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30字(元宵节的来历简短最佳答案)

元宵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古人称“夜”为“宵”,“元”是伊始,初元,第一个。所以每年正月,即农历的元月。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历史非常久远,要真正去探源究底,估计要追溯到上古的月圆崇拜和历法推演。而且以“元宵”命名正月十五,其实和“中秋”、“春节”、“立春”等性质是一样的,只是记载日子的一个书面称谓,本身并没有其它特殊意义,是长久以来发生在这一天的事情,为它们强行附着上人文意义。

最早关于元宵节的历史事件应该是发生在西汉初年的“平吕”。

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汉惠帝死后吕后专政,扶植前少帝,后少帝。前少帝非亲生,在位四年,被吕后废杀;后少帝则在吕后死后,被群臣废杀,并迎立汉文帝,恢复刘氏皇族正统。

文帝深感自己皇位和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最关键的是在西周即开始的宵禁,在这天终于开了个口子,让老百姓的情感得以释放。正月十五这天成为男女相约,互相接触的“合法”的日子。

一旦官方推广接近了民意,这种节日就飞速得到民间认可,流行起来。

像为了纪念介子推定下的官方节日“寒食节”,虽然官推力量非常强大,但是让人吃冷食、禁娱乐的措施不得民心,甚至官家也偷偷破禁,这些不合民意的节日也因此逐渐失去市场,最终消失。

而正月十五成为特色“元宵节”还不仅仅因为官推和民爱。毕竟官推会跟随朝代消散,而民爱随着风气逐渐开放,宵禁解除,这种特殊日子也就失去了意义。

正月十五得以强大长存到今天,与宗教纪念日更加息息相关。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当时还没有佛教西来,道教也还是散存于各类多神教,而“太一神”就是当时最重要的神祗,因此正月十五这个日子就非常重要。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因为这个日子的重要性,在佛道教形成之时也被各类文化思想吸收。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生。沿袭到道教,正月十五因此成为“上元节”,要举行天官祭祀,加重了这个日子的文化意义。

同时,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

正因为官推、民爱、道重、佛亲,正月十五“元宵节”因此深入民心,成为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之一,传承至今天,也必将随着中华文化的渊源继续流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