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
宋 /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
清晨,孩童们把铜盆里结冻的冰剜下来,
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锣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
突然冰块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品读】
说到对儿童的喜爱,对儿童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精妙表现,当首推现代著名的画家、散文家、音乐教育家、美术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翻译家丰子恺,看到这张长长的名片,应该猜想一定是个极其有趣的灵魂。在他的画作《豁然开朗》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话,和大家共同体悟:“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在丰子恺的童心世界中,可以随心所欲地提出一切愿望和要求:房子可以掀开屋顶,以便看飞机;睡床里可以要求生花草,飞蝴蝶,以便游玩;凳子的脚可以穿鞋子;房间里可以筑铁路和火车站;亲兄妹可以扮演新官人和新娘子;天上的月亮可以摘下来……
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子,每个小孩都会成长为大人。不止丰子恺,历代的诗词中,都有一些萌娃让我们的生活陡然间妙趣横生,忍俊不禁。白居易《观游鱼》写到“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叶绍翁《夜书所见》中“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最热衷于穿行在儿童世界的诗人,莫过于本诗的作者杨万里。他简直就是一位“童诗达人”,随时随处都在记录最真实的童趣。午睡后,“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下雨后,“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田野间,“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湖面上,“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z h à o )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每个画面都天性烂漫,澄澈无伪,孩子们的本色出演,赐予了我们生命中至真至暖的美好时光。正如电影《老师 ? 好》中的金句:“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
接下来,我们回到杨万里的《稚子弄冰》。解读这首诗需要把耳朵竖起来,聆听各种声响错落而成的冬日晨曲。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前两句交待了时间、人物、事件,视觉上色彩明丽,动作描写真切细致。冬日清晨,孩子们急切地跑出室外,看)出。接下来,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如何能玩得更尽兴。有人就从家里拿来几根彩线,把硕大的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锣来敲打。金黄的铜盆、晶莹的冰块、彩色的丝线,让这个本应宁静苍白的冬日喧闹起来,绚烂起来。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后两句连用喻体,写出不同的声音和心理起伏。这个冰锣敲起来发出水玉般穿林而过的高亢之音,正在得意之际,却不小心敲碎了掉在地上,发出打碎玻璃的清脆声。一块冬日里随处可见的冰,在孩童的世界里变成快乐的源泉。诗人把冰比作“玉磬”和“玻璃”,不正是透亮纯真的童心吗?
此诗全在一个“稚”字,因为稚气未脱,生发无限乐趣。孩子们寒天弄冰的欢欣,结伴敲锣的憨态,锣碎掉地的失望,一场游戏就这样活泼泼地上演、落幕。这一刻,孩童自得冰乐,老者因童而乐,各乐其乐,相映成趣。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总是迫不及待地渴望长大;当我们真正走向苍老之际,却在无限深情地回味童年。世界未知时,我心纯净;世界已知时,我心清宁。此时,这一老一小,神秘地相视一笑,烂漫成永远无法猜解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