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中生活作文(我的初中生活满分作文800字)

我的初中生活

作者 | 刘希祥

1976年8月,我被推荐上了小关联中(当时初中学校由办学服务村联合办学,称联办中学,简称联中)。当时学校有三个教学班,其中新招六年级两个班、七年级一个班,我被分到六年级一班。

学校位于小关村东头,小安公路北邻。当时学校有两排房子,都是土坯草房。办公室在南,教室在北,南边靠西是办公室和教师宿舍,共4间,其中中间2间是办公室,东、西两边分别是男、女教师宿舍各1间,北边是教室,共9间,其中西边一口是三间的,其余3口是两间的,办公室后边一间稍矮一点儿的西屋是伙房,伙房前面有一棵大梧桐树,东边靠北是厕所,厕所南边有一个沼气池,校门口朝西,大门是用木头板子订的两扇木门,校园受地形影响不方正,南边稍窄,东边院墙也不是直的。操场在校园西边的一住户南边,与学校隔一段距离。

那时学校不组织上晚自习,我们早上6:00前到校,下午5:30左右放学,冬天放学稍早一些。小关村的学生回家吃饭,其它村的学生带两顿饭,吃饭时,我们拿出自带的煎饼,就着辣疙瘩咸菜,家庭经济条件稍好一点儿的,有时会煎上小咸鱼,喝着学校免费提供的白开水,个个吃得津津有味。

当时初中学制二年,课程设置为语文、数学、物理、政治四科,七年级增设化学课。政治没有课本,主要学习毛主席著作、时事政治和中央领导人讲话。

当时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学校师生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仍然以政治学习为主,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坚持开门办学。新生报到第二天,我们就开始搞勤工俭学。首先安排学生捞铁砂,学生自愿结对,没有老师带队,于是我们就三五成群地到周边河道去捞,一直捞了大约20天,平均每生捞1000多斤。那时师生安全意识都很淡薄,记得有一次,我们正在大河捞着铁砂,突然电闪雷鸣,乌云翻滚,却没有下雨,因此,我们没有在意,可是过了一会儿,从上游涌来了大水。原来虽然我们这里没有下,可是上游却下了大雨。于是我们拔腿就跑。大水过后,我们捞铁砂用的水桶都被冲走了,要不是我们发现及时,可能会发生人被冲走的危险。

然后,我们帮助生产队割草沤肥,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沂山林场打农药,秋收过后,我们复收地瓜,又上山摘松球,之后上山割荆条,聘请当地条编师傅教学生编制花篓、架筐、苹果篓子等,每逢大关集去市场卖条编,有的学生编得很好,毕业后在家搞起了条编家庭副业。

1977年春,学校异地新建,校址位于227省道小关大桥西的团山子前坡,共建校舍29间。其中,教室18间,办公室、教师宿舍、仓库9间,伙房2间,没有院墙和大门。建校期间,我们去小关窑厂下窑出砖,有时窑室里温度很高,我们的头发都被烤焦了。1977年8月,我们搬进了新校,搬入新校后,校园高低不平,我们停课一个星期,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己动手,整平了校园,开垦出了操场,建起了篮球场。

1977年,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取消了推荐升学制度,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弥补文化大革命期间因消弱基础知识教学所造成的损失,从基础知识教学抓起,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改革,大胆创新,自上而下理直气壮抓教学。

那年冬天,全校所有年级开始上早晚自习,当时我们这里还没有架高压电,同学们就用墨水瓶和小推车内轮胎充气嘴子造成小煤油灯,灯头小,亮度不够,灯头稍大,油灯烟大,教室里40多盏灯,一会儿就“硝烟弥漫”,晚自习后,我们的鼻孔都被烟熏黑。后来,学校就用勤工俭学挣的钱给每个班级买了盏汽灯,从此解决了早晚自习照明问题。

学校要求学生早上5:30到校上早自习,可是由于我们家里都没有钟表,时间把握不准,不是早,就是晚。有一次,我们怕迟到,一觉醒来,我们五个人就约合一起去了学校,到校后发现老师们还在给我们批阅作业,于是我们又回家了。

冬天,教室里没有炉子,我们师生就自己动手,用报纸贴门窗内缝,窗外用土坯积起来,再上山砍树枝,树枝运回后,用斧子剁成60-70厘米一截,垛在教室里,上早晚自习时,在教室里就地生火,火头有时冒2米多高,一会儿课桌上面就落厚厚一层灰。尽管如此,很多同学的耳朵和手上都冻出了冻疮。

1978年4月上旬,我们加班加点学完了七年级全部课程,由于去年开门办学,搞勤工俭学,帮助生产队农忙,导致六年级课程我们都吃了“夹生饭”,因此复习六年级课程难度很大,如果重新学习,时间不允许;不重新学,好多知识我们不会,于是老师们就把六年级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根据重点、难点刻板油印成学习资料,从而节省了时间。第一遍复习还没有结束,县教研室就下发了考试范围,根据下发的考试范围,还有很多内容因课本上没有而没有学,数学科较多,例如:韦达定理、无理方程、切线定理、割线定理等,老师就找来文化大革命前的课本,再次刻板油印成教材。

我们的任课教师几乎都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参加工作的,他们上学期间,实行“开门办学”,开展“学工、学农、学军”和政治活动,占用大量时间,文化课学习时间不足,因此,他们业务水平普遍较低,但是,他们在工作上都兢兢业业,孜孜不倦,一丝不苟,对学生要求都非常严格。那年是第一年辅导学生参加升学考试,没有经验,有些问题需要和我们一起商讨,共同研究,哪是重点,哪是难点,哪是考点,怎样出题,占多少分值,他们全都不清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6月下旬,全县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各校自行组织了一次模拟考试,考试及答卷情况分析上报,我校各科成绩均非常低,我是班里的优秀生,所考科目都不及格。据了解,这次考试是为那年全县高中统一招生考试命题打基础的。由于10多年没有组织高中招生考试了,这期间倡导开门办学,各学校都没有按部就班组织教学,课本内容也精简了许多,试题难易程度不好把握,于是,组织了那次摸底考试。

7月份,我们参加了两次升学考试,第一次是12、13号在大关中学考点参加了全省中等专业招生考试,下旬(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在大关小学考点参加了临朐县高中招生考试,这次考试是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答卷,由于小学的黑板小,有的科目在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吹哨提示时,还没有抄完题目。这两次考试,考试科目都是语文、数学、理化(合卷)、政治四科,时间是政治60分钟,其余三科分别是90分钟。考试内容基础知识题较多,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占了20分,化学有写分子式和配平化学方程式,语文有给汉字注音、造句和解释词语,政治就是五个简答题,各科均没有选择题。

那年,我考入了县重点中学—辛寨中学。

刘希祥,男,一九八一年八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在大关初中任教。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