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孩子从熟悉、自由的家庭环境来到了陌生的幼儿园,受到规矩的约束,自然会有一些压力,甚至难以适应。
家长了解孩子的6大特点,因势利导,帮助孩子尽快适应环境变化。
一、认知范围扩大
3-4岁的孩子,身体、动作和语言都有较好的发展,这使得他们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幼儿园适应集体生活的的能力。
他们的身体不像以前那么容易生病,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所增强,精力也更加充沛。
他们的动作比较自如,能掌握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语言方面也能简单的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孩子们开始自发的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
幼儿园生活范围的扩大,能引发孩子在生理发展上的变化,从而使他们的认知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迅速发展。
作为家长,首先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在给与鼓励和帮助。
二、情绪作用大
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容易受情绪支配,容易激动且激动起来难以控制。
他们常常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哇哇大哭,这时候和他讲道理几乎毫无用处。家长选择抱抱孩子,让他感到亲切,宣泄情绪,等逐渐安静下来再进行教育。
小班幼儿情绪不仅受成人影响,小伙伴们之间的交往对他们情绪影响也很大,小伙伴们的游戏、玩耍也让他们觉得有趣,更具有吸引力。
家长要了解孩子目前的特征,合理进行引导。
三、认识靠行动
3-4岁幼儿思维特点是“先做后想”。
他们不会规划好后再行动,比如孩子们搭积木,拿到积木后就开始搭,搭完之后拼出了一个形状,孩子才会说 “ 看我搭的楼房 ” 。
他们的注意力也和行动密不可分,当他们看绘本时,也常常用手去指点,所以,要让他们注意听讲,必须让他双眼注意讲话人,手上不要拿任何玩具。
家长要熟知这个特点,需要孩子专心做事时,不要有外物的干扰。比如吃饭时,不看手机,不拿玩具。
四、模仿中成长
模仿是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模仿中学习和成长,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
4岁前的孩子已经会模仿,但是由于能力受限,模仿对象较少。3-4岁后,看到别人做什么、说什么,自己也总想做。在做游戏、玩玩具时也总想和别人一样的角色,一样的玩具。
同样,成人不容易察觉的行为小节,也会被孩子模仿学习,包括不良行为习惯。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五、常把假象当真实
3-4岁孩子,感受器官发展不协调,不完善,缺乏生活经验,很容易把想象和现实混淆,将时间和空间混淆,家长不要武断的认为孩子撒谎。
孩子们会把故事中的情节说成自己的事,说的自己“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这也正反映出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家长要满足孩子的表现欲,经常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正确引导孩子度过“现象与现实混淆”的时期。
六、常把动物或物体当成人
幼儿思维中有“拟人化”的特点,经常把自己放在喜爱的童话故事里。
家长要理解和接纳孩子这一特点,并借此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如用拟人化的口吻与幼儿做游戏,并把需要灌输的知识融入其中,效果比空洞的说教好的多。
作为家长,能充分的了解小班孩子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教育,往往事半功倍,孩子也能在愉快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新入园的焦虑期也能更平稳的度过,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