的建筑遗存,如山地矿穴、采石坑、窑穴、仓库、水渠、水井、窑址等;防卫性的设施如壕沟、栅栏、围墙、边塞烽燧、长城、界壕及屯戍遗存等也属此类。
由于地域、时代及民族的不同,遗迹的面貌也各不一样。就新石器时代的居址而言,各地居室的形式与营建方式各不相同,山区有洞穴居址,沿海有贝丘遗存,湖泊沼泽地带则有干栏式建筑,平原地带如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盛行粘土木构建筑居室或半地穴居址等。其他如城堡建筑,古代墓葬,包括帝王贵族陵墓的各种埋葬坑,诸如人殉坑、兽殉坑、车马坑等,也都显示着地区、时代及民族的各自的特殊风俗、风格。
一般地说,遗迹是经过人类有觉悟加工的,因而能够反映当时人类的活动。遗迹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一个。古代居址能够提供关于研究社会生产力提高和社会生活状况方面的完整的、重要的资料,据此可以阐明这一遗址当时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内容。发掘古代墓葬,可以研究不同种族的体质特征,了解古代埋葬风俗及墓葬形制;同时通过随葬品可以了解古代工艺水平及社会经济生活与觉悟形态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各种遗迹及遗物的综合研究,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提高史有很大帮助。
人类的历史与地球的历史紧密相连。地球的外观和地貌,就是人类生活的环境。地质遗迹是人类的共同遗产, 保护好这些遗迹是人类的职责。正如人的生活只有一次一样,我们必须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了解地质环境的过 去、现在,正是为了预测未来,保护地质遗迹则是这种探索的基础,而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