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流年,光阴不回。”试想再过十年,我已是知天命的年纪。
这个年纪里,一切得,一切失,一切显,一切忍,都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风景,稍纵即逝。因此,我最想对十年后的自己说的一句话是:“珍惜当下,把每一天,都过成人间值得!”
首先,我想我会把健康排在第一位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源自于前几天,得知一位朋友得了喉癌晚期的噩耗。
记忆中,他是一位乐观,外向的人,喜欢爬山,喜欢涉水。为了结交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他还组建了一个几百人的微信群。每到节假日或者周末,他都会定期组织自驾游活动,邀请大家和他一起享受这份自驾的美好。就是这么一位热爱生活的人儿,上天居然毫无垂爱之意。
我在惊讶、心疼之余,只能默默为他祈祷,希望他能渡过这一劫难。
同时,我自己对于运动也更加上心。再不像从前那样三天打鱼,二天晒网。之所以这么积极和努力,是因为我希望给十年后的自己,保留一个健康的身体。以愉悦的状态去享受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旅程,将那些美好过往存储于大脑,静待生命走向终结。
其次,我希望自己在写作上能小有成就
一直以来,看书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总有那么些时间,我会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无法自拔。它让我时而如沐春风,时而跌落云端,或许,我迷恋它的原因也源自于此吧。
那一个一个类似于方块一样的小精灵搭建起来的事物,真的很神奇。当它们搭建成散文时,你会惊诧于成品的优美。当它们搭建成小说时,你又会随着情节的起伏,时而乐,时而哀,时而苦,时而甜。
这种看书的爱好,我想应该来自于小时候父亲对我的影响。
记忆中他是一位极其爱书之人。他有一个大大的书柜,里面装满各种各样的书籍。从我的识字能力能独立看完一篇文章开始,我便经常在那个书柜边徘徊,在那个书柜里翻找。
世界名著,四大名著,这些书都被我统统翻出来看了个遍。虽然当时的我年纪尚小,对故事产生的背景很是懵懂,大多时候更关注情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回看第二遍,第三遍时,终究都还是弄懂了。
书看多了,我便萌生出想写文章的想法。不过这种想法刚处于萌芽状态,便被繁重的学习任务搁浅了。
长大以后,出生社会的我很长一段时间,对那些世俗喧嚣乐此不彼。杯觥交错,灯红酒绿的生活让我一度迷失自我。年少时期养成的看书习惯早被我抛诸脑后。更不用说曾经萌芽过的文字梦想。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烟花空散,岁月空流。蹉跎岁月的我,终究意识到自己这些年的空虚和浅薄。于是远离喧嚣,重新回到孤独的角落,慢慢拾回自己的文字梦想。希望用十年的努力,换来小有的成就。
最后,我希望能与相爱的人长相厮守
记得席慕容曾在《一棵开花的树里》写到:“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这段话曾伴随我走过情窦初开的花季,走过迷蒙的雨季。虽然脚下的道路泥泞不堪,但我终将还是看见了前面转弯处,那份烂漫的风景,求来了我的一世尘缘。
虽然,这份甜蜜与幸福随着所爱之人的背井离乡,而变成一种守望。留下来的我,每每想起便会心疼于他的忙碌,心疼于他每月四次往返的舟车劳顿。但同时,也欣慰于他的这份坚持。
为了这段缘分,这些年他的飞行距离估计都能绕地球好几周了,但那份彼此相守的承诺依然遥遥无期。
于是我每周的情绪,随着周五晚上接他时的欣喜,周日下午送他时的失落,周而复始的波动着。虽然没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份“凄凄惨惨凄凄”,但每日的盼望之情还是格外强烈。
“默然相爱,寂静欢喜。”桑央嘉措的这句情话或许是对这份尘缘最好的诠释。
流年似水,潺潺而过,繁花落尽,一地忧伤。十年的岁月,转瞬即逝,十年后的自己,或许已是华发苍苍。
但无论世态如何变迁,我仍然会信守那份承诺,伴你晨钟暮鼓,伴你阅尽世态炎凉。因为至始至终的那份守望,终将是因你在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