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布鞋十大品牌大全

老北京布鞋10大品牌有:内联升、同升和、宝石、步瀛斋、福联升、老美华、京花、福泰欣、梦回唐朝、布雪儿。

聊聊步瀛斋,聊聊老北京布鞋!
老北京布鞋举国闻名,尤其是“礼服尼千层底小圆口儿”布鞋,轻便、透气、还舒服。老北京有句话叫“头顶马聚源(帽子)、脚踩内联升(布鞋)、身披八大祥(衣服)、腰缠四大恒(银票)”,讲究、有派!其实除了内联升,还有一家老字号鞋铺也非常有名,叫做步瀛斋。
步瀛斋这个字号,听上去很有气魄,也透着一股浓厚的书香气息,压根儿就不像个鞋铺。过去那些个有学问人的堂号爱叫什么斋,喜欢附庸风雅的慈禧太后不是还给自己取个堂号叫大雅斋吗?至于步瀛斋这三个字的来历,目前还没考证出来。只知道鞋铺创始人姓李。能给自己的鞋铺起这么个字号,或许李姓创始人是个读书人,要不就是请有学问人给起的。
步瀛斋位于老北京著名的商业街:大栅栏,创办于清咸丰八年,即公元1858年,前店后厂,以制做布鞋为主。老布鞋也分很多种,像什么胶底的、布底的、牛皮底的,面料也分布面的、缎面的、尼子面的等等。像这种老字号鞋铺出售的、特别是高档面料的布鞋,在过去都不是一般老百姓穿得起的。拿咱们开头儿提到的礼服尼千层底来说,搁到现在您去看看,那些纯手工的也不便宜。
在过去更是穷苦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相当于现在的奢侈品牌,就跟现如今您买个纪梵希、香奈儿差不多。您记得那部经典的电视剧《大宅门》吗?里面就提到过这事儿:白七爷走在大街上,因为一点儿摩擦跟一个穷人叫郑老屁的打起来了,把老屁扔河里去了,媳妇儿新给做的布鞋完蛋了。把郑老屁挺大个老爷们儿心疼的直掉眼泪,七爷到鞋店赔了老屁几双千层底,鞋店掌柜的问老屁:“知道这鞋多少钱一双吗?”老屁说不知道,“两块。”
把老屁吓得够呛:“买袋儿白面才多少钱哪?”据我所知,民国时期,在北京买一袋洋白面(也就是进口的、机器磨的,四十斤一袋)大概是一块四左右。当然您不能拿现在的标准衡量,如今您用一袋儿白面钱买双鞋,肯定不能算贵。可是过去穷老百姓连白面都吃不起呀,一双布鞋比四十斤白面还贵六毛,您想老百姓舍得穿吗?过去一般人家里,都是用旧布打袼褙儿、纳鞋底,自己做布鞋。
家里条件好点儿的才去鞋铺买成品,过年的时候要是给孩子买双新鞋,那就是很好的新年礼物了。劳动人民一般也不穿那种圆口布鞋,那叫便鞋,用现在话说叫休闲鞋,穿着舒服,可是干活不跟脚,蹬不上劲儿,那是给不参加体力劳动的人预备的。参加劳动的人穿那种长脸儿的,能盖住脚面的那种洒鞋,还有双脸儿洒鞋,也叫懒汉鞋,后来有了塑料底的,北京人叫它“片儿懒”。
当然像步瀛斋这种老字号鞋铺,也出售这种洒鞋,由于面料一般,做工也相对粗糙,所以价格便宜,面向的是劳苦大众。而那些高档面料儿、做工精细的,服务对象则是那些达官显贵。不管是内联升还是步瀛斋,其实起点都很高,都是靠做官靴起的家。在封建社会、那个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时代,服装鞋帽都是有等级限制的,普通百姓是不能穿靴子的,特别是这种官靴,也叫朝靴,是做官的老爷们“上班儿”时穿的。
据说步瀛斋当年就是靠揽到这种生意、为官儿老爷们制作官靴而创办。后来为了扩大销路、丰富产品,才开始制作各种各样的鞋。其中的代表产品就是千层底,所谓千层底也就是纳底布鞋,在中国的起源很早,山西侯马出土的古墓中,武士跪像的鞋底就是这个样式,由此可以证明,早在周朝,纳底布鞋就已经问世,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由于鞋底是用白布打成袼褙,用麻绳将很多层叠加、缝制在一起,因此得名千层底。
千层底布鞋经过长久的发展,到了清代达到全盛。步瀛斋的千层底是他们的传统产品,以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工艺独特、舒适耐穿而著称,打袼褙要用整块的白布,不能用碎布,就连纳底的麻绳都得用上品,纯手工的千层底,是人工一针一针的纳出来的,这很讲究手艺,鞋底纳得要平,线走得要横平竖直,针脚还得匀,每平方寸80—100针。
这样的千层底穿着才柔软舒适、透气吸汗、而且不走样、不变形。笔者本人便是千层底布鞋的“忠实拥趸”,平常基本不穿皮鞋。说到皮鞋,步瀛斋还是老北京最早经营皮鞋的老字号。上世纪三十年代,步瀛斋的经营者发现仅靠手工布鞋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于是开始从上海等地购进皮鞋进行代销。
解放以后,步瀛斋的门店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了陈列商品的木橱窗,产品也进一步增加。后来在文革时期,步瀛斋曾改名“工农兵”鞋店,后又改为“东升”鞋店,老的步瀛斋匾额被砸烂,直到一九八三年才恢复老字号,并且请著名书画家溥雪斋题写了新的牌匾。
如今的步瀛斋,即经营传统的男女布鞋,也销售各式皮鞋,还有不太容易买到的、深受老年朋友喜爱的传统棉鞋,俗称“棉花篓”、“骆驼鞍儿”等,产品远销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内蒙重庆、湖广四川等十多个省市。对了,上文提到的马聚源帽店,就跟步瀛斋在一个门店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