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_李清照知否知否全文

李清照

历史上的李清照?

  • 问题补充:简介,她的作品有什么?历史上如何评价她?
  •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这个网页是专门介绍李清照的.
  • 李清照的诗的创作思想是什么

  • 问题补充:
  •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前期多以闺阁情深的创作思想,后期因北宋南迁,多写家国离恨
  • 李清照写过哪些爱国诗篇?

  • 问题补充:
  • 李清照不仅词写得独树一帜,诗歌、散文也出手不凡。《和张文潜读中兴 碑》、《送胡松年使金》、《打马赋乱辞》、《上兵部尚书胡公》等诗,都是披肝沥 胆的爱国诗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则是 铮铮铁骨的表现。《金石录后序》是李清照散文的名篇杰作。介绍了《金石录》 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同时回忆她婚后三十余年的忧患得失。反映出社会动乱毁 灭文明的现实。语言优美动人,感情真挚,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
  • 如何赏析李清照的《满庭芳(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 问题补充:如何赏析李清照的《满庭芳(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 》?
  • 以梅自况,梅人无隔。读梅读人,明白了以下事理:一边说“又何必、临水登楼”,一边仍吟诗写词,既是悖论,也是命运。因为你就是你,你是李清照,你是个词人。(引申义:写诗作词,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有“病”方吟;诗词不是“无用”的物事,对于作者而言,是聊以遣怀,对于读者来说,是终生受益。)“莫恨香消雪减”,不是不该“恨”(怨),而是恨也无用、于事无补。(引申义:既于事无补,又何必恨?不恨,方能反观自身;反观自身,才能明白怎样安身,如何安慰自身、解放自身。)“须信道、扫迹情留”;“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或许也真的只是李清照的自我安慰、自我鼓励;体味再三,则尤感里头蕴含着巨大的无奈、深深的悲凉。(引申义:或者这也就是“精神胜利法”吧。其对于人类、尤其是对于那些“难堪雨藉,不耐风揉”的生命个体,是需要的。)
  • 李清照的《满庭芳(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 》中

  • 问题补充:李清照的《满庭芳(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 》中“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怎么理解?
  •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无人来往,孤身一人以梅为伴,这种
  • 谁能帮我扩写一下李清照的<武陵春>?

  • 问题补充:要求500字,就在今天昂
  • 一夜狂风过后,漫山的花竟全布凋零了。花啊,你怎就如此脆弱?她叹息了一声,抬起头,强烈的阳光让他眯缝起了眼睛。已经快晌午了,还要去双溪的,怎么也得准备一下,她想。她曾经是爱美的,每个清晨她都会早早的起来,细细的打扮。那是她最想看到就是他的笑脸,可是他却狠心的走了。他都走了,自己打扮给谁看啊?现在她还是觉得应该打扮一下,毕竟现在的双溪游人如织。她用手抹了抹铜镜上的灰尘,拿了起来。她呆住了,镜中的老妇是谁?是我吗?我怎么变成这幅模样了?她心一惊,镜子落在地上发出“当”的响声。她嘴张了张,想要说话,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她心里一阵酸楚,眼泪象山泉一样咕咚咕咚的往外流。屋外有人在大声叫她的名字。她知道是桂英来叫自己去双溪了。她抹了抹眼睛,走出屋门。果然是桂英,只是她的身边多了个人,是宝山。他非要跟来,桂英有些无奈的说。她是过来人,自然明白眼前的一切。年轻真好啊!她心中叹到。她突然想起他来,那时候自己和那人不也和眼前的桂英宝山一样吗?那么年轻、那么快乐、那么开心!她心中一酸,眼泪不觉又落了下来。你怎么了?桂英问道。我没事,只是有点不舒服,她强笑了笑。我扶你回去休息吧?桂英说。我没事,不用管我,你们自己去双溪吧!可是你•••••我真的没事,你们在不去就晚了,她笑着说。那好吧。桂英他们划着小船远去了。眼泪再次模糊了她的双眼,她终于哭了出来,明成,你为何要离开我!500字,太短,不好写。我乱写一通,见笑!!
  • 李清照的“孤雁儿”这首词有什么寓意?

  • 问题补充:
  • 这该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但并没有“凄凄惨惨戚戚”那样的悲痛之感,而只是凄婉不胜,故应 是其丈夫死后不久所作。 词的“小序”耐人寻味。“世人作梅词”,如何“下笔便俗”?词人“试作一篇”,如何就知其“前言 不妄”,即她下笔便不俗?思忖再三,有三点值得注意。 首先,说是“梅词”,实是写人。“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 人堪寄”,它只将人的情感牵引出来,然后再被人握在手中,寄托人的情思。梅没有贯穿作品的始 终,只是时隐时现,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来去全看词人心情和意绪表达需要。全词只有一个表现词 人对亡夫刻骨铭心的思念和忆念的主旨,以及再不能相见的孤独与凄凉。梅与人的关系,不是表与 里、虚与实的关系,而是工具与主旨的关系。 其次,没有象征,只有心情,或者说是有情无志。这里,梅没有作为傲霜者傲然挺立于词中,它没有 乐观,没有坚强,只是作为一种讯息。梅从人的社会化价值观中完全解脱了出来,被还原为自然之物。 梅与人,梅品与人品,并不相融,不是一而二、二而一,而是二是二、一是一,清晰明了。这里解放了梅, 轻舒了梅;梅的象征之重,移入人心,转化为词人心情的沉重,由主人公一人承受。借梅言志,往往是男 性词人的事功之事;当然他们也有借梅言情的,但多是“男子作闺音”,有些隔膜,不够贴切。 再次,没有欣然,只有凄楚。“梅心惊破”,生机顿现,词人也沾染上了些“春情意”。但紧接着,这 情意就被词人咽住了,“春情意”旋即化为了“千行泪”。这“千行泪”是谁“催下”的?难道真是“萧萧” 的“小风疏雨”吗?表面上是,实际不然,而是绽放的梅。词人原不过是“无佳思”“情怀如水”,此时泪 欲流、肠欲断了。其原因就是因为梅的出现:“一枝折得”,却“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爱人死别,一 枝在手,却再也没有可寄之人、可寄之处了。这里没有见到梅的欣然,即使有,也只一瞬间。梅最终反 倒成了词人凄切苦楚心绪的触发者、催生者和施加者了。当然,梅本身是美的,它始终是客观的存在, 词人自然也没有一点怨梅的意思,只是亡国、失爱人的命运遭际,太让她心神脆弱、易伤易感罢了。 所以,这里的梅不是别人的,是词人自己的,带着她的身世色彩。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