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言
作为全球四大音乐剧之一,《歌剧魅影》是音乐剧大师韦伯的代表作。自1986年在伦敦首映以来,凭借全剧几乎首首都动听的歌曲唱段、炫目华丽的舞台布景和服装,以及神秘浪漫的故事情节至今长演不衰,票房极为卖座。
《歌剧魅影》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巴黎歌剧院。传说剧院内隐藏着一位“幽灵”,他不时恫吓剧团众人,同时也才华横溢,对于艺术有着极高的造诣。他虽然从不露面,神出鬼没,却是整个剧院的真正“统治者”。而这位“幽灵”爱上了剧团的芭蕾舞女演员克里斯汀。为了帮助心爱的女子展露头角,他施以手段使她成为歌唱新星,但成名后的克里斯汀却与子爵相爱。于是感觉受到背叛的“幽灵”为了夺回爱情,开始惩罚子爵和克里斯汀,在剧院里掀起了恐怖与杀戮……
用三角恋的形式来彰显戏剧的冲突和纠结,凸显恋人间爱情的珍贵早已司空见惯到被说“老土”的程度了。坦白地说,如果《歌剧魅影》用和其他爱情故事一样的常规视角,着重去讲述女主角克里斯汀和子爵如何克服来自“幽灵”制造的艰难险阻,用真爱战胜一切。那么《歌剧魅影》极有可能早已“泯然众剧”,无法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剧。因为王子与公主相爱,真爱战胜魔鬼的童话式剧情实在是激不起观众们长久的回味。
而幸好这部音乐剧如同它的名字《歌剧魅影》,选择以“幽灵”也就是魅影作为全剧的绝对主角来演绎这个故事,于是平淡无新意的剧情迸发了不一样的效果,但在创作上以这样一个非正面人物作为主角,同样也要冒着很大的风险。
首先,作为一个反派,魅影在全剧中几乎没有干过一件像样的好事。轻则随意威胁剧团经理按照他的意愿行事,或者随时随地绑架操控女主角,意欲拆散一对有情人。重则他滥杀无辜,两条人命握在其手。其次,一般对于干了诸多坏事的反派,如果编剧给加光环一定会用上“颜即正义”的滤镜效果,然而摘下面具的魅影相貌畸形丑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容貌内心都扭曲阴暗的人物在过去三十四年成为音乐剧史上最经典的人物之一,虽然没有得到女主的爱情,却赚到了全球无数观众的眼泪。他的爱情悲剧比女主与子爵的大团圆结局更让人揪心唏嘘不已。
可见《歌剧魅影》的成功,其决定性因素便在于魅影这个人物的塑造动人与否。那么这样一个打着黑暗恐怖烙印的“反面人物”究竟是如何打动了所有人的心呢?
02. 引人怜惜的人物命运
虽然魅影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派,但剧作家对其性格的塑造是丰富而立体的,并非是为坏而坏的扁平化处理。在137分钟的音乐剧里,观众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个人物可怜的一面、可爱的一面和可憎可悲的一面,由此对魅影的命运产生更深的思考。
如果人真有原罪,那么天生容貌畸形便是魅影的原罪,成为他所有痛苦和不幸的源头。因为容貌,连母亲都厌恶他;因为容貌,他沦落在马戏团被当作“怪物”关在笼子里供别人消遣,受尽非人折磨。幸亏他够聪明逃了出来,在巴黎歌剧院的地下找到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将半张畸形的脸隐藏在面具背后,让旁人再也不能看见他、自然也没有人再歧视伤害他。而魅影在自述悲惨身世时,不仅勾起了女主的同情,也成功引发了舞台下观众的怜悯。
而魅影的另一大魅力之处便在于其对女主的深情,类似偶像剧中霸道总裁的设定。他暗中教导克里斯汀唱歌,成为她的音乐天使,让孤苦无依的她感到不再孤单。为了克里斯汀可以实现歌唱的梦想,站在更大的舞台,他吓跑剧团的首席女演员,帮助克里斯汀得到女主角的机会。而当首席女演员回到剧团,意欲排挤羞辱克里斯汀的时候,也是魅影出现解围。正如克里斯汀所唱的那样,魅影是她的音乐天使,指引过她,也保护她。而对于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来说,深情男主的设定永远能激发她们对角色的好感。
但即便拥有惊人的才华、安宁的栖身之所和对爱情的向往,却已经无法抹去过往残酷命运留给他的诅咒。施暴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不仅能毁灭受害人纯良的一面,还能激发人性中暗黑的一面,制造出一个新的潜在施暴者——魅影就是这样成为了一个不自觉的新施暴者。
为了让整个剧团从属于他的控制之下,他在剧院里制造一连串的神秘诡异事件。他不能接受克里斯汀与子爵相爱的事实,绑架、操控、死亡威胁轮番上阵。过程中,甚至随意杀戮无辜的人。这样的暴力行事作风很难说不是源自于魅影自己的人生体验——如果不服从命令,那就让你见识可怕的后果,直至对方屈服为止。
魅影的相处模式里只有命令与服从。即便是与心之所爱的克里斯汀相处,这样的行为意识也总是不经意流露。当被克里斯汀揭下面具,暴露自己真实的面容时,魅影的下意识反应是推倒女主,掐住她的脖子,厉声斥责她的行为。如果说揭开面具前的克里斯汀因为仰慕他的音乐才华、天籁般的嗓音而对魅影哪怕有过一丝男女好感。那么这个反应直接让女主对他的感情停留在了敬畏和恐惧,无法再向前一步。不仅是因为魅影扭曲可怖的容貌,更多的是因为他近乎暴虐的行为。
在这里,创作者并没有因为主角光环或者要强调男主角对女主的爱而美化其行为,而是始终让人物的言行符合他的背景设定。这样做不仅没有让观众觉得魅影的爱有一丝一毫减少,反而更能够理解男主爱情的悲剧性,为其不幸的命运唏嘘——半生被残酷的世界和人心所伤,渴望爱却又不懂得如何去爱,伤人伤己,最后只能错失真爱。
?03. 为爱放手升华人物魅力
然而仅仅只是通过悲惨无奈的命运设定,让反派呈现复杂的心理变化,虽然可以让角色丰富立体,引发观众的怜惜之情,但还不足以成就魅影这个角色的经典隽永。当最后一幕,魅影放开子爵,示意他带走克里斯汀,选择成全两人的爱情时,这个人物才真正在观众心中烙印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为什么?!
当富有的人布施钱财时,我们虽然也会赞叹富人的爱心,但绝没有一个贫穷潦倒的人献出所有来得震撼。当一个极度渴望爱情,为此卑微付出的人选择主动放手成全,也往往更能打动人心。魅影就是如此。
克里斯汀视魅影为音乐天使,而事实上,魅影也视克里斯汀为他的音乐天使。她的出现不仅让他第一次有了想要去爱的念头,她的歌声和天赋更让他的音乐才思如泉涌。他付出心血栽培教导她在音乐上有所建树,不仅仅因为克里斯汀是自己爱慕的人也是缪斯女神般的存在,是阴暗人生中唯一的光亮,因而百般不能放手。
他认为的爱情是全心全意为对方付出所有,对方也应该全心全意爱自己,如同他在《歌剧魅影》主题曲中不断对克里斯汀唱的:“Sing for me/为我而唱”。既然我已付出,那你必须报以同样的回报。所以,他会认为子爵的出现无非是仗着英俊的皮囊,夺走了他的爱,而克里斯汀喜欢子爵是对自己付出的背叛,所以他们都必须受到惩罚。这是非常浅层的爱的逻辑,也再次印证了魅影渴望爱却又不懂爱的性格悲剧。
最终,当他掳走女主,并准备用绳索吊死子爵时,魅影给了克里斯汀两个选择——用子爵的生命换取她的自由,或者终身陪伴自己,换取子爵的生命。在此音乐剧以三重唱的形式,让三个人表现出各自挣扎激烈的情感冲突。子爵情愿死也不愿心爱的人牺牲自己。克里斯汀对魅影的感情从恩师之情、悲苦遭遇的怜悯彻底转化为仇恨,而同时又担心爱人的安危。而魅影则不断催促着克里斯汀,他要分开这对有情人。
然而出乎魅影意料的是,克里斯汀选择面对他令人恐惧的脸并主动亲吻了他,以此无声的举动宣告愿意成为自己的新娘。这一吻虽然不能让魅影变成王子,但却涤荡了他的灵魂,让他终于理解爱不是占有,也是成全和牺牲。他放走了这对有情人。
在空无一人的地下室,外面是此起彼伏追捕他的叫喊声,魅影吟唱起《The music of the Night/夜之乐章》,“一切都已结束…..”,亲口为自己的爱情划下句号。
这一刻人性自我的善战胜恶,让魅影的人物形象成为观众记忆中的永恒。如果没有最后一幕人性升华的转折之笔,同样的结局改为魅影被制服,子爵和克里斯汀得救,那整个《歌剧魅影》的经典程度可能都要打上些折扣。
04. 尾声
第一次看《歌剧魅影》的时候,迷恋的是剧中每一首好听的歌曲,悬疑的剧情,感动的是魅影的痴情和成全,女主和子爵相爱的美好。第二次看的时候,歌曲依然动听不厌,三角恋的剧情也已熟悉于心,那些爱情的桥段已不能再让人怦然心动,而唯独魅影这个人物依然能让人动容。在他的身上能映照出每个人成长的影子——人生路上,我们都有过某些时刻像魅影一样,被命运或他人所伤,也曾想奋力去爱、去拥抱一切美好。克里斯汀就好比我们人生路上想要得到的那个美好,可能是梦想的事或人,然而奋力过后依然无法实现。我们也曾像魅影那样愤怒和不甘,但最终与自己和解,选择祝福和放下。
不是认命而是懂得即便没有开花结果的爱和付出也是可贵的。这也许就是魅影这个人物数十年来赢得全球剧迷深爱的原因。任何一个隽永的角色是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