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实质)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序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1、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编制。

课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2、化学变化实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3、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物理性质关键词: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熔点、沸点、硬度、吸附性等

5、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等

6、性质和变化的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红色固体,呈圆柱状

2、点燃中:

蜡烛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內焰、焰心。

产物: (1)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实验)–烧杯内壁有水雾(现象)–有水生成(结论)

(2)把烧杯正方,倒入澄清石灰水震荡(实验)–石灰石变浑浊(现象)–有二氧化碳(结论)

结论: 石蜡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3、熄灭后:产生白烟(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3、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4、结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较多

课题三 走进化学实验室

1、反应容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间接受热的:烧杯、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2、取用仪器:药匙(用来取粉末或小颗状固体)、镊子(用来取块状或较大颗粒固体)、胶头滴管(用来取少量液体)

3、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温度计、滴瓶、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

4、“三不准”原则:不尝、不触、不闻

5、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6、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7、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用试剂瓶倾倒

步骤:

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②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8、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要领:悬空垂直正上方

9、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0、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①左物右码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 即: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中称量。

11、加热: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用外焰加热。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

12、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先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13、试管炸裂的原因:

①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

②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③烧得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14、仪器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版权声明