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每回读后感50字(水浒传1到120回读书笔记)

关于《水浒》的认识大方向两个:

正统的观念是封建统治的压迫和劳动人民的反抗。一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是造反行为。

我从以下几个角度说说感想:

1.文。首先宋朝是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文重武轻的开始。社会发展,印刷术和造纸术的进步,以及统治者的需要造成文化繁荣,文人地位极速上升,武人地位极速下降。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时间太短,文人群体的数量积累还不够,很多有点文化的人被重用。例如高俅这些人。会诗文,但远远够不上治理国家。还有就是文官地位急促上升,造成的虚高的心理状态,为官的德行不够。《水浒》中很多县令、知府都是看轻武将,肆意打压。并且文官之间为了压制武官,相互勾结,形成了很多的派系。联想后面的明朝更是严重。所以,社会积累很重要,不能过度,不能过急。

2.武。宋之前的朝代,一直都是文武合用治世,但是武重文轻。也就是武将也担负管理国家的重任,所以就有很多的军师和谋士等。所以,相比而言,宋朝的武人是有这么很深的传承。武人肯定不甘心于被文人欺压 所以就会有反抗。而且这样的人数量庞大,宋江这样的都是有不俗的武艺的,能作为师傅的。武人失去权力,不服气,文人治理国家经验不足,压制文人。所以,国家就会很乱,容易衰败。

3.酒。中国酒文化自古盛行,《水浒》中特别明显,有争斗的地方,有武将的地方就会有酒。既体现了他们的豪气、义气,也同时把作乱和酒联系在一起。酒能壮胆,也能乱性。这可能也是《水浒》一个非常大的特点。

特殊人物,宋江,在《水浒》中是一个文人还是武人?

看电视剧,我们都知道他是文人,手无缚鸡之力,有礼热情。但是在原著中他是孔亮和孔明的武艺师傅,武艺肯定不俗。所以,我觉得是穿着文人外衣的武人,因为他也是经常用武人的思想计谋解决问题。例如,杀阎婆惜,设计秦明,结交的都是武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