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度杯原理健康安全吗(55度杯夹层的水有毒吗)

摇一摇就能迅速将热水降温到55摄氏度的“神奇杯子”正在为更多普通大众所知,当然不仅包括其外在,也包括先前不为人所知的内在。

以智能硬件身份登场的55度杯

国内知名设计公司洛可可旗下的五十五度科技公司于去年11月正式推出“55度杯”。

将热水倒进杯子,摇一摇稍等片刻,水温就能迅速降到55摄氏度。等到水变冷了,摇一摇,水温又会回到55摄氏度。

拥有这般“神奇魔力”,55度杯很快就受到了智能硬件圈的热捧。298元的身价不菲,却仍然挡不住尝鲜者的好奇心。这款智能水杯在淘宝众筹已经募得约122万,而其目标金额仅为20万。

得益微信营销,55度杯全民爆火

出乎意料的是,55度杯其后开始跳出智能硬件界,并以微信营销这一载体为更多普通人所知。各地不断有商家利用“转发微信免费送55度杯”的方式来对55度杯进行大肆渲染和宣传。

“热炒”之后,必然是快速的“反击”。很快网上就有人曝出不少公众号送55度杯是假,骗粉丝才是真正的目的,甚至还发现骗钱的账号。而就在这两天,一篇名为《55度杯的骗局,是天真的悲剧!》的网帖揭秘“神奇”55度杯的原理是采用三水醋酸钠的结晶功能,并称55度杯不是高科技,成本仅十几元。

皮囊包裹下的杯子的里子是这样的:三水醋酸钠,92%该物质作为储热剂,5%十二水磷酸1氢钠作为形核剂,3%明胶做增稠剂,相变温度大约正好55度!这就是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其实一大类融盐的相变温度都在五十度到六十度之间,但是就这个55度的配比最便宜。其他的就是一杯子!

说个对比鲜明的例子,我们用的一种暖宝宝的主要原理就是三水合醋酸钠的结晶放热,而这种暖宝宝的市场价是1块钱一贴,可以想象,所有的材料加起来不过5块钱,所以所谓的55度杯,不过是比普通的杯子成本多加了几块钱而已,若是批量生产,估计整个杯子成本不过十几块钱,298元,298元,298元,298元,谁信谁傻逼!

网帖还揭露了转发送55度杯的活动本质,“基本会让中奖者出邮费,然后赚差价,要不就是直接骗了邮费不发货。”

这篇文章对“正品”55度杯298元高价的抨击,引起五十五度科技的关注。官方随后发表声明称文章所描述的55度杯是仿冒品,并强调正品采用专利纳米级相变材料。

而“正品”55度杯一直是这样描述杯子的工作原理的:

在食品级不锈钢夹层中,贮存一种纳米级传热材质,它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可逆的固液转换。当水温高于55度时能够快速把热量传导到杯壁并存储起来,使水温降到55度左右,当水温低于55度时,该材质会慢慢的释放热量。传热材料为纯物理相变环保材料,导热速度快,热贮存效率高。

看到此,想必大家已经基本掌握55度杯事件的来龙去脉了。

55度杯事件背后的真问题

笔者认为,作为拥有55度杯设计原型的五十五度科技如果能拿出相应的生产专利,用专利证书来代替一纸声明的话,不仅更具说服力,相关的仿冒企业也将很快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停止侵权行为的继续蔓延。

当然,得益微信营销而大热的55度杯究竟算不算是一场骗局,也有待商榷。或许,其充其量只是一种“老套”的营销方式在新媒体上大放异彩而已。而管控力一向做得比较好的微信平台也已经开始了对这种诱导转发朋友圈的营销方式的严厉打击。

回到55度杯本身,不少人对“正品”298元的高价颇有微词。但任何一件产品(尤其是高价的产品)都不能单以硬件本身的物理成本来计算价值,还需要把设计、研发等各种各样的成本费用也算进去。当然,55度杯究竟价值几许,不同人心目中会有不同的答案。

虽然不同厂家会因为采用不同原材料而导致成本价格上的差异,采用不同保温材料也会导致最后水温有多接近55摄氏度的差异。但55度杯产品的原理已经明了,不管是采用所谓高价的纳米级材料(当然包括但不限于),还是用成本低廉的三水醋酸钠材料,这个“神奇杯子”背后的工作原理就是这般简单。

所以不管售价十几、几十还是298的55度杯都谈不上有多高科技,而“正品”55度杯也更多地是在营造一种“魔幻”氛围以及一种“新生活”观念。作为这样一款“新兴”品类,我们显然不能单纯以其实际成本价格来作为参考。至于其现有的品牌溢价究竟合不合理,我们目前也不好判断。

然而在山寨和低价复制、替代品依旧横行的中国,如果价格高高在上的“正品”55度杯仅凭其先发优势,而没有与之匹配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持续更新的品牌溢价和用户粘性(苹果产品的高溢价和粘性更多地也是靠其产品本身说话),在这波全民热炒的浪潮之后,笔者依然为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到担忧。

此外,犹如早前争议颇大的空气净化器“伪智能”问题,国内对诸如“智能水杯”这种有别于传统水杯的新兴品类也尚无行业标准可言。正如一位网友所言:

有多个厂家生产,外表一样,内部设计和用料不一样,有差有好,现在没有一个行业标准,购买慎重!这种情况就好像刚出移动电源的时候,质量参差不齐,没有一个标准说怎样才好。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