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起卓别林的名字,许多人就会想起一个身穿肥大裤子、脚蹬大头皮鞋、头戴礼帽、留着硬毛刷胡子的绅士流浪汉形象。在无声电影时代,卓别林已经是驰名世界的喜剧演员。
值得注意的是,卓别林先生的电影,大多数都是自己编导,自己主演,自己制作背景音乐,其中也不乏极具反应社会意义的内容。
这位英国著名电影艺术家卓别林在电影事业上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作为国际和平人士,他在1953年获得了国际和平奖金,1954年6月,卓别林在住地举行了和平奖金仪式,当时到场的还有加几个中国记者,卓别林表现得十分高兴,他说曾经去过一次中国的上海,新中国成立后,他也十分想去中国,还想看中国电影,尤其是中国的民间传说,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
鉴于卓别林对中国的友好感情,当时正在日内瓦开会的周总理很快便听到了这个消息,周总理也看过卓别林的电影,于是便让外交部转告卓别林,可以满足这个他的的这个愿望。卓别林听到外交部长的话很是高兴,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想见见中国的周总理。
卓别林的喜剧短片刚刚传入中国时,周恩来就曾观赏过
卓别林生于1889年4月16日,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李大钊同岁,他的第一部电影是《谋生》,也就是从1915年开始自编自导自演,当时中国已经传入了电影。
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
如此来看,中国的电影诞生不算迟。实际上,早在1896年,在上海就已经出现了外国影片的反映记录,当时卓别林还是个不到10岁的舞蹈演员。卓别林的童年也不算幸运,1901年37岁的父亲去世,卓别林从小便做过很多工作,比如卖花童、理发店小工、医生的小工,还有报童。
1903年,他的哥哥出海归来,知道卓别林有登台表演的天赋,便让他毛遂自荐,去一个剧团面世,很快,他得到了一个在《侦探福尔摩斯》中当报童的角色,也就是这个经历,让他逐渐在表演行业逐渐崭露头角,1908年卓别林第一次出演主角,越来越红。
这一切,和他的天赋和努力不可分割, 1914年,卓别林的处女作《 谋生》上映,1931年因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别林来到伦敦,转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时代》。据卓别林本人说,在1937年前后,他曾来到过中国的上海,并还停留了一段时间,对中国的印象并不陌生。
在这期间却接触到了很多中国的知名人物,梅兰芳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二人不仅仅一同用餐,而且还常常一起看戏,共同探讨舞台上的艺术,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周恩来作为共产党的领导人,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官,对于卓别林的电影也看过,周总理对卓别林表示,在40年前就看过他的电影,也就是外国电影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这足以说明卓别林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周总理说,卓别林的无声影片《城市之光》实际上是一出杂糅着喜剧成分的悲剧,在这里,卓别林不但鞭挞了“高贵”的“上等人”,而且以极为巧妙地隐喻讽刺了整个社会。
所以,当听说卓别林想看中国的电影,这对于新中国的文化事业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恰好周总理有时间,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史称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在这样的场合宴请一位世界知名演员,可见周总理的胸襟和远识。
卓别林听说周总理要宴请自己,感到十分意外
得知卓别林想要看《梁山伯和祝英台》,周总理嘱咐外交部交际处处长王倬如,考虑到卓别林是世界级别的艺术大师,以及他对中国电影的浓厚兴趣,可以专门给他安排一个电影专场,专门播放中国电影。
1954年6月18日,王倬如前往卓别林的住处,在一个电影院为卓别林播放了中国的电影《梁祝》,当时卓别林听不懂中文,周总理还嘱咐给他安排了一个翻译员,卓别林特别感动,看完后可以说是潸然泪下。
影片放完后,王倬如曾专门询问卓别林,对中国的这部《梁祝》有什么意见,卓别林表示,这部电影十分感动,表演的非常出色,对于他来说,非常有意义,甚至也的得到了很多灵感。
卓别林说,梁山伯临死的那一幕,作为台下观众一定想仔细看看梁山伯的脸部表情,但是距离太远看不清楚,假如能有梁山伯临死前的脸部特写镜头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些,更能感动人些。
当然,这些意见都是从专业的角度说的,作为一个西方人,卓别林也十分想和中国的电影大师交流,在和王倬如的谈话中,卓别林也说,看完中国的电影真的是意犹未尽,还想看看中国的《白毛女》,甚至还想尝尝中国的茅台酒。
对此,王倬如把卓别林的意见和想法告诉了周总理,周总理又派人转达卓别林,希望有空到中国参观做客。没有想到,卓别林向王倬如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他说,希望可以见见中国的周总理。
要知道,卓别林虽然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但周总理是中国的政治领袖,想要见到是周总理并不容易,为此,他还专门给周总理写了一封感谢信, 感谢了周总理的安排,让他对中国的印象更好了。
当时周总理下榻于日内瓦莱蒙湖畔,坐落着一幢白色的老式三层建筑,花山别墅。得知卓别林的想法,周总理特别高兴,为了进一步增进友谊,也为了满足卓别林的愿望,周总理答应了卓别林的请求。
卓别林接到中国代表团转达的周恩来总理的邀请电话后,既很兴奋,又感不安。尽管他曾来过中国,但毕竟从没有见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最初卓别林还有点忐忑不安,但见到周总理后,前所未有的亲切感,让卓别林顿时不再紧张了。
7月18日晚上,周恩来特意在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的驻地花山别墅宴请卓别林和夫人,王炳南等作陪。当时著名越剧演员范瑞娟正在捷克参加一个电影节活动,周恩来特意让王炳南给我驻捷克使馆发电报,把范瑞娟请来参加活动。
卓别林说过,当年他曾和梅兰芳有过交流,周总理也知道,同行交流毕竟有话可说,这样细致的安排让卓别林十分感动,甚至一直说谢谢二字。
当他与家人如约来到花山别墅时,周恩来已笑容满面地站在寓所的台阶上迎候。“啊,四十年前,就在银幕上认识您了!”周恩来总理紧握着卓别林的手,热情洋溢地称赞他的艺术才能,这种超乎于常人的亲切感让卓别林感到十分意外。
这样的亲切感,让卓别林顿时不再紧张,而且心里十分暖,两个人的谈话也变得无拘无束起来,卓别林问周总理,现在日内瓦会议怎么样了,周总理非常亲切地告诉 卓别林,现在一切都已经和平解决了,卓别林说:“周总理是决定和战的关键性人物,为日内瓦会议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也说明卓别林对周总理的卓越的政治家风度和杰出的外交家才干深表钦佩。
俩人一起用餐,卓别林说:想给孩子也带一份
和卓别林见面后,周总理安排了一场特别丰盛的饭菜让卓别林品尝,用餐开始前,周总理热情洋溢地给他讲起了当年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奋斗的,实际上,早在30年代卓别林到中国前,他就听说过共产党的毛主席,知道蒋介石一直在“围剿”,如今从周恩来的口中,卓别林更加了解了中国革命的不容易。
濒临绝境的革命军队,如何在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的领导和组织下突破重围、重振军威,仍觉得像是难以置信的奇迹。然而,曾与毛泽东一同参加那一次横贯中国的著名长征、备尝艰辛和痛苦的周恩来,此刻就端坐在自己的对面,显得是那么沉着和年轻。
听周总理说完,卓别林幽默地说:“现在好了,您看现在再也不用走那么远的路了。”言语中,表达了对中国革命胜利的祝贺。周总理听到卓别林的话也开怀大笑,想起来了中国人民奋斗的这些年确实不容易,卓别林也说,当年来到上海时,确实看到很多穷苦人,现在真的不一样了。对此,周总理说希望他回国后,可以到中国访问,问中国的电影事业,指导也罢,交流越好,建立友谊。卓别林欣然答应。
用餐开始后,周总理特地让服务员拿来了已经准备好的茅台酒,周总理说:“我听说你想喝中国的茅台酒,今天就满足你的这个愿望。”卓别林看到茅台十分高兴,卓别林在自己的国家见过不少酒,但中国的茅台他确实没有喝过。
卓别林小试一口便赞不绝口,卓别林说:“这种中国香槟才是真正男子喝的酒!”期间,周总理又让服务员端上来了准备好的中国烤鸭,但是卓别林看到这个烤鸭却连连摆头,周总理不思其解,便问道:“难道这个鸭子你不喜欢吃?”
卓别林解释说:“并不是,而是我这个人对鸭子有特殊的感情,我塑造的很多影视形象都是从鸭子身上得到的灵感,鸭子走路的时候姿态十分有意思,我便开始学习鸭子走路,可以说鸭子让我成名了,所以为了感谢鸭子,我从那时候就不吃鸭肉了。”
听完卓别林的话,周总理赶紧让服务员撤下去,但卓别林又拦住了,他说:“这次是周总理请的,我就当个例外吧,因为这不是我故乡的鸭子。”周总理的幽默让大家又哈哈大笑,就这样卓别林破例吃了这个鸭肉。
卓别林为了表达出来自己的说法,便离开座位,在地上开始了一段滑稽的表演, 那就是他专属的“鸭子步”,周总理赶紧放下碗筷,拍手叫好,大家也连连称赞,真不愧是世界级别的喜剧大师啊。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卓别林对这顿饭太满意了,他品尝后连连称许说:“香酥鸭美香脆,真是色、香、味、形俱佳。”他说:“今天吃得满意,谈得高兴,是非常愉快的一天。”
喝到中国的茅台酒,这是卓别林的钟爱和梦想,用餐快结束时,卓别林又向周总理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他说:“这个茅台酒太好喝了,我能不能带走一瓶?”周总理听了哈哈大笑,对他笑着说:“当然了,这是应该的,这酒送你几瓶都没问题”。
不一会,卓别林带着遗憾的口吻说道:“有点可惜,我还有个孩子没有来,如果他们可以尝到中国的美味佳肴就好了,要是我可以带回去一份给他们就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周总理听翻译说“他想打包一份”时,当即吩咐工作人员,把另一只烤鸭打包好,让卓别林带回去给孩子们尝尝,卓别林一听,激动无比,握着周总理的手说不出话来。
实际上,卓别林的感情生活也非常波折,他和琼·拜瑞分手后,法院便把一个孩子判给他了,他来抚养,后来他认识了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女儿:乌娜·奥尼尔。1943年卓别林和乌娜娶回家,当时卓别林54岁,而乌娜只有18岁。两个人在一起生了几个孩子,生活的也算幸福。
尽管家里孩子多,但他对孩子十分喜欢和关心,在这样的场合可以想到自己的孩子,不愧是一个好爸爸。 卓别林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周总理对卓别林的精神也十分敬佩。
周恩来说:卓别林不愧为当代有影响的艺术大师
这次宴会结束,卓别林一再激动地说:“今天是我毕生难忘的一天!”最后周总理和卓别林还合影了一张。
这张照片为竖版黑白照片,长29.5厘米,宽23.9厘米,便是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与卓别林的合影。照片左侧有周恩来签名手迹:“卓别林先生惠存,周恩来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一日”。
注:关于这张照片,据邓颖超回忆,周总理后来由于不满意自己的签名,又另外签了一张送给卓别林,这张照片的粉色封套上有铅笔字:此件是作废的,已另签送卓别林了。此照片就留在了中南海西花厅。在邓颖超逝世后,这张照片作为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遗物被移交给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后来又被拨交给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收藏。
最后,卓别林将他自己主演的《城市之光》和《大独裁者》两部影片的拷贝赠送给了周恩来,还即兴表演了一段他创造的闻名遐迩的小人物形象。此次会见持续了七个小时,一直到很晚,卓别林夫妇才离开中国代表团的驻地。
在卓别林离开后,周总理感叹地说道:“卓别林为人正直,正像他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一样,不愧为当代最有影响的艺术大师!”这是对卓别林最高的认可。
周总理和卓别林的这次会见,可以说是打开了卓别林和中国电影事业的友谊的大门,比如在后来的巴黎第二届国际戏剧节上,卓别林专程从瑞士飞到巴黎,观看了中国艺术团在萨拉·伯纳尔剧院的演出,并在结束后向中国的演员表示祝贺,对新中国的戏剧事业大为称赞。
据说卓别林后来还观看了中国彩色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看到留下了眼泪,他激动地说:“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希望你们可以多多充分发掘优秀的文化传统。”此后,一直到1977年他去世前,一直在关注中国戏剧和电影,推崇备至。
可以说,卓别林在自己的人生低谷期,遇到了亲切待人的周总理,在这期间,二人相谈甚欢,让他再次感受到了温暖,同样这也是周总理一直以来的个人魅力。
如今,每每在看到那景色秀丽的日内瓦莱蒙湖畔,便会想到周总理和世界影坛巨星查理·卓别林的那次美好的会见。尽管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两位巨人都已去世,但他们的深厚友谊,却被人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