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王维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诗意境悠远,意味深长,苏轼曾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鹿柴》便是代表作之一。
鹿柴,‘柴’通‘寨’,原指的是养鹿的寨子,在此指的是诗人隐居之地。
【原文】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赏析一】
这是一首山水诗,描绘的是傍晚时分山林幽深静寂的景色。
诗的前半部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字突显了山的清静,“但闻人语响”,通过听觉感官的感受,衬托出山林的幽深,在视觉上是“不见人”,在听觉上是“闻人语”,将人的感受与情境结合,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体。
诗的后半部分,“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写的是诗人返回到深山树林之中,看到夕阳照在青苔上,初看与前半部分矛盾,诗人由于身处空山深处,造成视野狭小,无法看见行人,只能听到人声。而后面却又写返回山中,给人感觉前后境界不一。仔细想,应该这么理解:诗人应该看到天色渐晚,便起身往回走,因为在深山之中,视野不开阔,只听到路人的说笑声,但不见其人,更加感受到空山的清幽,又不觉返身走回深山树林中,便看到夕阳“复照青苔上”。
这样一理解,全诗仅仅二十字,诗人内心感受却经历两次转变,由前两句映射出的寄情山水发展到后两句因空山景象而触发的更深层次的情感。
这首诗应是其后期所写,前期诗人热衷政治、有远大抱负,因安史之乱,诗人隐居山林,生活热情没有完全消失,对大自然有浓厚兴趣。
此诗后两句寄情于景,作者对国家未来、对自己的远大理想犹如这夕阳余晖复照“青苔”。并未完全心灰意冷,而是希望国家能像夕阳一样仍能发光,自己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一展宏图。全诗流露出诗人的一丝无奈。
【赏析二】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诗是《辋川集》二十首之一。王维的这首诗为我们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场景:看不到人但能听到有人说话,阳光照耀着青苔。不过有一点可要注意了,这里的柴可不读chai而是读zhai(寨)。因为这是鹿柴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个处所。
这首诗的第一句写的是在空空的山中看不到一个人的影子。第二句写的是虽然看不到人但是能听到有人正在说话。这个和红楼梦中凤姐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诗的第三、四句写的是夕阳返照射入树林深处,又有一部分光线落到青苔上面。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深林神秘莫测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而青苔则事实实在在的在自己的眼前,草绿色的青苔、金黄色的温暖的阳光交织在一起,多么的温馨、多模的和谐想来诗人此时定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总的来说,诗的前二句写幽静,因声传神;后二句写幽深,以光敷色。
这首诗写出了大自然的可爱、美丽,令人神往,突出了王维写诗的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充分表达了王维对山林生活的喜爱,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其中第一句和第二句似乎有一些矛盾,其实不然这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首先告诉你这儿看起来似乎没人,但接下来又告诉你这儿有人说话的声音,让你在失望之后蓦地生出一份惊喜之情。
不得不说,这首诗确实是经典之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